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57|回复: 5

[电脑] 极致冰爽,玩转酷夏装机活动—— SteamStation by 吃瓜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41 编辑

>>>主题<<<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吃瓜大师!首先要感谢CHH、英特尔、华硕、分形工艺、掠夺者的赞助,让我有幸能够参与这次极致冰爽,玩转酷夏装机活动!也非常期待各位读者的支持!文章图文较多,开头我就不说废话了,直接进入主题!看看这台由Intel Core Ultra 5 230F组建ITX小主机—— SteamStation 的表现如何吧!


P1000509.jpg


>>>配置清单<<<

    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主板: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
    电源:ROG LOKI 1000W PLATINUM
    内存:Predator Hermes RGB DDR5 8000 CL38 24GBx2 For IPO
    硬盘:Predator GM7000 2TB
    显卡:ASUS PRIME RTX 5080 O16G
    散热:Intel RH1
    机箱:Fractal Design Ridge


P1000484.jpg

>>>目录<<<

    >>>配置介绍 I:[CPU、主板、散热]
    >>>配置介绍 II:[显卡、内存、SSD]
    >>>配置介绍 III:[电源、机箱]
   
>>>装机展示&理论性能
    >>>使用体验&总结


P10005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46 编辑

配置介绍 I
[CPU、主板、散热]


>>>CPU

    本次极致冰爽,玩转酷夏装机活动指定申请使用的处理器是两款,一款是Intel Core Ultra 5 225,一款是Intel Core Ultra 5 230F,我申请的是后者——Intel Core Ultra 5 230F。其实,我是想申请Intel Core Ultra 5 225的,毕竟核显很多时候有大用。不过考虑到我的主题是一台游戏机,核显又没什么大用,所以最终一咬牙一跺脚,申请了Intel Core Ultra 5 230F。

P1000388.JPG

P1000389.JPG



    相信知道的朋友们都知道,看到的朋友们也都看到了,Intel Core Ultra 5 230F属于英特尔小黑盒系列,此种包装代表着两个重大含义:1、专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设计的特供产品;2、更高的L3缓存!

   有一说一,英特尔这几年“中国大陆特供”中的几款其实还行,比如:i5-12490F、i5-13490F,特别是这些型号降价之后,更是叫好又叫坐。欸!无独有偶,Ultra 5 230F也一样!要知道2025年1月13日 Ultra 5 230F首发价格高达¥1999元,半年之后(现在)的价格已经来到了¥1100(淘宝盒装),几乎打了个5折,已经“委身”坐到了i5-14600KF一桌

    虽说Ultra 5 230F CPU计算性能与同价位的i5-14600KF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但其超低的功耗和发热(回头测试的时候会有),以及更为稳定的体质也还算有点特色,能为Intel在中端DIY市场上分摊一些压力。要不然这次装机活动为啥会叫“极致冰爽”,对吧!凸显的就是Ultra 5 230F的这个特质!感觉千元ITX神U头衔已经预定了,搞完这次活动就能带上。

P1000396.JPG

    Ultra 5 230F有6个大核心4个小核(没有超线程)一共10个核心,大核心睿频5GHz,小核心睿频4.4GHz。Ultra 5 230F L2缓存为22MB,L3缓存为24MB(比Ultra 5 225多了4MB),没有集成核心显卡但集成了NPU。处理器基础功耗和最大睿频功耗分别为65W和121W(实际全核心满载功耗大概100w出头)。具体的性能各位可以先参考CHH官方测试: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33948-1.html

P1000394.JPG

    我发现Ultra 5 230F顶盖和245K/265K不一样,Ultra 5 230F要小一些,上面这张图左边是265K右边是230F,Ultra 5 230F要小了一圈。

P1000395.JPG

    好,就说这么多吧,对于CPU显卡这些,我不是个参数迷,我更在乎的是使用效果。具体使用效果如何,也要根据装机配置和使用场景才能最终评判优劣,所以,咱们走着瞧。

>>>Motherboard


    CPU说完了就是主板了。这次装机活动可以申请三款主板:ASUS 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MSI MPG Z890I EDGE TI WIFI 刀锋钛。这两张主板很让我纠结,深思熟虑了之后,我还是决定申请了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毕竟Ultra 5 230F上H810就行了,B860已经有点超纲了,更何况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有额外时钟,说不定能超230F。

P1000292.JPG

P1000293.JPG

    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其他附件就不说了,特色附件有:一个钥匙扣、一张贴纸和RO姬的笔记本。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的天线是带磁吸的折叠快拆天线,附件里面有个USB 2.0一分2 的线,方便用户接更多的USB设备。

