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NUC 2025以重新定义游戏:性能与静音的组合,实现“超强迷你主机”的精准定位,空降在台式机有维护门槛、空间占用大和笔记本功耗释放跟不上、噪音大的痛点区域内,加之ROG的品牌价值,为真正的玩家提供了一个实时帧率到桌面的绝佳选择。正好有机会可以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最新出品的酷睿Ultra 275HX搭配RTX 5070 Ti Laptop GPU版本,让我们来看看经过旗舰版验证的功能、散热,在下放后有什么样的优秀表现。
包装正面除了ROG NUC 2025的侧视图外,还有ROG败家之眼、AURA神光同步、ROG NUC GAMING MINI PC等原色,配色当然是ROG标准的红黑啦。而且符合国家一级能耗标准,可以享受国补政策。
内部采用塑料填充包裹,体积仅为3L的ROG NUC 2025静卧其中,确保了运输过程当中的稳定性。
内件则比较朴素,除了包含底座的本体外,仅有说明书、适配器和电源线。感觉在这方面,还有加强的空间,这么大的盒内空间,真的不考虑搞点贴纸、支架和其他周边?
适配器是群光电能的宽幅,19.5V 16.92A 的330瓦,型号是A22-330P1B,为ROG NUC 2025强大的硬件性能的充分释放留足余量。
整体外观上,ROG NUC 2025相较之前的中规中矩,多了在线条运用上的美感。
类机甲风的造型设计在风格上,相较一般的主体、游戏本,有更强的表达。奔放但不会显得过分刻意。
正面的顶部采用了不规则六边形+斜切的设计,撞色的信仰之眼非常吸睛。
斜切下方是支持神光同步的电源指示灯,开机键也是贴合风格的多边形设计。
此外还有耳机插孔、一个USB Gen 3.2 Type-C和两个USB 3.2 A口。
底部有ROG NUC的蚀刻。两侧的斜切口延伸而上。构成了由宽变窄的前面板的一部分。同时,因为散热设计等多方面原因,ROG NUC 2025默认立姿使用,并配置了原生的支架。
右侧是整个机身设计最“奔放”的所在,ROG NUC在这一边用上了多层叠加的架构。展现了更多的元素。
支持ARGB神光同步巨大眼睛首当其冲,没搞错的话,这也是除了显示器的硬件之外,最大的能亮的一只“大眼睛”了吧?外圈的坐标是华硕大楼,2006是RGB的立项时间。
辅助散热的位置做了一个镂空的栅格状开孔,和盖板两侧的镂空形成了独立的散热环境。四周辅以GAME FIRST、START、JOIN THE REPUBLIC等元素还有暗刻的四字SLOGAN“FOR THOSE WHO DARE”。
上面的散热孔附近则是ROG NUC的Hashtag,不得不说,ROG在外观方面的用心,真不是弄几个二次元形象这么简单的。
顶部同样是为了巨大的散热结构准备了大型的散热镂空。同时辅以斜切的栅格,与整个机型的设计形成统一。
采用同样散热孔设计的元素的,就是CPU、GPU一侧的侧板。ROG三个字母已经强调了ROG NUC系列的血统。开孔的位置也暗合散热风扇进气的位置,一举多得。
由于镂空造型的原因,角度变化还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虽然没有用上RGB元素,但是也耐看。
T0的迷你主机,当然也要有T0级别的接口配置加持,我愿称之为当下的超多接口+最强屏幕扩展迷你主机。
上半部是4个10Gbps的A口,一个2.5G网口,满足各类外设的扩展需要。
下半部是一个雷电4接口和两个DP 2.1、两个满血HDMI 2.1 FRL。最大支持同时4屏显示,满足视频内容创作、直播等差异化需求。从这里还可以看到ROG NUC 2025巨大的散热,放在游戏本上,这种散热配置是绝对实现不了的。
最后就是使用螺丝固定的底座,Windows和酷睿Ultra 9的贴纸集中在尾部这一块。这里也可以看出,底座上的栅格状开孔主要还是起美观的作用。
海量认证既是全球化市场销售的通行证,也是对质量的背书。
拆机也很方便,只要拧下雷电4接口上方的螺丝,向后滑即可。
金属内壳上的灯板与PCB有排线相连,需要摘下避免损坏,同时内存位置的上方贴有绝缘材料。
NVMe_1是一条2280规格的PCIe 5.0 x4硬盘位。自带的带有散热装甲的1TB PCIe 4.0 x4硬盘安装在此。
DIMM是相较上代也有一个巨大的提升,DDR5 CSODIMM的出现,带来了6400MT/s的频率,在读写拷贝方面相较上代主流的5600MT/s有了大幅的提升。这次ROG NUC 2025出厂选用了2条海力士原厂的单条16G 6000 1.1V作为标配。
下半部分则是散热风扇+PCIe 4.0 x4速率的第二硬盘槽位。在预留扩展上,ROG NUC 2025表现确实一般。
从PCB和接口设置上足见ROG对ROG NUC这个新系列的用心程度,扩展性也正是和游戏本以及笔记本爆改无头骑士实打实拉开差距的地方。
散热上,RTX 5070Ti Laptop版本还是沿袭了旗舰版本的散热规模。双超大VC均热板+双大尺寸涡扇的庞大散热规模,确保在运行中热量能够被有效排出,不会影响到总250W的性能释放。
ROG NUC的BIOS设计也是红黑元素十足,就是如果ICON和选项卡颜色也设计成红色的可能味就更足了。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高级菜单中可以进行内存的超频调节。电压可以直接在菜单中调整。
自带内存不含XMP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调整小参,获得更好的性能。
电源模式(PL1/PL2/动态PL4)同样可以进行调整。
整个BIOS的实用性很高。转圈画面还有能源之星的LOGO。太Old School了!
