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128|回复: 16

[装机] 从iCloud到NAS:我的9700X混合NAS装机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0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ongxinb 于 2025-8-10 11:53 编辑

IMG_0145-2.jpg

大家好,潜水折腾党第一次发帖,有问题请大家多多指正。

之前,我家里的数据中心一直由一台 Minisforum MS-01 迷你主机担当,性能和体积都还算满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我的 iCloud 照片库把 2T 的空间塞满了。苹果提供的下一个套餐直接跃升到 6T,价格不菲,仔细盘算了一下性价比,我意识到:是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组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 NAS 了!

为什么是混合盘 NAS?我的核心需求

作为一个“折腾党”,普通的纯机械硬盘 NAS 显然无法满足我对性能的追求。特别是考虑到我计划使用 Immich 照片管理工具,它在索引、人脸识别和日常加载时需要频繁读取大量小文件,固态硬盘的 4K 性能优势能带来天壤之别的体验(即便这有点“伪需求”的成分,但爽就完事了!)。

其次,数据安全也是我的重要准则。我信奉“狡兔三窟”的备份理念,数据绝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一个混合存储方案应运而生:
  • 高速层:使用 NVMe 固态硬盘组建一个存储池,用于日常的照片同步、访问和处理,享受极致的读写速度。
  • 归档层:使用大容量机械硬盘组建另一个存储池,每天凌晨定时启动,将固态盘中的所有照片、视频数据完整备份一份过来,作为冷数据长期保存。

基于这个核心思路,我对这台新 NAS 的硬件需求也逐渐清晰起来:
  • 充足的 NVMe 接口:最少 4 个 M.2 NVMe 接口。618 期间我淘了两条 4T 的新固态,加上手头闲置的两条 2T,必须得有地方安放它们。
  • 足够的机械盘位:至少 3 个 3.5 英寸硬盘位,用于安装我的两张西数 HA-340 8T 和一块旧的西数监控紫盘 6T,未来空间不够的话可能还会增加。
  • 万兆网络:必须配备万兆网口(电口或光口),不然内部存储再快,访问起来也是瓶颈。
  • 编解码、AI 能力:一个 PCIe x16 插槽,用来安装一块 NVIDIA A2000 专业卡。这块卡将作为 AI 计算核心,负责照片视频的硬件编解码、Immich 的人脸识别和 AI 图文搜索等任务。

在方案初期,我也曾考虑过铭凡即将推出的 N5 迷你 NAS 主机。但它迟迟没有发售,而且其 M.2 通道配置(两条 x1,一条 x2)对于 PCIe 4.0 固态来说,简直是巨大的带宽浪费。思来想去,为了不留性能遗憾,不如直接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能充分发挥硬件性能的“小钢炮”。

我的配置清单:当9700X遇上见方M6

既然决定了 DIY,机箱的选择就成了首要任务。因为我不需要海量的机械盘位,所以更倾向于紧凑型 NAS 机箱。经过几轮筛选(其实这个细分领域选择也不多),我最终锁定了见方M6 机箱。它小巧、精致,同时能满足我的扩展需求。本来心心念念的是银色版,可惜刚好缺货,只好选择了黑色。不过收到货后,黑色的金属质感和整体做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下面是这台“小钢炮”的最终配置单:

  • CPU:AMD Ryzen 7 9700X
  • 主板:华硕 TUF GAMING B650M-PLUS 重炮手
  • 内存:宏碁凌霜 DDR5 6000 24G * 2
  • 散热器:超频三 RZ620 (为兼容空间,只安装了中间一颗风扇)
  • 电源:九州风神 PQ650G 650W 金牌
  • 系统盘:佰维 NV7400 1T (用于安装 PVE 系统)
  • NAS 固态池:佰维 NV7400 4T * 2 + 闲置 2T 固态 * 2
  • NAS 机械池:西数 HA-340 8T * 2 + 西数紫盘 6T
  • 显卡:NVIDIA RTX A2000 (半高单槽,非常适合小机箱)
  • 万兆网卡:希力威视 万兆单电口网卡 (PCIe 4.0 x1 接口)
  • M.2 扩展卡:华硕 Hyper M.2 X16 GEN4 卡 (重要提示:使用此卡需要主板支持 PCIe 插槽拆分功能)

