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吃瓜大师 于 2025-8-23 01:58 编辑
装机展示&理论性能
>>>PC building
OK,众神归位,准备装机了!下面具体的装机过程和细节就不展示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包括理线,多准备点轧带就好。),重点展示装机后的效果,包括装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给各位展示一下装好后的正反面照片,如果你要问我哪面是正哪面是反,我的回答是:都可以,我更偏向主板的正面为机箱的正面。
如果不拆顶盖,ASUS PRIME RTX 5080 O16G是装不进去的,这里各位要注意。另外,如果想要在机箱顶部装风扇,那我还需要准备直角12v2x6线和三个8015的薄扇。经过本人的再三思考,决定就这么地,不装了!看看效果咋样。
机箱显卡两侧都有较大开孔,显卡也有贯穿风道设计,这些对于散热都有帮助。但整体散热到底能不能扛得住,我心里没啥谱,我个人觉得应该会处于边缘线上。特别是高频内存,过热容易死机,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RGB方面,这个机箱中散热器、内存、电源有RGB灯光。为了简便走线,电源的RGB灯光线我没有接,只接了散热器和内存的,总体来说,灯光效果一般。考虑到PS5没有RGB,机箱也是个非侧透机箱,所以我觉得都不要RGB灯光最好,不过装都装了就让它亮着吧,无伤大雅。
到此所有装机就装完了,虽说外观上没有PS5造型那么个性,但有着RTX5080显卡,游戏性能上简直让我充满想象!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测试结果这就奉上!
>>>Benchmark
装好机之后我试了试,最终决定开启内存的XMP 8000,230F则是保持在Intel defualt setting。原因很简单:散热!有一说一,CPU散热还是太基础了,默认状态长效65w功耗能扛得住,一旦解锁功耗温度顶着90~100有点扛不住。说实话,还是后悔用了RH1,用好点的下压内存也能照顾到,效能还能调一调。但没办法,自己选择的方案要坚持走下去!好在~抗住了所有的测试!稳定性也没问题。
对了,上文提到了Fractal Design Ridge的转接卡是PCIE 4.0x16规格的,而我装机用的显卡和主板都支持PCIE5.0,可能存在不兼容。
实际上,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开机使用,各种软件中也能正常识别显卡,显卡也工作在PCIE 5.0x16的带宽上,在游戏中没有发现问题,带宽速率也正常。
但是经过检测,系统会默默报错:WHEA 17……各位记着这个报错大概率就是显卡和主板连接的问题,所以需要在BIOS中把PCIE接口的协议切换至PCIe 4.0,切换后就好,报错解决。至于RTX 5080的性能,我只能说臭打游戏的无所谓。
好,下面正式说理论测试结果,首先是稳定性测试。测试室温为空调控温20℃,稳定性测试工具为游戏加加内置的工具。其实大家别小看游戏加加,这软件做的还算不错,压力测试也不算是闹着玩,对于游戏玩家,一般的生产力用户足够了。
>>>游戏加加-CPU稳定性测试
>>>游戏加加-CPU烤机测试(15min)
>>>游戏加加-内存稳定性测试(30min)
>>>游戏加加-显卡稳定性测试(15min)
>>>游戏加加-综合测试(30min)
>>>机箱侧面30厘米处噪音
>>>双烤30分钟机箱双侧热成像
总体来说,虽然温度不是很好看,但是稳定性、性能释放没啥问题。满载噪音有点点大,不过玩游戏的时候,测试的时候,基本不会出现那么大的噪音的情况,毕竟很少同时满载。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这用空调控制室温在20℃(不直吹)的原因。这里强调一下,我不建议使用RH1,应该给CPU使用更好的散热的比如APX90-X67什么的,而且显卡顶部、侧面的风扇也可以装起来。
下面是游戏加加对配件的扫描给大家看一下,包括跑分。那根据游戏加加的总结,这台电脑工作站性能超过全网80%的用户,游戏性能取得了S段位,排名全网996位……这个游戏跑分,怎么弄得班味那么重……
解锁后的230F全核心稳定功耗能在100w左右,如果不解锁则长时间功耗为65w。不过根据Cinebench R23的测试,不解锁单轮和10分钟循环之间跑分有8%左右的跑分差距,不算大。所以如果散热比较局促,那就可以像我一样,不去解锁CPU的功耗,保持低温的同时可以不损失过多的性能。
>>>CPUZ信息一览
>>>Cinebench R23 单轮和10分钟循环测试
>>>3DMARK CPU PROFILE测试
存储方面,刚才也说了,虽然内存可以直接XMP8000稳定运行,但考虑到这个内存是IPO项目的东西,超频性能非常不错,又因为ITX内环境问题造成超频无法稳定,所以算是一个遗憾吧。不过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这么好的内存,可能因为温度XMP也不见得会稳定。
>>>内存跑分(AIDA64)
>>>硬盘跑分(CDM)
咱们这台主机更倾向于游戏机,要不然怎么叫SteamStation呢,对吧!但是,论坛活动明确要求要进行生产力测试了,所以我还是进行了生产力的有关理论性能测试。包括了偏创作的Pugetbench的测试,以及偏专业的SPECviewperf测试。
对比平台是一套9950X主机,这里没别的意思,就是顺手拉个对比一下,CHH已经做了230F相当详细的测试了,再对比9600X、14600KF也没啥意思,所以就弄个了9950X对比(9950X平台使用的是6000C30内存,开启了PBO)。那生产力性能对比结果如下:
>>>SPECviewperf 15 测试
>>>PugetBench 测试
在PugetBench 测试,咱们的230F平台搭配RTX5080在跑分上有25%左右的差距。这个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9950X 16核心32线程,3个不解锁的230F的跑分Cinebench才能顶一个9950X的跑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负载跑在显卡上,那CPU的多核性能就不会特别重要了,这一点从SPECviewperf 15的最终成绩上就能知道,230F对于5080的性能发挥影响很小。包括游戏方面同样差不多,从3DMARK的对比测试我们就能看出来。
>>>3DMARK 测试
除了3DMARK我还在4K分辨率较高特效下测试了8款游戏,最终9950X和230F之间相差非常小!这再次说明,对于一部分臭打游戏的玩家(3A单机大作)来说,CPU并不要特别牛逼,降低CPU的规格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有助于降低功耗、发热从而降低机器噪音。
>>>游戏 测试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我在黑AMD,所以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我这次是围绕SteamStation主题用230F打造一台与PS5一样用电视机玩游戏的主机,所以我测试的都是可以用手柄游玩的游戏,而且我测试的时候开启的特效(光追+超高特效+超分+DLSS4 4x帧生成)也更适合玩家在沙发享受游戏,而不是数毛。所以测试了这8款游戏,其中:《霍格沃兹之遗》《极限竞速:地平线5》《剑星》《黑神话:悟空》《赛博朋克2077》都是最近我在PS5、电脑上玩过的和正在玩的,符合我的需求场景,符合我这次装机的主题。
好了,测试就这么多,下面的章节我将针对我这套SteamStation的设置进行讲解分析,以及整机的使用体验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