奥创当中可以快速调整操作模式,静音确实非常安静,增强基本锁定了75+140W双烤215的性能释放。还是很优秀的。
还可以进行手动设置,图形化的控制比BIOS里面设置更简单。
神光同步设置也同样是在奥创当中完成,机箱上的超级大眼睛,视觉效果还是非常炸裂的。
CPU-Z 酷睿Ultar 275HX可以理解为是Ultra 200S旗舰版285K的BGA版本,采用8P+16E的24核24线程设计,在桌面级市场不起眼的能/耗表现放在3L体积内,则是相当炸裂的。
FPU+Furmark2双烤,此时室温约在32度。
CPU功耗维持在75W,P核维持在3.2GHz,温度80左右,不存在过热的情况,显卡功耗140W,温度75度,显存温度74度。同样高频运行,此时40厘米外噪音大概47db,除了略微的风声外,非常安静。
手动模式设置PL1为110W的情况下,主频冲到3.7GHz,温度88度左右,同样散热压力不大。GPU则压缩至130W,Chip Power Draw 91W,可以说这时才是解锁了完全体。
当然,游戏场景不是跑分,精准的调配才是游戏帧数的关键。了解了散热和这颗酷睿Ultra 275HX的能耐,我们就继续往下看。
固态硬盘来自于镁光原厂,型号为MTFDKBA1T0TGD。是一块读写7000/6000左右的PCIE 4.0 NVME 2.0标准固态硬盘。
内存在hypervisor情况下,延迟惨不忍睹。JEDEC 52-51-51-102也过于逆天了。
手动在BIOS里改了改小参,在ROG NUC的加持下,轻松做到了6400 44-43-43-85,延迟降至104.6ns,相信泡杯热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还有一个比较关注的就是内存温度,毕竟CSODIMM可是发热大户,在主动散热的辅助下,SSM单烤,温度也不超过60,果然还是得有风扇加持。表现非常优秀,长时间运行,不会拖了后腿。
在一窥上限之后,其余的测试还是要在默认情况下进行。
还跑了个压力测试,轻松通过。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这套模具,无论是散热还是供电,都是天赋极高,余量极大。但是估计是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无法突破瓶颈。
游戏性能上来说,4K下黑神话悟空超高/超分50/关闭帧生成也可以跑到接近80帧畅玩。
开启帧生成则能来到136帧,最低115帧的成绩。痛快玩个爽。
而Forza 地平线5在4K极端下,也有131帧/GPU 111.3帧的成绩。而这时显存占用已经接近临界点。
验证了4K游戏的情况之后,还是看看2K的表现吧,除特别标注外,都是2K 极高预设 关闭光追和DLSS的成绩。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强散热+强供电的加持下,游戏性能的释放还是非常到位的。而之后我还测试了手动110W+140W的帧数情况,还能有一个提升,就按下不表了。而且,从部分游戏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DLSS的加持下,游戏帧数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
相较于旗舰型号,5070tI Laptop版本的ROG NUC 2025,享受着技术研发下放的成果,彻底摆脱了性能恐惧带来的包袱,靠着一身过硬的筋骨落在了2K级桌面性能小金刚的位置上,再纠缠和游戏本的比较实际有点苍白。3L的体积,带来的性能释放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还是有几个建议想提。一个是能不能考虑在供电和底座的叠加方面做一做文章,比如出个XT60接口的直插版本,增加完整性,再弄个能亮的眼睛。另一个是可以搞一些小周边,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