接口与扩展:榨干主板每一寸潜力

这套配置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一块 M-ATX 主板上实现最大化的扩展性,下面我详细说下接口的分配思路:

  • 固态硬盘:主板的第一个 PCIe x16 插槽插上了华硕的 Hyper M.2 扩展卡,并设置为 RAID 模式,成功转接出 4 个满速的 PCIe 4.0 M.2 接口。加上主板芯片组自带的 2 个 M.2 接口,我总共获得了 6 个 M.2 槽位,目前使用了 5 个,完美满足需求。
  • 机械硬盘:主板自带 4 个 SATA 接口,刚好可以直连到机箱的硬盘笼背板。我目前只有 3 块机械盘,竟然还富余一个接口。未来如果还想增加硬盘,可以考虑用主板上剩下的那个 M.2 槽位转接出更多的 SATA 口。
  • 显卡:A2000 被我安装在了主板第二个 PCIe x16 插槽上,这个插槽实际带宽是 PCIe 4.0 x4。对于主要用于编解码和低负载 AI 计算的 A2000 来说,这点带宽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个非常合理的妥协。
  • 万兆网卡:主板上最后剩下的一个 PCIe 4.0 x1 短槽也没有浪费。市面上支持这个规格的万兆网卡不多,我选择了希力威视的方案。装上后一切正常,就是 AQC113C 芯片发热量确实不小。为了稳定,我把之前闲置的一个猫头鹰 A4x10 小风扇找出来,对着它吹,问题解决。

装机过程与避坑指南

虽然我是装机小白,但熬了几个通宵做的功课,整个过程还算顺利。见方 M6 这种紧凑型机箱,对配件尺寸有比较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内存高度和散热器限高。

这里分享一个我踩过的坑:关于散热器的选择。我最初选择了酷冷至尊的 Hyper 612。从纸面数据看,它的高度是符合机箱限制的。但实际安装时才发现,Hyper 612 是一个“歪脖子”非对称设计。在 M6 狭小的空间里,无论它的“脖子”朝哪个方向歪,都会跟电源或者机械硬盘笼发生冲突。

避坑TIPS:如果你也在用 M6 或类似的紧凑机箱,选择单塔双风扇散热器时,一定要和商家沟通,确保主板、机箱、散热之间能够兼容。对于我这个主板,就一定要避开非对称/歪脖子设计!不过如果是单塔单风扇,请随意。

因为担心单塔单风扇压不住 9700X,我最终还是一步到位换了双塔的超频三 RZ620,只安装中间一颗风扇,完美避开了所有干涉。

装机过程基本就是看一遍商家提供的教学视频,上手没什么难度。唯一让我有点懵的是机箱附赠的一大包螺丝,感觉哪儿都用不上几颗,但最后总算是顺利完工了。

关于机箱风道,我配置了三个风扇向外排风,形成负压。其中两个是我之前闲置的猫头鹰风扇,第三个则是 RZ620 散热器上拆下来的那颗,物尽其用。另外,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只有 3 块机械盘,硬盘笼有 3 个空位。我咨询商家后,买了三个 2.5 寸转 3.5 寸的硬盘支架把空位填满,感觉像是改善了风道,机械盘的整体温度确实降低了好几度。