P1000296.JPG

P1000297.JPG

P1000298.JPG

    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 京东上的价格在1700左右,这个价格对于ROG来说真不算贵,更何况这张主板还标配了额外的时钟发生器,可以超频D2D和NGU,还有对雷电4的支持。

P1000294.JPG

    拿出主板后,大家会看到CPU插槽保护盖上有一张贴纸。贴纸上有注意事项,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华硕的快插PCIE插槽。其实华硕已经将快拆插槽进行改进,去掉了中间卡扣上的加固铁皮,现在已经不会啃显卡的金手指了。不过有一说一,就算没有改,只要玩家正确拔插显卡,也不会对显卡金手指造成损耗。当然,不看说明书的用户占多数,华硕考虑不周这一点没得洗。

P1000300.JPG

P1000301.JPG

    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拥有8层PCB板,8-PIN PROCOOL高强度供电接口,CPU供电为10+1+2+1相80A的DrMOS模组。主板散热模组在ITX中算是比较豪华的,甚至有热管加持,综合起来带个265K满血问题不大。

P1000302.JPG

P1000309.JPG

P1000313.JPG

    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有两个内存插槽,支持AEMP 3.0和DIMM FIT功能,最高支持2x48GB内存,总计96G。根据官网的数据,2x48GB、2x32GB内存最高可支持XMP 6800MT/s的频率,2x24GB内存最高可支持XMP 8400MT/s的频率,2x16GB内存最高可支持XMP 8000MT/s的频率,单条24G内存最大可支持9333的频率。

P1000317.JPG

    在存储方面,这张主板正面有1个CPU直出的PCIE 5.0 x4的M.2接口,有配套的散热装甲。不过这个装甲不是很厚实,按照经验PCIE 5.0 x4的固态硬盘高负荷运行的话,应该会过温。所以我建议:如果你会长时间高负荷使用高发热SSD,最好额外配备更高规格散热片。

P1000399.JPG

P1000331.JPG

P1000328.JPG

    另外这张主板背面还有1个PCH扩展的PCIE 4.0 x4的M.2接口。通过图片我们还能看到背面还有背部装甲辅助主板的散热和保护。

P1000320.JPG

    其余存储支持上,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的SATA接口有4个。这里想吐槽一下,ITX主机本身对于2.5 3.5英寸硬盘扩展需求就小,配备2个SATA接口我觉得足够了,腾出空间增加其他接口扩展(比如USB、风扇等)会更好,或者增加一个SlimSAS或更加有用。

P1000304.JPG

    PCIE接口就不用多说了,ITX只有一个,支持PCIe 5.0x16的带宽,支持PCIE设备的快插快装。

P1000303.JPG

    在前置USB扩展上,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 在PCIE接口上方有一个USB2.0的前置扩展口,搭配随箱附带的USB2.0分接线可以扩展4个USB2.0的A口。此外这张主板还有一个USB 3.0的前置扩展口,支持扩展2个USB3.0的A口,有1个USB 10Gbps前置扩展口,支持扩展一个USB 10Gbps USB-C口。

P1000400.JPG

P1000305.JPG

    风扇和RGB支持方面,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 有一个CPU风扇接针(最大支持12w),1个一体水冷泵接针(最大支持12w),1个机箱风扇接针(最大支持12w)。RGB接针均为5V-3pin的ARGB接针。

P1000310.JPG

    在主板的右上方,华硕设计了一个启动按钮用于开机,和一套DEBUG指示灯,可帮助用户快捷判断启动状态。在主板的左下角,还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连接温度感应线,可以帮助用户监测重要位置温度

P1000311.JPG

P1000306.JPG

    后置IO接口方面,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 有一个DP接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雷电4接口,一个2.5GbE有线网口(Intel网卡),三个USB 5Gbps A口,2个USB 2.0A口,一个BIOS清除按键,一对华硕快拆天线接口(支持满血Wifi 7和蓝牙5.4),一个USB 10Gbps A口,1个USB 10Gbps C口,1个数字音频光纤输出接口,两个3.5mm音频接口(音频芯片为Realtek ALC1220P,配备了Savitech SV3H712 AMP耳放芯片)。


P1000333.JPG

P1000322.JPG

    有一说一,虽然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价格配置合理,甚至还小有一点性价比,但还是那句话,230F配个H810 ITX其实就OK了,用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多少有些浪费。除非你对品牌、品质有所要求,对于雷电是刚需,那确实OK,我首荐这张主板。

P1000398.JPG

    兄弟们,我有个问题: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说,很明显265K和这张主板更搭,但在ITX机箱中265K满载满血功耗发热又高。那么在ITX环境下哪款CPU更适合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呢?或者哪款散热合适265K呢?

