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rosluvu 于 2025-4-14 22:47 编辑
Next Unit Computer 堂堂更新!这一次,要聊的又更多!
自Core Ultra 200S也就是桌面端发布以来,大量的声音都表达出了一个看法,就是Intel近乎偏执的调教能耗比,感觉更多的是在为移动端和迷你主机服务。那么,Arrow Lake在迷你主机端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开箱:
一起来看看NUC15PRO当中的“厚款”-NUC15CRH
外包装依然是家族经典的白蓝亮色,仿佛一切都没变。产品信息、各类认证和环保提示,作为全球机型,NUC系列的标准在迷你主机中,无疑是最高的。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插头标准,NUC还是保持一贯的分体式电源结构。此外还有老友-VESA托盘。
电源采用的是航嘉的19V 6.32A 120W适配器。
本体正面的接口配置延续了上代的经典组合20G Type-C+2个10G A口,这次终于是没有HDMI的贴纸,看起来顺眼很多。
两侧在设计上仍然采用了对称的蜂窝状散热开孔结构。
只不过有肯辛顿锁孔这边其实是封死的,仅作为装饰用。
背面的接口上也还是传承经典的对齐美学,双雷电接口、双HDMI 2.1 TDMS,一个2.0 A口和一个10G A口和一个2.5G网口。DC插孔则照旧安排在左侧。经典的“挂钩”则被取消了,留下了个洞。
厚板经典的“扩展槽位”也还是之前的配方,个人感觉,这套扩展槽要比“PN”也就是破晓系列那个可替换后盖的设计要合理的多。后面我会提到。
顶盖的塑料盖板设计也是一脉相承,合着NUC PRO的设计团队是一点弯路也不想走啊?
掰开后照例是风扇出风口和天线。在这里也能看透NUC PRO外壳的嵌套结构,塑料外壳和全金属内壳、主板通过螺丝锁止,稳定、可靠、屏蔽兼具。
背盖又是一场认证开会的盛况,左侧则是各类信息,中国制造、制造日期03/2025、SN和PN甚至连网卡和WIFI的MAC地址都有。
除了一侧的金属“合页”之外,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侧的拨杆,只能说NUC14PRO已经非常方便,PRO15,还有升级!
免工具方面,ASUS始终是想的最多的。
能看到弹簧结构。
本来厚板的2.5寸SATA硬盘位已经被取消了。留下对应两条M.2位置的相变散热垫+散热片。
NUC在做工上,突出一个无可挑剔。丝印看着都让人感觉很舒服。
内存是双槽1.1 V SODDR5,本代,JEDEC支持升级到了DDR5 6400,这对迷你主机市场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意味着内存读写上有了巨大的提升。当然,也得要更多的厂商能够跟进才行。
存储配置上,受制于主板尺寸,支持WIFI7标准的BE201网卡就只能接着和2280长度的免工具的PCIE 5.0 x4 M.2叠罗汉了。
两个硬盘扩展都有NVME的贴纸,2242的PCIE 4.0 x4硬盘位和BIOS跳线帽、SATA转接被安置在CPU的正下方。
接口都被胶布整齐贴好,确保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
之前我就说过NUC虽然另投明主,但是坚持不忘本,始终抱着和工控死磕的精神,除了做工方面,丰富的扩展也是必要的。居然提供了两组USB拓展接口、一个COM口和一组完整的Front Panel接角。商用和特种领域稳定优先的考虑下,也给自己折腾,提供了便利。
