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2

[电脑] 酷睿Ultra 7 265K与铭瑄MS-终结者 Z890-A板U套装装机配置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ordwish 于 2025-4-9 18:48 编辑

2月份全新盒装酷睿Ultra 7 265K在第三方平台的最低价格到了1800,目前价格基本在2100左右,价格比酷睿i7-13700KF还要便宜,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感谢AMD让我用上了更便宜的intel处理器。目前市面上酷睿Ultra 7 265K板U套装中,主板有Z890、Z890M以及B860M可选,选购前有必要结合硬件规格和价格进行综合考量。
image001.jpg
选择板U套装原因就是套装价格一般会更便宜一些,举个例子,如果按照当前全新盒装酷睿Ultra 7 265K主流价格2100、铭瑄MS-终结者 Z890-A价格1349来算,那么直接购买板U套装就能够节省340元,而且在同配置板U套装中的价格很有优势。对于那些想要购买主板和CPU全新装机的用户,可以对比下单品总价格和板U套装价格后再选择入手。下面我就来聊聊基于酷睿Ultra 7 265K与铭瑄MS-终结者 Z890-A主板的装机配置。
image002.png

酷睿Ultra 7 265K参数部分不用做过多介绍,我认为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新AI NPU的加入以及iGPU的架构升级,同时也带来功耗与散热方面的优化提升。你要说酷睿Ultra 7 265K适合的人群,那肯定不适合游戏党,更适合那些用来进行内容创作者、AI相关开发者及发烧友等用户群体,还有就是适合那些追求生产力与一定游戏性能的用户。
image003.jpg
酷睿Ultra 7 265K最近流行开来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更多的是跟AI软件开始普及有关,比如DeepSeek、**4All、Ollama、Dify、AnythingLLM等等,而且有NPU加持的酷睿Ultra 7 265K也会更有优势,毕竟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既可以通过NPU提供AI加速功能,又可以与Intel Xe核显联合进行AI加速,进而提供更高的AI性能,对于AI相关内容创作的效率方面会有一定的辅助提升。
image004.jpg
选择铭瑄MS-终结者 Z890-A这套板U套装的原因,主要就是价格因素,结合价格再来看铭瑄MS-终结者 Z890-A硬件规格的话,还能接受,比如铭瑄MS-终结者Z890-A WiFi主板采用的是10+1+1 相供电设计,本来有些担心,但看了很多评测都是搭配了酷睿Ultra 9 285K进行测试,那么供电方面就没有什么问题,自然也可以满足酷睿Ultra 7 265K的供电需求,这样来看的话,SPS技术在电源调控方面确实要更加高效。
image005.jpg
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到了256GB而不是192GB,频率也支持到了双通道DDR5-8800(OC) MHz。
image006.jpg
有些意外的是主板最右侧加入了1个服务器和企业级存储上常见的SFF-8654 4i接口,支持PCIe 4.0 x4(单通道16Gbps,总带宽64Gbps)和SAS 4.0 24Gbps协议,可同时连接U.2 NVMe硬盘或SAS/SATA设备,比如搭配转接线就可以外接4块SATA硬盘,属于提升了主板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至于售后方面,铭瑄MS-终结者 Z890-A提供了3年质保服务,支持个人送保。
image007.jpg
在内存条的选择上,原则上是在支持的范围内,内存容量越大越好、频率越高越好,不过这些都跟价格直接挂钩,另外每个人的需求、预算不同,主机配置也不同,需要结合硬件配置和实际使用场景来决定选择哪种套装、哪种频率,比如是选择32GB套装、48GB套装还是64GB套装甚至更高,是选择6400、7200还是8400。玩超频的话,可能还需要留意内存颗粒,比如原厂海力士A-Die颗粒、M-die颗粒,新M-die颗粒,三星B-Die颗粒,镁光等等。
image008.jpg
内存容量我主要还是在32GB和48GB之间进行选择,频率就直接DDR5 8000起步,当前内存条价格有所上涨,不过900预算还是有一些32GB套装DDR5 8000可选。如果你要选择DDR5 8400,可以优先考虑48GB套装。
image009.png