P1000337.JPG

>>>CPU COOLER

    那么说到散热,这次装机我用的散热是我珍藏的i9-12900F的原装散热器RH1,这款散热器高度69,可以适配不少ITX机箱,颜值也不错,和ROG Strix B860-I Gaming Wifi非常搭配。至于性能,说实话我不知道能不能压住230F,我觉得吧,既然能给i9-12900F用,那么多少还是有点实力的吧,估计勉强能行。

P1000367.JPG

P1000368.JPG

P1000370.JPG

P1000369.JPG

P10004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49 编辑

配置介绍 II
[显卡、内存、SSD]

>>>Graphics Cards

     OK,下面开始介绍对于我这次主题性能影响最大的物件——显卡。

     
     显卡我选用的是华硕的PRIME RTX 5080 O16G!选用这款显卡有三个原因:1、性能够强,算是能塞进去的性能最强的显卡了;2、不用RTX 5080似乎对这次装机要使用的电源不是很礼貌;3、我想试一试我这套ITX用RTX 5080是不是能够稳定运行。(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后面“使用”章节再说)

P1000467.jpg

P1000468.jpg

    根据某网天梯榜的数据,如果Geforce RTX 5090D v2(¥16499)的性能为100%,那么RTX 4090D(¥12999)的性能为73%,RTX 5080的性能为65%(¥8299),RTX 4080 Super(¥8099)的性能为61%。有一说一,RTX 5090D v2发布之后,似乎还需加价购的RTX 5080的性价比就没了,但又有啥办法呢?谁叫苏妈不给力!

P1000480.jpg

    说回华硕这张显卡,我个人非常的推荐,有双BIOS,无论是外观和体积都控制的非常到位,品质也一如既往,没有啥花里胡哨的东西,买回来插进去慢慢享受游戏、工作就好!



P1000476.jpg

P1000472.jpg

P1000471.jpg

P1000473.jpg

>>>RAM

    存储方面,内存是CHH这次活动提供的,型号为Predator Hermes RGB DDR5 8000 CL38 24GBx2 For IPO,是一款宏碁为英特尔IPO项目特制的内存。

P1000374.JPG

P1000375.JPG


P1000378.JPG

      这套内存黑金配色,有RGB,无论是颜值还是做工用料都非常讲究!48GB的容量、直接可以XMP8000的频率也都非常高端!但还是那句话,对于Intel Core Ultra 5 230F这款CPU来说还是太奢侈了,其实弄个6400C32频率的16GBx2内存就挺好。这套内存我觉得更适合265K,不知道各位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P1000379.JPG

P1000380.JPG

P1000381.JPG

P1000382.JPG

P1000386.JPG

P1000404.JPG

    哦!对了,这套内存在包装里面还为用户准备一套简易的内存散热装置,DDR5高频内存散热几乎是必须的,不然时间久了,被显卡烧烤很容易就不稳定。虽说这个小风扇对于高要求的用户实在有点太简约了,不过聊胜于无吧!或者宏碁是在用这个行为提醒玩家:内存也是要散热的啦!

P1000377.JPG

>>>SSD

    硬盘,我用的是俺库存的Predator GM7000 2TB。毕竟有Predator+CHH赞助,既然有Predator的产品那咱也用上,帮忙露露脸。

P1000406.JPG

    GM7000可有2GB独立缓存(2TB版),使用的是英韧IG5236CAA主控芯片,颗粒为镁光176层3D NAND TLC颗粒,顺序读写速度可达7400MB/s、6700MB/s,提供5年质保。其实这款产品应该是在2023年就在卖了,现在也还一直有货,价格1000左右吧,对于2TB的有独立缓存的PCIE 4.0固态硬盘来说也不算贵 。

P1000407.JPG

P1000408.JPG

    那啥,我建议哈,ITX就别上PCIE 5.0固态了,发热太大了,加上ITX内部本身就小,硬盘长时间高速度读写时很容易就会过热,性能降低事小,动不动出毛病就很难受。

P1000409.JPG

P1000410.JPG

P10004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56 编辑

配置介绍 III
[电源、机箱]

