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2421|回复: 25

[摄影] 【胶片数字化利器】Imacon哈苏扫描仪长期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林广海 于 2025-5-8 23:42 编辑

距离上一帖又快一年过去了,这篇本来去年夏天就准备要写,一拖再拖到现在
期间经历了毕业,找工作失败,搬家回国,一晃大半年过去,然而扫描仪却没能运回来。
在当下胶片翻拍已经大行其道,楼主受限于条件只能也开始研究翻拍。在逆全球化情境下的今天,胶片的未来似乎变得更加的模糊。
高端底扫作为这个话题下本身就较少被讨论的器材,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也不再丰富。那么是时候给这套已经使用多年的流程写一个总结了,希望这篇帖子能对希望入手的朋友有所帮助。




-----------------------------------------------------分割线------------------------------------------------




在开始评测自己设备之前,先来系统的梳理一下易麦康(Imacon)/哈苏Flextight系列扫描仪的产品线

哈苏扫描仪的虚拟滚筒技术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自90年代末开始生产以来,期间经历过几次迭代以及Imacon被哈苏收购等变动,扫描仪的种类繁多。而中文互联网上对各个型号的介绍相对较少,也比较零碎化,这里楼主自制表格一幅,整理了从2000年开始的所有Flextight型号以及一些对选购有所帮助的参数:


屏幕截图 2025-05-07 112936.png

可以看出,Imacon的刀法不比库克老黄之流差。实际上自初始以来Flextight系列的基本光学系统都无太大变化,同为3CCD线扫传感器以及罗顿斯德的线扫工业镜头。而不同型号之间的区别(阉割)主要在于扫描速度和幅面。根据网上能收集到的资料,Flextight扫描仪的镜头是一颗固定光圈版本的罗顿斯德Magnagon 75mm F/8,一个APO镜头,锐度已当年水平来说相当高。目前不知道早期的扫描仪是否有其他版本镜头。
(冷知识1:根据法师论坛讨论,Flextight扫描仪上的线扫镜头出厂都带有蓝色滤镜,目的可能是因为为了校正彩色负片的橙色片基,和补偿线扫ccd对于蓝色的感应不足。而所谓独特的哈苏扫描仪色可能就来源于其光学系统的”缺陷“)


R-C.jpg
(引用自luxlab.com,一张少见的949扫描仪内构图,可见红标罗顿镜头)

因为所有型号在镜头和传感器上大致相同,这些扫描仪,不管是上古的P II还是现在仍然价值十几万rmb的X5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在扫描135底片时才能输出最高ppi。所有机型在扫描中大画幅底片时分辨率都是统一的3200ppi和2040ppi,动态范围因为灯管的差别后期型号会有小幅度提升。这使得感兴趣的摄友在挑选自用的Imacon扫描仪时不必拘泥于昂贵的后期型号,价格已相对较低的早期型号在画质上仍有一战之力。
(冷知识2:近些年来有商家已经破解并魔改了一些扫描仪,其型号似乎以646和848居多。宣称通过一系列破解,更换灯管,主板等操作可以突破3200ppi的限制并且将扫描速度升级至x5水平。楼主没有接触过改机,同时也对魔改产品的寿命和质量存疑。。)

大体上来说,所有的Flextight扫描仪可以分为两代;为初代SCSI接口和14bit输出的”Precision“系列;与2002年后配备了Firewire 400火线接口的16bit输出型号,其中包括了后期的哈苏X1与X5。


屏幕截图 2025-05-07 100730.png
(上图为初代Precision II的宣传彩页)

根据无忌上一篇老帖,95年Imacon成立后的第一台产品为Flextight 4800,不过网上一张图片也找不到。另外存在Precision I,但是同样从未见过真容,可能因为产量极低。

在Precision II的基础上阉割版本为Flextight Photo,机身高度降低结构紧凑,但是相应的是无法扫描大画幅。极限分辨率也被限制在3200ppi。
在P II基础上迭代升级为Precision III,分辨率增加至6300ppi,动态范围因更新了灯管而稍显增加。
在P III基础上机身结构改为平放并且增加A3幅面平扫的版本为Progression III。
这一代的扫描仪楼主其实并不推荐入手。虽然可以获得满意的画质表现,过慢的扫描速度和上古硬件使得使用限制颇多,电子元件的寿命可能也损耗较多。这年头能找到一台有SCSI接口的电脑可能都不容易了。。