然后就是厚版机型独有的“扩展槽”
采用螺丝固定。可以从M.2引出4.0 x4速率的扩展,后面会专门介绍到。
之后就是我最喜欢的拆机环节,
拧下我之前在介绍顶盖时提到的4颗螺丝,就可以让外壳和起到屏蔽、抗摔的工业标准金属内壳分离。
内部四角螺丝拧下之后即可实现分离。
“金 属 合 页”
散热模组几乎将整个主板扣住。透过风扇能看到均热板上的两根粗壮热管。
纯铜的扣Fin散热片正对背部。
5V 0.6A的风扇由酷妈提供。考虑到风扇采用胶布与散热器之间做了封闭,就不往下拆了。避免影响实测效果。
他还是忘不了他的初心,取电口就在风扇的旁边。
整个外观部分就看到这里。按照惯例,我们就要进入到紧张刺激的测试环节。但是今天有所不同。我还有别的要同大家分享。
一直说NUC,扩展强,扩展强,他到底强在哪,今天就来看看。下面这些有ASUS官方出的,也有我自己挑的,请您上眼。
扩展:
当前相当少见的CSOD 6400CL52套条,来自宇瞻Apacer,
当下也有很多SODIMM宣传自己运行频率是6400MT/s,但是需要注意,这是在XMP模式下,而并不是在JEDEC标准模式下达成的。想要在NUC15PRO上实现6400频率,就必须使用这种JEDEC 6400的CSODIMM。
1Rx8,全部是SK Hynix的原厂芯片,料号清晰可见。
硬盘的话,暂时还没有升级到PCIE 5.0的打算,还是那条KC3000 1TB陪着我,就不考虑出镜了。
接下来是自选配件,首先是雷电万兆网卡。
雷电主控采用了JHL6340芯片,虽然性能相较JHL7440要弱很多,但是应付万兆还是非常轻松的。
万兆是选用了AQC107,作为AQC113的上一代,实际上我对其稳定性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毕竟有当年猛禽峡谷频繁断流的问题在前。
但是店主拍胸脯保证,全铝外壳加主动散热,没问题。
揣着好奇拆开看了一下,这散热片规模,也算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吧。具体怎么样,实测见真章。
而这只是雷电扩展的冰山一角,以我现在正在用的老扩展坞为例,从雷电”巨大“的带宽、传输和供电功能出发,一个雷电扩展坞,就能提供视频、USB接口、音频输出输入、SD Reader等多种接口,而且现在一般还会有硬盘盒等功能,比较讨厌的就是雷电坞都需要额外接供电。
毕竟英特尔在宣传雷电时,就着重在其连接性上。
另外指条路:小黄鱼上有大量拆机的雷电坞,除了接口标准来一些,价格也是非常炸裂的。
正是由于NUC在MINI PC当中独特的地位,和对二次开发的友好属性,才有人愿意去针对它开发第三方配件。
比如:这个好玩的配件就是第三方Oculink扩展。
自2242 M.2接口引出后直接接入到扩展槽位中,就可以实现近乎于百分之百的PCIe 4.0 x4的体验,而且花费上也更少。在雷电4接口的扩展性之外,又实现了高带宽的图形性能的扩展。
CNC的效果非常不错。
安装上也是严丝合缝,非常舒服。
成品效果
官方配件
说完了DIY扩展,肯定是要来谈谈官方配件的,首发也是提供了两种,先说占用M.2通道的I226-V 2.5G网卡扩展。
到手需要自行组装。
定制化配件,安装起来没有任何难度。
这两个口,代表着什么。我不多说。
再来就是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配件,一个走外扩展通道的瑞昱方案2.5G网口+一个“标准”COM口扩展。
这个工控,才对劲嘛!还是那股子死磕的劲!