>>>PSU

    刚才说到了不用RTX5080就对不起电源,这是因为这次使用的电源是ROG LOKI 1000W PLATINUM!没错1000w电源的ITX!说实话,要不是没有RTX 5090 FE我肯定就上5090咯!上RTX 5080都是便宜洛基这小子了。

P1000340.JPG

P1000341.JPG

    ROG LOKI 其实上市也有段时间了,应该是2022年?这个也是算是我的库存,仅开箱哪种。ROG LOKI 属于SFX-L结构,提供750W、850W、1000W、1200W四种功率,使用的是全日系电容,其中1200W符合80钛金认证,其余版本是白金认证,且通过cybernetics低噪音认证,支持10年质保。

P1000343.JPG

P1000344.JPG

P1000345.JPG


    ROG LOKI 1000W PLATINUM全模组设计(好像是废话),模组线是高品质的压纹线,相当柔软,线材相比普通电源要短一点,符合小机箱的需求。在模组线中有一根5V3PIN的转接线接主板,这算是第一款支持神光同步的电源。

P1000346.JPG

P1000348.JPG


    ROG LOKI 电源有和雷神非常相似的高颜值的铝合金拉丝进气格栅。隔栅可拆卸,拆卸后可以看到使用的Axial-tech轴流技术的120mm透明扇叶的温控ARGB风扇,这个设计可以方便用户清灰,同时也能方便取出进入电源内部的异物。风扇支持自动启停,当电源负载低于40%且温度合适,电源风扇会自动停转降低工作噪音。

P1000366.JPG

P1000350.JPG

P1000351.JPG


    透过风扇我们可以看到LOKI的内部,根据ASUS的宣传,这里面为全日系电容,散热片也是ROG定制的,看上去品质就相当到位。

P1000352.JPG


    ROG LOKI 1000W PLATINUM背面为铭牌,我们可以看到,它单路+12v输出就可以达到1000w,生产厂家也是华硕自己,不得不说,华硕还是牛x!

P1000353.JPG

P1000354.JPG


    ROG LOKI 1000W PLATINUM有1个12HPWR模组口,一套主板模组口,1套PCIE 8PIN模组口,2套CPU/PCIE共用模组口,2个SATA、Molex共组口。这个接口规模对于1000w标准台式机来说有点匮乏,但是对于一般的ITX主机算是非常够用。

P1000355.JPG

P1000356.JPG

P1000357.JPG


    ROG LOKI 1000W PLATINUM后部为出风口,电源接口和电源开关,没有常见的Hybrid按键。这里要注意,电源后上有个“屁帘”撕得时候要慢慢撕,撕快了容易有残胶水。我觉得这个电源这里设计有点欠妥,我撕的时候就残留了一些,有些烦躁。

P1000358.JPG

P1000359.JPG


    电源侧面则和雷神系列电源风格很接近了,电源一侧有镜面斜切设计,配有RGB灯光,有ROG LOGO和电源功率的标识,只不过没有电源输入功率显示。

P1000362.JPG

P1000364.JPG


    哎呀,这款1800元的1000w SFX电源其实没啥好说的,ROG吗!有预算,喜欢就买Justbuy!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的就是信仰买的就是灯光!skr~

P1000365.JPG


>>>Case

    最后就要介绍机箱了!机箱就是大名鼎鼎的Fractal Design Ridge!是CHH和分形工艺联合赞助的型号,也是我再多款赞助型号中精调细选的型号。当我看到这款机箱第一眼,瞬间就确定了本次装机的主题——SteamStation!

P1000425.jpg

    SteamStation 是我最近几年一直想尝试的主题!包括在近几年机王争霸中多次想尝试,不过由于没有寻到合适的机箱,所以最终也没实施。其实Fractal Design Ridge已经上市多年,我之前也关注过,不过因为价格原因所以……那么这次,终于可以圆SteamStation梦咯!

P1000434.jpg

    Fractal Design Ridge 要比PS5大一圈,在体积上没有优势。不过因为咱们是DIYPC,那我们可以从性能上重拳出击!Fractal Design Ridge 强大的兼容性,和上下主板显卡分舱的设计,让RTX 5080装入机箱成为可能,外加对DLSS4的支持,无论是特效还是流畅度都肯定要高出PS5一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P1000435.jpg

P1000437.jpg

    Fractal Design Ridge 通过切换“底盘”的安装位置,可以支持站姿和卧姿。有一说一,我个人比较喜欢卧姿,然后弄个CRT显示器放在上面^^,不过从散热和今天主题的角度来说,站姿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P1000443.jpg