Screenshot 2024-09-03 233810.png
(上图为646与848的数据对比)

Screenshot 2024-09-03 231734.png
(哈苏X1和X5的对比)


2002年Imacon发布了新的使用火线接口和具有16bit输出的系列,刀法也开始精准起来。。。从343到949,每一级都有不同的分辨率,灯管(Dmax)和扫描速度
已848为基础,646是其简化型,阉割了扫描速度和最大分辨率。2848型号继承了Progression的平躺结构并将硬件升级为848同款,而在Imacon被收购前夕发布的949则是848的升级型号。2004年哈苏将Imacon收购后,产品线继续生产到2006年。而后哈苏将这些繁杂的型号精简到只有X1和X5,分别对应的是升级过的646和949。
(冷知识3:2004年Imacon展示过一台Flextight RF样机,卖点是可以扫描整卷胶卷,然而随着2000年代初胶片市场的极具萎缩,最终没能量产)


屏幕截图 2025-05-08 214923.png
(网上目前只找到一张机器模糊的图片,看起来进片机构和诺日士比较相似,应该是一种扫描效率极高的机型)

在这一代产品中,343和646是现在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如果不拍或者很少拍大画幅的话,343已经可以获得很好的画质。



--------------------------------------------------------------分割线---------------------------------------------------------------




步入正题,楼主最早入手的Imacon 343。原因无他,便宜好用。
因为平时拍摄基本上只拍120胶卷,所以343的3200ppi极限分辨率在使用上是和其他高配型号没有什么区别的。


Weixin Image_20250506223508.jpg
(很遗憾在出手前没有给这台343留下太多照片,不过倒是物尽其用,扫了近百卷底片)

343的机身很小巧,长宽高都比正牌的Flextight扫描仪小一圈。放在桌面上不太占用空间。
机身设计很简洁,全机只有一个电源按钮。打开正面翻盖后露出进片口和带光源的观片台。
使用上,将底片放入柔性磁吸片夹放入进片口,剩下的一切都在Flexcolor软件里完成。顺带一提,Imacon原厂的66,67,645片夹很不好用。为了提高效率,楼主基本上都是使用618片夹一起扫一条三张66底片。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扫描速度实在太慢。一条3张扫下来需要半小时左右。没有自动对焦也是一大硬伤。虽然虚拟滚筒技术可以将底片平整度问题很好解决,但是遇到少数冲洗中出现问题导致不够平整的底片,还是偶尔会出现局部失焦的情况。
如果遇到需要扫描4x5大画幅的情况,也有野路子可以解决。将45底片放入618片夹分两条扫描再后期拼接即可。虽然很麻烦但是可以得到一张像素超过原厂2040ppi限制的扫描。


Weixin Image_20250506223457.jpg
(343出售前的合影)
hasselblad-flextight-343.jpg
(正好对应到官方彩页上)

在使用343两年后,2022年楼主偶然捡漏到一台646,还是在2005-2006最后期生产的哈苏标的646,果断拿下告别丐版343
343服役两年,出手后还赚了200刀乐,可见这种坏一台少一台的东西还是比较保值的


_DSF1620.jpg

_DSF1630.jpg

_DSF1629.jpg
(一些正面细节图,这里还是要感叹一下Imacon的刀法,为了和848拉开差距,646的观片台居然是无法折叠的,想收纳只能直接拆下来。最低配343的观片台都可以折叠,这明显就是故意恶心用户了。。。)

_DSF1695.jpg

_DSF1697.jpg

_DSF1698.jpg

全身为黑色铝合金材质,质感还是很不错的,个人感觉比848和后期X1的双色要好看。机器重量很大,最好放在稳固的桌面上。
机器背部有电源和两个1394火线口。转接苹果电脑很方便,只需一个官方的火线专雷电2转接头即可。不过似乎接pc会稍微麻烦一些,楼主没有试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接口问题好解决,但是扫描仪的驱动及软件Flexcolor只支持32位系统,也就是MacOS Mojave之后就无法使用了。所以楼主是使用一台很久以前且没升级过系统的老Macbook作为中转站,在上面操作扫描仪,然后用局域网将照片扔到作为工作机的iMac上。