我这里搭配是32GB套装灯条阿斯加特女武神·瓦尔基里Ⅱ代DDR5 8000,阿斯加特在兼容性方面一直表现很好,目前还没有遇到主板不兼容的问题。售后方面均支持七天无条件、以换代修、产品生命周期保固以及支持个人送保。阿斯加特女武神·瓦尔基里Ⅱ代DDR5 8000采用海力士A-die颗粒,具备不错的超频性能,搭配10层PCB板、PMIC电源管理芯片以及不锁电压来提高超频上限。阿斯加特女武神·瓦尔基里Ⅱ代DDR5 8000采用了2mm加厚散热片来保证散热性能,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配色有黑色和白色可选,时序为36-48-48-128。
image010.jpg
对于酷睿Ultra 7 265K搭配的散热器,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来决定是选择风冷还是水冷,之后就需要根据散热器的最大解热功耗来进行选择,之后是散热器机身设计、价格和品牌售后。我因为平时玩灯,又有一些海景房机箱,默认会直接选择360水冷。
image011.jpg
当前的水冷散热器市场中,品牌繁多,绝大部分散热器都会同时支持AMD和intel双平台,解热功耗都会在280W以上,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360水冷散热器价格差异明显,甚至有些品牌的价格都已经卷到了200元以内,主流水冷散热器的售后时间一般都会提供3年质保,部分品牌特定型号会提供5年质保。不管是哪个牌子,选购前先看看它的赔付标准。
image012.png
散热器为鑫谷昆仑II 360 ARGB水冷,官方宣传是最高可以提供320W功耗的散热能力。设计上的亮点有两个,一是采用了一体式集成风扇设计,准确来讲是将风扇嵌入到了冷排里面,免去了手动安装风扇的麻烦,而且三个风扇共用一个接口来实现供电、调节转速、调节灯光等功能,降低了理线难度。冷排风扇采用FDB流体动压轴承设计来降低噪音,风量最大可以达到78CFM,风扇转速范围为800-2000RPM。
image013.jpg
相比于一代的鑫谷昆仑360 ARGB水冷,鑫谷昆仑II 360 ARGB水冷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冷头加入了2.1英寸LCD屏设计,而且这个LCD屏内置重力感应元件来实现自动旋转画面的功能,不用担心冷头安装时的位置朝向问题。LCD显示屏分辨率高达480*480,像素密度点达到了323,画面清晰度很高,可搭配官方软件来自定义显示画面,而且是支持视频播放功能。LCD显示屏可以实时监控硬件数据,比如CPU温度/频率/电压/功耗/风扇转速。
image014.jpg
显卡这里直接搭配的是已入手的七彩虹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暂时还没有考虑更换至RTX50系显卡,因为显卡性能目前基本够用,已经上市的RTX5070系显卡也没有太值得升级的动机。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延续了Ultra系列复古艺术风格“波普”艺术造型设计,正面以及风扇还加入了渐变色的设计,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看过去颜色会发生变化。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搭载了3把11扇叶、90毫米风扇设计来提升风压及进风量,风扇均采用了双滚珠轴承设计来提升使用寿命。
image015.jpg
除了三个风扇,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内部采用了4根6mm粗纯铜镀镍热管,通过“回流焊”工艺使热管与大面积散热鳍片贯穿起来,可以大幅提升散热效果。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采用的是16PIN供电接口,随包装附赠了双8PIN转接线,让一些老电源用户无需更换电源也能正常搭配使用。
image016.jpg
在接口方面,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提供了3个DP 1.4a口和1个HDMI 2.1接口,可以满足当下连接4K高刷显示器的需求。标配的一键超频按钮可以直接实现从基础频率下的最高2475MHz提升到2565MHz。
image017.jpg