P1000444.jpg

P1000432.jpg

    Fractal Design Ridge有一个电源按键,两个USB3.0的A口,一个USB 10Gbps的C口和一个3.5mm的耳麦一体接口,个人感觉还算够用,接一接U盘、无线耳机什么的。

P1000427.jpg

    机箱正面是一个磁吸的面板,面板材质为铝合金,表面蒙有灰色纱布,有点动手能力的用户可以自行更换这个纱布。通过机箱后部我们可以看到,机箱最多支持4槽位的显卡。根据官方数据,显卡长度限长335mm,限宽82mm,限高137mm,CPU散热器限高70mm。

P1000445.jpg

P1000438.jpg

    机箱通体为铁艺喷漆,旋松两颗螺丝就可以拆掉侧板(侧板较软,拆的时候别用力掰)。不过拆掉侧板是第一步,其实还要用螺丝刀拆掉更多的部分,才能让装机更加的顺利(比如上盖下盖左盖和右盖还有风扇)。

P1000447.jpg

P1000448.jpg

P1000451.jpg

    各位可以看到,机箱上标配了俩14cm的风扇,如果你的显卡是2槽,那么用这个风扇OK。如果显卡再宽一点,这个风扇就会贴着显卡,很难说效果如何。这次5080是两个半槽位,所以这俩风扇我考虑不装。其实想换俩薄扇的,想想还是算了,先试试效果。另外,再机箱顶部还有三个8cm的风扇位置,如果显卡不高(低于125mm)那可以装风扇来辅助散热。

P1000453.jpg

P1000456.jpg

P1000462.jpg

Fractal Design Ridge 主板和电源是并排的,电源背后是2.5英寸的硬盘安装位。各位注意观察电源是侧进风下出风,而热风又是向上的,这样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循环,电源吃自己的尾气。因为主板和电源并排,所以CPU的散热也会有这个问题,自己吃自己的尾气。

P1000457.jpg

P1000458.jpg

P1000454.jpg

   在Fractal Design Ridge中间有个横梁,这个横梁上有个PCIE 4.0x16的转接卡,用于连接主板和显卡。在安装主板之前要把这个转接卡拆掉,装好主板再装这个转接卡(你可以选择拆横梁也可以选择拆这个转接卡)。

P1000449.jpg

P1000465.jpg

P1000459.jpg
    这个转接卡装好后,还不能直接装显卡,需要再在显卡上再插个金手指延长PCB(在附件里面),才能插入插槽中,相当于转接了两次。这个设计多少有点……那啥,我觉得吧,直接弄个软的PCIE延长线,再弄个固定机构固定住就好,这样插来插去故障点多,如果坏了还不好自己更换。

P1000464.jpg

    不过总体来说,Fractal Design Ridge有些许槽点,比如铁皮侧板韧性不太够,容易变形,二次转接,电源、CPU散热“热循环”,不过问题不大吧,都能克服!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会想:这个定制的PCIE转接板是PCIE4.0规格的,外面还没5.0的卖,那支持PCIE 5.0的主板和CPU咋办,不是得降速?!欸,没错!我在装机之前也在想这个问题!后来咋办的,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P10004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58 编辑

装机展示&理论性能

>>>PC building

    OK,众神归位,准备装机了!下面具体的装机过程和细节就不展示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包括理线,多准备点轧带就好。),重点展示装机后的效果,包括装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P1000484.jpg

    首先,给各位展示一下装好后的正反面照片,如果你要问我哪面是正哪面是反,我的回答是:都可以,我更偏向主板的正面为机箱的正面。

P1000490.jpg

P1000492.jpg

P1000497.jpg

    如果不拆顶盖,ASUS PRIME RTX 5080 O16G是装不进去的,这里各位要注意。另外,如果想要在机箱顶部装风扇,那我还需要准备直角12v2x6线和三个8015的薄扇。经过本人的再三思考,决定就这么地,不装了!看看效果咋样。

P1000489.jpg

P1000491.jpg

P1000498.jpg

    机箱显卡两侧都有较大开孔,显卡也有贯穿风道设计,这些对于散热都有帮助。但整体散热到底能不能扛得住,我心里没啥谱,我个人觉得应该会处于边缘线上。特别是高频内存,过热容易死机,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P1000493.jpg

P1000494.jpg

P1000499.jpg

    RGB方面,这个机箱中散热器、内存、电源有RGB灯光。为了简便走线,电源的RGB灯光线我没有接,只接了散热器和内存的,总体来说,灯光效果一般。考虑到PS5没有RGB,机箱也是个非侧透机箱,所以我觉得都不要RGB灯光最好,不过装都装了就让它亮着吧,无伤大雅。

P1000503.jpg

P1000500.jpg

P1000504.jpg

    到此所有装机就装完了,虽说外观上没有PS5造型那么个性,但有着RTX5080显卡,游戏性能上简直让我充满想象!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测试结果这就奉上!