_DSF1621.jpg

_DSF1624.jpg
(以上为专门为扫描仪使用的Macbook和楼主的工作区)

_DSF1625.jpg

_DSF1619.jpg

646的片夹和后来的X1和X5通用,和343不同用。原产片夹的开口设计的并不是很舒服,后来楼主发现万能的某宝上有副厂片夹,在原厂的基础上加长,可以扫描一条5张135或者3张67的底片。这样就可以免去了每次调整底片位置和扫描预览的时间,大幅提高效率。646的扫描速度相比343升级有限,实际使用上只是从半小时变成20分钟,还是龟速。。
另外就是所有Flextight扫描仪都没有配备类似Epson平板或者诺日士那种ICE除尘技术。楼主听到的版本是据说研发ICE除尘的公司对使用的扫描仪制造商是以每台机器售价按比例收费的,对于Flextight扫描仪的高价导致厂商无法承受。。。949和后来的X5据说给灯管配备了某种滤镜可以减少底片表面灰尘留下的影响,这些楼主就没有财力去验证了。。。
对于343和646来说,给底片除尘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会在扫完的照片上留下海量的白点。。。
在这里楼主推荐一个银快Silverfast推出的ps插件,叫SRDx。可以通过软件后期去尘。效果并不完美,经常会出现误判或者识别不到,免不了手工处理。但是大概可以减少7成的工作量,还是达到要求的。


_DSF1626.jpg

上图展示了Flexcolor的界面。这篇帖子里不打算详细展开关于后期处理上的流程了,有机会的话再开一贴细说。
简单来说,楼主如果扫描彩色负片的话是从不使用Flexcolor里的功能的。对于扫描反转片来说Flexcolor中的调整是足够的,因为扫描仪直出后已经能很好的还原正片应有的色彩,仅需简单调整即可导入Lr精修了。对于彩负的处理,楼主走的是Colorperfect流程。在操作扫描仪扫彩负时选择正片模式,不要使用Flexcolor自带的彩负预设。扫描完毕后应得一张带有色罩的原片。将文件名从.fff直接改为.tif并导入PS,使用Colorperfect去色罩,然后精细调整即可。
近些年来楼主测试过大部分主流的扫描去色罩软件,比如银快,Vuescan,nlp,flexcolor和ps手动操作等,只有Colorperfect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负片全部的高光和阴影细节,而且是远远胜过以上方法。色彩上cp的成片反差和色彩饱和度都很低。颜色这一点上十分主观因人而异,不过楼主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2024-5-15- 001.jpg 2024-5-15- 2-Edit.jpg
2024-5-15- 001-2.jpg 2024-5-15- 2-Edit-2.jpg
(上图为Flexcolor去色罩,下图为cp流程去色罩。3m的传图限制可能很难看出细节上的区别。不过大体来说flexcolor的颜色会更加艳丽,同时高光会经常溢出,暗部也比较容易死黑)

2024-7-5- 002.jpg

2024-7-5- 002-Edit-Edit.jpg

2024-6-13- 003.jpg

这三张图大致展示了扫描后的后期流程。首先以三张一条扫描整条底片为带有色罩的负片,然后将底片剪裁,进入ps中使用cp去色罩。图2为这三张中最下面一张的处理结果。
扫描35mm反转片同样也是整条5张进入,但是646似乎有扫描长度的上限,一次最多只能扫3张的长度。

长期使用下来,感觉自己对于胶片摄影的审美已经和这台扫描仪深深绑定了,以至于后来在琢磨翻拍的时候也一直试图去模仿和重现哈苏的颜色。然而所谓的味道终归是一种色差,一种缺陷。不过楼主还记得当初刚刚入手343时的激动,后来花了很多时间把以前Epson的片子都重扫了



不多说了,下面上样片:


343分两条拼接的45底片,Portra 400,Schneider Super Symmar HM 150mm/5.6

2021-4-2- 013-Pano-编辑.jpg

646扫描的黑白45
柯达Tmax 400,Schneider Super-Angulon XL 47mm

2024-7-4- 001-Edit.jpg

柯达Tmax 400, Rodenstock Grandagon 75mm

2024-7-4- 002-Edit.jpg

343扫描67底片:
Portra 400,富士GM670+100mm镜头

2021-7-7- 009-编辑.jpg

2021-7-7- 006-编辑.jpg

2020-3-12- 001-编辑-2.jpg

646扫描67底片,同上

2024-5-9- 001-Edit.jpg

343扫描66底片,哈苏+Portra 400,CF 60mm/80mm/180mm

2022-01-10- 006-编辑.jpg

2022-01-10- 008-编辑.jpg

2021-9-30- 005-编辑.jpg
(扫描夜景也能获得纯净的黑色)

2022-01-10- 011-编辑.jpg

2022-04-07- 016-编辑.jpg

646扫描哈苏+Portra 400

2022-08-11- 023-编辑.jpg

2022-08-11- 027-编辑.jpg

2023-8-23- 010-Edit-Edit.jpg

2023-8-23- 010-Edit-Edit-2.jpg

646扫描哈苏+金200

2024-6-2- 001-Edit-Edit.jpg

2024-6-2- 003-Edit-Edit-2.jpg

2024-6-2- 004-Edit-Edit.jpg

646扫描135反转片E100,柯达Retina 3s/富士Klasse S/Xpan

2022-07-17- 001.jpg

2022-07-17- 003.jpg

2022-07-17- 013.jpg

2022-08-10- 003.jpg

2023-12-2- 007.jpg

2023-12-2- 009.jpg

2023-12-3- 003.jpg

2023-12-10- 001.jpg

2024-6-22- 008.jpg

2024-5-10- 004.jpg

帖子的最后献给Owens Valley的四季 2020-2023

2020-12-5.jpg

2021-9-28- 010-编辑.jpg

2022-08-11- 019-Edit.jpg

2023-8-23- 009-Edit-Edit.jpg

谢谢观看
















评分

参与人数 6邪恶指数 +80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g040111 + 20 论坛越来越高端了,厉害
梵谷的左耳 + 20
creceine + 10 就是NB
李一族 + 20 令人羡慕
nApoleon + 1
SUNZKpop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9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B站的links使用的就是这台机器扫描他的哈苏胶片吧
发表于 2025-5-9 0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翻拍工作流是怎么搭配的
发表于 2025-5-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25-5-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25-5-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nyan 于 2025-5-9 09:58 编辑

343商用勉强够用,但出片还是差点意思
现在外面稍微像样的扫描店都是848,我感觉848够用
话说十五年前上海有很大的图片社,那时候大家玩胶片都上X5,冲洗扫加起来一卷成本也就50
现在胶卷就不止50了
发表于 2025-5-9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看到一篇讲哈苏讲的这么详细的。最近几年也是跟LZ用的差不多的Colorperfect流程,就是多一步,在flexcolor里面导出16bitTIFF,然后丢NLP里面转成线性再导出一次tiff,再丢PS里面修图。有时候觉得,在flexcolor去色罩也挺不错的,原汤化原食。有些图在PS里面去色罩,色彩都不满意。flexcolor随便点两下都不差。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metroluffy 发表于 2025-5-9 08:33
楼主翻拍工作流是怎么搭配的

GFX 100s+转接玛米亚120mm微距,光源用的Negative Supply的99显色led。翻拍架SuperStable,片夹试过很多种,一开始用富士放大机上的可变画幅片夹,但是双玻璃压平的解决不了摩尔纹,换防牛顿环玻璃也没用。后来试了咸鱼上一个3d打印的单玻璃片夹目前效果还可以,不差钱的也可以用凯撒的片夹,差不多的原理。后期流程上现在问题还很大,主要是colorperfect对于相机翻拍产生的raw文件不能很好的处理,导致颜色一直不满意。nlp颜色还行但是高光阴影细节不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synyan 发表于 2025-5-9 09:54
343商用勉强够用,但出片还是差点意思
现在外面稍微像样的扫描店都是848,我感觉848够用
话说十五年前上海 ...

商用一般还是得848,949,x5吧,不然扫描效率太低了
15年前玩胶片大环境还是好,现在胶片价格飞涨,冲洗也不稳定。。。柯达卷上个月开始一天一个价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NEMOSUN 发表于 2025-5-9 09:57
难得看到一篇讲哈苏讲的这么详细的。最近几年也是跟LZ用的差不多的Colorperfect流程,就是多一步,在flexco ...