对于电源的部分,虽然说显卡都会随包装提供一根转接线,但多一道转接就多一层风险,长时间使用的话,我个人还是认为搭配自带原生PCIe5.0的ATX3.0/3.1电源会更稳妥一些。正常来讲,850W金牌全模组电源可以满足酷睿Ultra 7 265K+Z890主板+RTX4070 Super主机的供电需求,不过我这里搭配的是闲置的安钛克80PLUS金牌认证、ATX3.0全模组电源NE1300GM,功率比较高,电源售后服务也提升到了10年质保。安钛克NE1300GM机身长度为14厘米,体积并不大,内置有一颗7扇叶12厘米风扇,支持PWM调速。
image018.jpg
安钛克NE1300GM采用了主动式PFC+全桥LLC谐振设计,模组口分为上下两排,对应有字母标识来方便玩家安装。模组口包含了1个16Pin(12+4) 标准12VHPWR模组口,位于左上角,个人感觉应该提供2个标准12VHPWR模组口。
image019.jpg
对于硬盘这块,肯定是默认直接选择m.2 NVMe固态硬盘,需要决定的是选择哪种规格、哪种容量的m.2 NVMe固态硬盘,比如是PCIe3.0、PCIe4.0还是PCIe5.0,是选择入门款还是满血款、旗舰款,是选择1TB、2TB还是4TB等等。颗粒的话,肯定是直接选择TLC颗粒,暂时不考虑QLC颗粒。
image020.jpg
我这里装机搭配了一块1TB(系统盘)PCIe3.0 SSD,一块2TB和一块4TB的PCIe4.0 SSD,我个人感觉512GB做系统盘已经不够用,如果后续因为空间不够而换盘的话,会更麻烦,不管是系统平移还是重新安装系统,都会花费不少的时间。
image021.jpg
虽然我也有满血版PCIe 5.0 SSD(顺序读取>14000MB/s),但因为CPU的原因,满血版PCIe 5.0 SSD表现不及Z790平台。如果你打算选购PCIe 5.0 SSD在Z890平台使用,那可以考虑入门级或是中端PCIe 5.0 SSD。
image022.jpg
另外想要提醒各位,一是目前一些品牌存在TLC颗粒、QLC颗粒混卖的情况,一般不主动标注TLC颗粒的SSD,要么是存在混卖的情况,要么就是用的QLC颗粒。对于QLC SSD,我比较难绷得是它最大写入量不及同规格的TLC SSD,读写性能也要差一些,但价格只是相差几十块钱,但凡QLC SSD价格能便宜上200元,我也可以考虑选择QLC SSD。
image023.jpg
二是对于PCIe 4.0 SSD来说,无缓存版M.2 NVMe SSD在性能方面不一定比同规格自带缓存版的M.2 NVMe SSD差,很多无缓存版的M.2 NVMe SSD采用的就是无DRAM+HMB方案,顺序读取性能也能达到7450 MB/s,加上没有散热马甲设计,价格也比缓存版便宜。外置缓存版的M.2 NVMe SSD一般都是旗舰产品,往往都会标配大型散热马甲来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价格往往会更高一些。
image024.jpg
最后是机箱,机箱的选购目前主要是由主板、散热器、显卡、电源所决定,比如主板规格是ITX、M-ATX、ATX还是E-ATX,主板是不是采用背插设计;散热器是风冷还是水冷,风冷高度是多少,水冷是240、360还是420;显卡长度、高度是多少,有的机箱对显卡限长40厘米,有的限长则是33厘米,有些显卡因为机身高度设计可能会导致无法正常安装侧面板;目前主流台式机电源包含标准电源(ATX)、小型电源(SFX-L)和小型电源(SFX)这几种规格,尺寸有所不同,比如华硕ROG STRIX 雷鹰 AURA 1200W金牌全模电源长度达到了18厘米,一些中塔机箱都无法正常安装。
image025.jpg
此外还需要留意的部分机箱自带风扇的数量和规格,会涉及到内部实际散热性能以及后期是否会自行购买风扇,有的机箱可能不带风扇,有的机箱会自带一把风扇,而有的机箱会自带5把或6把风扇,还会包含底部安装的反向风扇。至于其他设计的部分,比如机箱颜色、有无屏显、是否采用模块化设计、是选择海景房机箱还是静音机箱,那就根据你选购的其他硬件或是你自己偏好进行选择即可。
image026.jpg
我这里搭配的是右侧的安钛克FLUX中塔机箱,左侧是全塔机箱安钛克FLUX Pro,这两款机箱的共同点就是前面板四周加入了木质材质设计,你要说有加入木质材质有什么作用,我能想到的就是差异化竞争,毕竟机箱早已经同质化严重,木质材质可以辅助提升机箱的逼格以及辨识度。

image027.jpg

安钛克FLUX中塔机箱自带5把无光风扇,即前置3把12厘米风扇、后置1把14厘米风扇以及底部1把12厘米反向风扇,比较适合不喜欢灯光的人群。实际装机,会在加装1把反向风扇,这样加上自带的5把风扇和顶部360水冷自带的三把风扇,机箱内部的风扇总共是9把,搭配机箱内部的垂直风道设计,基本不用担心高性能SSD长时间运行以及内存超频后的散热问题。
image028.jpg
内部的空间设计以及模块化设计可以满足用户想要实现双冷排安装、三明治冷排安装、背插主板安装的需求。
image029.jpg
主板安装位左侧、上方和下方有很多开孔,就是给背插主板预留的,搭配三组魔鬼毡、理线槽以及理线配件可以更容易梳理线材并提升美观度。另外侧面底部金属面板采用全镂空设计来搭配风扇提升空气流动。
image030.jpg

最后对于装机这事儿,老生常谈的仍旧是提前选定几款想要入手的硬件,多关注硬件价格变动,有合适价格的话就可以先入手。
image03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5邪恶指数 +1065 收起 理由
TernenceS + 15
hudizhoutube + 15
nApoleon + 1000
李一族 + 15
狐妹是我的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4-9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4-1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机箱数量,打理的很不错,看不到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5 20:53 , Processed in 0.01185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