P1000505.jpg

>>>Benchmark

    装好机之后我试了试,最终决定开启内存的XMP 8000,230F则是保持在Intel defualt setting。原因很简单:散热!有一说一,CPU散热还是太基础了,默认状态长效65w功耗能扛得住,一旦解锁功耗温度顶着90~100有点扛不住。说实话,还是后悔用了RH1,用好点的下压内存也能照顾到,效能还能调一调。但没办法,自己选择的方案要坚持走下去!好在~抗住了所有的测试!稳定性也没问题。

P1000502.jpg

    对了,上文提到了Fractal Design Ridge的转接卡是PCIE 4.0x16规格的,而我装机用的显卡和主板都支持PCIE5.0,可能存在不兼容。

P1000493.jpg

    实际上,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开机使用,各种软件中也能正常识别显卡,显卡也工作在PCIE 5.0x16的带宽上,在游戏中没有发现问题,带宽速率也正常。

屏幕截图 2025-08-19 192316.png

    但是经过检测,系统会默默报错:WHEA 17……各位记着这个报错大概率就是显卡和主板连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在BIOS中把PCIE接口的协议切换至PCIe 4.0,切换后就好,报错解决。至于RTX 5080的性能,我只能说臭打游戏的无所谓。

屏幕截图 2025-08-19 173428.png

    好,下面正式说理论测试结果,首先是稳定性测试。测试室温为空调控温20℃,稳定性测试工具为游戏加加内置的工具。其实大家别小看游戏加加,这软件做的还算不错,压力测试也不算是闹着玩,对于游戏玩家,一般的生产力用户足够了。

>>>游戏加加-CPU稳定性测试

GamePP-PressureTest1.jpg

>>>游戏加加-CPU烤机测试(15min)

GamePP-PressureTest2.jpg

>>>游戏加加-内存稳定性测试(30min)

GamePP-ramTest.jpg

>>>游戏加加-显卡稳定性测试(15min)

GamePP-GPUTest.jpg

>>>游戏加加-综合测试(30min)

GamePP-PressureTest.jpg

>>>机箱侧面30厘米处噪音

噪音.jpg

>>>双烤30分钟机箱双侧热成像

HM20250819093931.jpeg

HM20250819094003.jpeg

   总体来说,虽然温度不是很好看,但是稳定性、性能释放没啥问题。满载噪音有点点大,不过玩游戏的时候,测试的时候,基本不会出现那么大的噪音的情况,毕竟很少同时满载。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这用空调控制室温在20℃(不直吹)的原因。这里强调一下,我不建议使用RH1,应该给CPU使用更好的散热的比如APX90-X67什么的,而且显卡顶部、侧面的风扇也可以装起来。

P1000491.jpg

   下面是游戏加加对配件的扫描给大家看一下,包括跑分。那根据游戏加加的总结,这台电脑工作站性能超过全网80%的用户,游戏性能取得了S段位,排名全网996位……这个游戏跑分,怎么弄得班味那么重……

GamePP.jpg

GPP_BenchMark.jpg

   解锁后的230F全核心稳定功耗能在100w左右,如果不解锁则长时间功耗为65w。不过根据Cinebench R23的测试,不解锁单轮和10分钟循环之间跑分有8%左右的跑分差距,不算大。所以如果散热比较局促,那就可以像我一样,不去解锁CPU的功耗,保持低温的同时可以不损失过多的性能。

>>>CPUZ信息一览

屏幕截图 2025-08-19 111812.png

>>>Cinebench R23 单轮和10分钟循环测试

屏幕截图 2025-08-19 110132.png

屏幕截图 2025-08-19 111521.png

>>>3DMARK CPU PROFILE测试

cp.png

   存储方面,刚才也说了,虽然内存可以直接XMP8000稳定运行,但考虑到这个内存是IPO项目的东西,超频性能非常不错,又因为ITX内环境问题造成超频无法稳定,所以算是一个遗憾吧。不过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这么好的内存,可能因为温度XMP也不见得会稳定。

>>>内存跑分(AIDA64)

cachemem.png

>>>硬盘跑分(CDM)