翻拍流程里我是用cp里自带的maketiff功能先过一遍得线性tif,然后再重新进cp去色罩。扫描流程的话其实要的就是哈苏那个味
发表于 2025-5-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5-5-9 10:05
商用一般还是得848,949,x5吧,不然扫描效率太低了
15年前玩胶片大环境还是好,现在胶片价格飞涨,冲洗 ...

柯达废了,以后别玩了,按我们这些老人的说法,玩胶片是
“烧自己的钱,赏别人的眼”
(白话:s~b~
说得过了哈哈,胶片佬勿怪)

我觉得还是等乐凯,产线起来了以后接近Color 200的效果慢慢调也不是不能看
发表于 2025-5-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好多年以前的公司有这玩意,后来又新买了两台,具体型号不清楚,据说2台30W,还专门搞了个无尘室来放这两台,要不然灰尘修到我怀疑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synyan 发表于 2025-5-9 10:09
柯达废了,以后别玩了,按我们这些老人的说法,玩胶片是
“烧自己的钱,赏别人的眼”
(白话:s~b~

其实没毛病hhhh
就算是烧也是有个限度,柯达这价格颇有向着撕拉片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实在玩不起了
作为柯达死忠粉确实很难接受,
其实这一年以来已经很少拍胶片了,老老实实玩数码
发表于 2025-5-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5-5-9 10:14
其实没毛病hhhh
就算是烧也是有个限度,柯达这价格颇有向着撕拉片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实在玩不起了
作为柯 ...


是的,数码就是进阶版的胶片,只是现在模仿程度还没到那一步
等哪天有胶片那味儿了,胶片就真的变成怀旧奢侈品了
这方面阻力其实在日本
作为相机研发和生产大国,在ai方面的进步少得可怜
我看现在中国已经在生产国产一吋cmos了,镜头厂商也起来了
这个迭代起来挺快的,只要有商单
回头替代日本相机行业,然后就开始卷ai高仿胶片了
十年吧,到时候我们就用上120画幅的ai相机了

题外话:120拍黑白挺便宜,有国产SHD400。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synyan 发表于 2025-5-9 10:27
是的,数码就是进阶版的胶片,只是现在模仿程度还没到那一步
等哪天有胶片那味儿了,胶片就真的变成怀旧 ...

可能每个人拍胶片都有不同的理由吧
其实对于胶片,我唯一想要的就是大感光面积带来的细腻与浅景深
哪天要是有56x56的cmos出现,胶片对我来说就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其实前几年要是能买得起飞思4150,都不会再烧胶片器材了
发表于 2025-5-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5-5-9 10:37
可能每个人拍胶片都有不同的理由吧
其实对于胶片,我唯一想要的就是大感光面积带来的细腻与浅景深
哪天要 ...


理由,怀旧,浅景深,随机白平衡,不清晰。。。。
再等等,会有的
现在就随便玩玩,不要烧太多钱。。。。
发表于 2025-5-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喜欢这种低饱和的味道
发表于 2025-5-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胶片的质感真好啊
发表于 2025-5-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的很专业了
发表于 2025-5-9 1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5-5-9 10:01
GFX 100s+转接玛米亚120mm微距,光源用的Negative Supply的99显色led。翻拍架SuperStable,片夹试过很多 ...

收到,我研究下
发表于 2025-5-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epson和nikon的底扫只能算玩具了
发表于 2025-5-9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撼啊,那条小河,好似心中的那条河~
发表于 2025-5-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胶片的质感真好啊
发表于 2025-5-9 1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狠货!
发表于 2025-5-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的分享,涨知识了!

现在还没玩到那个程度,家里有台V800也是吃灰很久。等以后有更多的空暇时间,再想法子折腾下吧。
发表于 2025-5-9 2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林广海 发表于 2025-5-9 10:01
GFX 100s+转接玛米亚120mm微距,光源用的Negative Supply的99显色led。翻拍架SuperStable,片夹试过很多 ...

跟我几乎一样配置,只是我用cutenew片夹。我用nlp,看了楼主介绍cp,推荐嘛?我也感觉nlp高光和暗处损失太多,颜色的话,只要简单去色罩就行,我都得在lr里精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5-10 00:17 , Processed in 0.01916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