扩展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而,从上面的图里也能看到,2242的M.2实际还闲置着,而我又没有放第二条硬盘和COM口的需要,那么,我能不能把COM口卸掉……装上Oculink呢?。。后续我再好好折腾研究研究。
BIOS和随机软件:
开机先进入BIOS,和之前情况大同小异。
比较特别的,则是对每个接口的控制,都可以单独进行控制,避免在工作中被侵入影响。
内存速度 6400 MHz,内存时钟 133MHz,1.1V
NUC独特的Dynamic PL也从上代的Pro+下放到了本代,实际就是按照计算和温度情况进行动态的PL调节,非常方便,不用纠结PL1/PL2到底怎么设。
风扇模式也可以按自己要求选择安静-标准和高效模式。整体来看,整个BIOS,相较上代变化不大,仍然是迷你主机中的T0水准。
软件上,还是使用MY Asus
可以读取各类信息。比较方便上手,还具备一定的系统诊断和更新功能。NUC的BIOS更新下发也和一般ASUS的机型一样,随windows update,这是小厂万万做不到的。
风扇模式和BIOS对应,还额外支持BE201的无线数据带宽分配模式-TaskFirst,比如在看视频的时候,但是感觉这个功能更多的是给欠发达地区或者基建不行的地方,咱们好像完全没这种烦恼。
性能测试:
HWinfo,我比较关注的是DDR5-6400 时序52-52-52-103。JEDEC标准确实还是比较保守。
酷睿Ultra 5 225H作为INTEL和TSMC合作打造的Arrow Lake产品,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超线程,同时,在先进制程的加持下,大幅提高了P/E/LP各核心的最高主频。
在CPU-Z的得分当中,已经和上代的中端155H处于同一水平。
R23 16831/2010,翻看了去年的14RVH,跑分上多核提升17%,单核则有高达30%的提升,虽然在不同架构上,以跑分来看,难免以偏概全,但是也确实能看出这次的P核,有点东西。
R24 920/121
AIDA64 FPU单烤测试,10分钟+,烤鸡频率48瓦,封装温度来到了98度,出现了过热降频的现象,但是能看出调度上的频率情况,在E核频率缩低的情况下,保证了P核的高主频,维持在4.3G,这也是R24跑分相当可观的原因所在。
内存测试上,Aida 64 v7.50还不能很好的认全信息。读写都在80000+,延迟108左右,甚至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出不少。
GPU上,225H内置了Intel Arc 130T核显,6nm工艺下的高性能核显。
有7个Xe-Core,频率2200MHz。
支持帧同步和游戏的低延迟模式。这几年INTEL在核显上的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这应该也和目前也有了独显产品线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Graphic Software确实做的非常方便,显示器调颜色直接拉,非常易用。
PCMARK10 Extended得分在7000左右,三大项也都是10000上下,这还是U5,U7/U9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更让人期待。
3DMARK,比较值得关注Graphic Score,在测试中已经领先于竞品。
Xess的帧生成测试当中也有不错的表现。期待更多的游戏适配
Night Raid,轻度游玩的评级也是可圈可点,战地5预计70FPS+。
游戏表现
轻娱乐游戏表现上,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CS2
1080P 低
720P 电竞画质
这还不上线莽一把?
在没事给130T找点事上,选择了
怪物猎人
1080P 低,XeSS
1080P 低,FSR 帧生成
赛博朋克2077 1080P低
XeSS 1.3
FSR 3
FSR 3+帧生成
这其中我比较意外的就是在调用开源的FSR 3 锐化0.5+帧生成的情况下,1080P低画质居然有58帧,已经到了可以游玩的程度。
此外还跑了VRAY6和UL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具备一定的本地大模型运算能力。
因为万兆交换机挂了我还没弄,所以没测上雷电网卡非常遗憾,AQC107只支持1G和10G,想实现2.5G和5G握手,还是要看下一代的AQC113和英特尔的XT550。
整个测试下来,除了性能上相较前代的提升,给我比较大惊喜的就是散热方面的改进,按理说热管和散热规模应该还是和上一代一致,但是噪音表现在散热/降频情况更理想的情况下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风切声小了很多,感觉其一有可能是风扇方案变了,其二也和225H的性能释放更高效有关系。
总结
相较上一代在Inel和ASUS交接当中比较匆忙的14代来看,NUC 15 PRO无论各方面都是一个更好的产品,特别是厚版(Tall),扩展性更是可圈可点,提供了更多样的玩法,而我在帖子中展示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我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年这代NUC 15 PRO,打算单买准系统套件么?卖的话,明年机王,我高低整一个参加MOD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