CDM.png

    咱们这台主机更倾向于游戏机,要不然怎么叫SteamStation呢,对吧!但是,论坛活动明确要求要进行生产力测试了,所以我还是进行了生产力的有关理论性能测试。包括了偏创作的Pugetbench的测试,以及偏专业的SPECviewperf测试。

    对比平台是一套9950X主机,这里没别的意思,就是顺手拉个对比一下,CHH已经做了230F相当详细的测试了,再对比9600X、14600KF也没啥意思,所以就弄个了9950X对比(9950X平台使用的是6000C30内存,开启了PBO)。那生产力性能对比结果如下:

>>>SPECviewperf 15 测试

wechat_2025-08-20_151321_896.png

>>>PugetBench 测试


PB.png

    在PugetBench 测试,咱们的230F平台搭配RTX5080在跑分上有25%左右的差距。这个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9950X 16核心32线程,3个不解锁的230F的跑分Cinebench才能顶一个9950X的跑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负载跑在显卡上,那CPU的多核性能就不会特别重要了,这一点从SPECviewperf 15的最终成绩上就能知道,230F对于5080的性能发挥影响很小。包括游戏方面同样差不多,从3DMARK的对比测试我们就能看出来。

>>>3DMARK 测试

3D.png

    除了3DMARK我还在4K分辨率较高特效下测试了8款游戏,最终9950X和230F之间相差非常小!这再次说明,对于一部分臭打游戏的玩家(3A单机大作)来说,CPU并不要特别牛逼,降低CPU的规格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有助于降低功耗、发热从而降低机器噪音。

>>>游戏 测试

GAME.png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我在黑AMD,所以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我这次是围绕SteamStation主题用230F打造一台与PS5一样用电视机玩游戏的主机,所以我测试的都是可以用手柄游玩的游戏,而且我测试的时候开启的特效(光追+超高特效+超分+DLSS4 4x帧生成)也更适合玩家在沙发享受游戏,而不是数毛。所以测试了这8款游戏,其中:《霍格沃兹之遗》《极限竞速:地平线5》《剑星》《黑神话:悟空》《赛博朋克2077》都是最近我在PS5、电脑上玩过的和正在玩的,符合我的需求场景,符合我这次装机的主题。

P1000395.JPG

    好了,测试就这么多,下面的章节我将针对我这套SteamStation的设置进行讲解分析,以及整机的使用体验和总结。

P10005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8-23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59 编辑

使用、体验和总结


    装好机器之后,就要装Windows然后调试软件了。多说一句,如果使用的是AMD的显卡,其实玩家可以安装SteamOS或者BazziteOS(SteamOS的民间“优化版”)等等,这些系统相比Windows有更好的手柄体验。但这些版本并不支持N卡,或者N卡的支持不好,所以咱们还是只能装Windows 11(装系统要注意:不要登录微软账号,不然每次开机都要输入PIN码,麻烦!

SteamOS.png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你用A卡不就好了吗?不就能装SteamOS了吗?

    这里不得不提到4x帧生成!4x帧生成+超分可以大幅提升帧率,虽说有一定的画面品质损失,但是对于咱们SteamStation这种客厅游戏主机的使用场景,画面品质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因为只用手柄玩游戏,所以4x帧生成的输入延时影响也不大,更何况还有Reflex这种技术来辅助降延时。

20250822_201815_629.png

    所以4x帧生成对于咱们的SteamStation这种客厅游戏主机来说非常使用。而新的大型单机游戏很多都只支持DLSS4,支持AMD FSR 4的游戏有点少,所以最终我放弃SteamOS选择N卡。

P1000469.jpg

    如果你要问,4x帧生成除了提升帧率,对于小主机还有啥用?那我要告诉你,它可以降低功耗和温度!比如你特效全开(不开帧生成)能维持60fps流畅游戏,我开了4x帧生成能维持200fps,这个时候我再开个垂直同步或者限制帧率到120fps,那显卡的占用就会下来,随之功耗、发热就都会降低,帧率还更高更流畅。

20250822_223153_696.png

    例如《黑神话:悟空》第一幕,咱放着猴哥不动让杨戬打17分钟(特效:4K分辨率+DLSS质量+帧生成4x+光追超高+特效超高)。游戏加加统计(有些统计有BUG请大家自动忽略,不影响结论)平均帧率为201fps、CPU和GPU温度分别为64℃和70℃,用电量约0.018度。

GamePP-b1-Win64-Shipping性能统计1.jpg

    如果我们开启了垂直同步和帧率限制120fps,则平均帧率降低到了124fps、CPU和GPU温度分别为57℃和63℃,分别降低了3℃和7,用电量降低了0.002度为0.016度。

GamePP-b1-Win64-Shipping性能统计2.jpg

    这还是都开了DLSS4的对比,如果对比原生画质,那流畅度、功耗、温度优势更大,既保证了流畅度和手感,也降低了整机功耗和温度,这对于一台散热局促的客厅游戏机来说是绝对是个不错的调整方向。

wechat_2025-08-19_233241_425.png

    说回设置,在装好系统之后就是要装Steam了,装好Steam咱们要做俩设置,1、把Steam设置为开机启动;2、把Steam设置为大屏幕模式。

20250822_201502_846.jpg


    这么一来咱们开机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屏模式的Steam,还是有PS、XBOX内味的,大多数时候用手柄操作就可以了。

20250822_212630_195.jpg

    为啥说大多数时候用手柄操作即可了呢?因为有些场景还得用键盘鼠标……没办法……毕竟是Windows……随便给大家贴两张图,各位自行体会一下……

20250822_201718_229.jpg

20250822_202306_828.jpg

P1000507.jpg

    不过市面上有那种便携的无线键盘+触控板一体的设备,不到100块钱就能解决问题,用起来也方便,只是要多接一个设备。

微信图片_2025-08-22_232025_773.png

    那么除了以上设置,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些其他设置以增强体验1:加入英文输入法,并设置成默认,这样有些游戏中,使用键盘就不会呼出输入法造成跳出游戏了;2:设置游戏存储的分区,如果你只玩游戏,我建议就一个区就好;3:STEAM已经有录像功能,我建议设置成手动,以备不时之需;4、喜欢看帧率的朋友,还可以在“游戏中”开启工况显示。

20250823_003034_883.png

20250822_201227_057.jpg

20250822_201315_885.jpg

FPS.png

    总体来说,我对我装的这台机器非常满意,外形、性能、使用体验都符合我的预期。对比PS5,一些时候还是得用到键盘鼠标,但这台SteamStation流畅度和游戏画面的精细程度,超越了PS5一大截!下图是咱们的Steamstation实机光线追踪超高特效(含DLSS和帧生成)运行《巫师3》、《赛博朋克2077》、《黑神话:悟空》以及《渊虚之羽》的画面和帧率,PS可谓是望尘莫及!

20250822_224906_056.jpg

20250822_224148_137.png

20250822_225424_978.jpg

20250822_230849_620.jpg

    当然,我这套主机的造价也超了一大截,设置起来稍微也有些繁琐,在主机游戏玩家眼中,性价比肯定远不如PS5、PS5 Pro甚至是XBOX。不过问题不大,毕竟是PC!还能开风灵月影、网络加速器!还能玩很多PS没有的游戏——三国杀、炉石传说、4K版的暴力摩托……

20250822_204143_025.jpg

    说说这次装机的主角Intel Core Ultra 5 230F这款处理器吧。这款处理器解锁后满载功耗100w出头,如果在一个标准的PC上,给它装个普普通通的四热管散热器,肯定能用本次活动的主题——“极致冰爽”来形容,但这次我选择了RH1热器,以及窄体机箱,最终的测试结果似乎让它在机箱里面显得并不“冰爽”。这里我想说,幸好是Intel Core Ultra 5 230F,如果换成其他同性能处理器表现肯定会更拉跨。

P1000510.jpg

    另外,虽说RH1能勉强能压住Intel Core Ultra 5 230F,但还是如上文所说:我强烈建议给Intel Core Ultra 5 230F装个更好散热器再放在ITX中!比如AXP90-X67之类的,这样一来温度可以更低,或者更加静音。

P1000403.JPG

    再者,这次装机证明了,很多游戏其实并不用那么好的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5 230F很多时候足以胜任,特别是在近年来新款单机大作方面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即便是搭配RTX 5080 这个级别的显卡,Ultra 5 230F也能让其跑满负载,而自身负载大多数时候也就50%左右,高的也就70~80%,作为一台客厅游戏主机足够了

20250823_004431_125.jpg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文章有点小长,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吧。最后再次感谢CHH、英特尔、华硕、分形工艺、掠夺者的赞助,让我有幸能够参与这次极致冰爽,玩转酷夏装机活动!我是吃瓜大师,我们有缘,再见!

P100050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8-23 06:03 , Processed in 0.019753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