IMG_0147.jpg

IMG_0148.jpg

系统部署与性能调优

  • 虚拟化平台:我是 PVE (Proxmox VE) 的忠实用户。在 PVE 底层之上,我开设了数个 Debian 虚拟机来跑各种服务,这次也为“黑群晖”专门创建了一台虚拟机。
  • 黑群晖 (DSM):部署过程相对顺利。我选择了 SA6400 机型,引导使用了流行的 RR 加载器。整个安装过程跟着社区教程走,基本没遇到什么障碍。
  • 硬件直通:为了发挥最大性能,我将 4 张 M.2 固态(通过华硕扩展卡)、主板的 SATA 控制器以及 RTX A2000 显卡都直通给了黑群晖虚拟机。
  • 存储池配置:在 DSM 中,我将固态和机械硬盘分别创建了两个存储池,RAID 类型都设置为 SHR 。SHR 的好处是灵活性高,未来更换或添加不同容量的硬盘会非常方便。最终,我得到了一个 7.4T 的高速固态池和一个 12.7T 的大容量机械池,足够我挥霍好一阵子了。
  • CPU 调优与最终效果:AMD Ryzen 7 9700X 在默认设置下,瞬时功耗会冲得很高,导致风扇转速忽高忽低,有些烦人。参考了网上大神的经验,我在 BIOS 中手动设置了 PB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并应用了 20 的负压(Curve Optimizer)。经过这番调优,CPU 的表现堪称完美。日常待机温度稳定在 45-55℃,风扇转速也维持在 1000 RPM 左右,只有凑近机箱才能听到一丝微弱的风声,在性能和静音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

pve2.jpg


nas2.jpg


nas3.jpg


总结

从最初对 iCloud 空间不足的焦虑,到最终这台高性能、高颜值“小钢炮”的落成,整个过程非常折腾。这套方案不仅彻底解决了我的存储痛点,还为未来更多的玩法(比如 AI 应用、高清影音库)预留了充足的性能。目前机器已经跑了快半个月了没发现什么问题,非常稳定!

以上就是我本次装机方案的全部内容,算是我熬了几天夜交出的一份答卷。方案肯定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



发表于 2025-8-10 0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4T 的高速固态池和一个 12.7T 的大容量机械池,足够我挥霍好一阵子了。。。。
感觉用了这么多硬件,容量还是有点少……两块8t固态➕3块16T机械差不多够这台机器的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beeloesimae 发表于 2025-8-10 01:05
7.4T 的高速固态池和一个 12.7T 的大容量机械池,足够我挥霍好一阵子了。。。。
感觉用了这么多硬件,容量 ...

哈哈,其实我就存存照片,照片增量不会那么快。视频啥的走emby服务了,也挺稳定。以后不够了再换好了,等硬盘降价……
发表于 2025-8-10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存点照片,你这也太夸张了
发表于 2025-8-10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amd yes
发表于 2025-8-1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xinb 发表于 2025-8-10 01:09
哈哈,其实我就存存照片,照片增量不会那么快。视频啥的走emby服务了,也挺稳定。以后不够了再换好了,等 ...


哈哈,那确实这么好的配置之后换大容量硬盘美滋滋,好奇a2000体验如何,最近的价格还可以
发表于 2025-8-1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套装下来多少米?铭凡N5刚发售了,9700x看起来有点性能过剩

数据分层存储的思路挺好,不过pcie3.0x8 3.5GB/s的速度都够吃满万兆了吧
发表于 2025-8-1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这个台待机功耗多少呀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beeloesimae 发表于 2025-8-10 10:10
哈哈,那确实这么好的配置之后换大容量硬盘美滋滋,好奇a2000体验如何,最近的价格还可以 ...

因为我直接扔到群晖里了,所以也不知道具体性能咋样,群晖用nvidia显卡套件是完美兼容的。体验的话除了热一点,其他没啥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ai 发表于 2025-8-10 10:34
lz这套装下来多少米?铭凡N5刚发售了,9700x看起来有点性能过剩

数据分层存储的思路挺好,不过pcie3.0x8 3 ...

够跑万兆了,但是我两个pcie x16插了转换卡和显卡,只剩下一个pcie4.0x1的接口,所以只有这么一种选择。主板也挑了半天,matx主板,带三个pcie4.0,两个是x16的挺少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ai 发表于 2025-8-10 10:34
lz这套装下来多少米?铭凡N5刚发售了,9700x看起来有点性能过剩

数据分层存储的思路挺好,不过pcie3.0x8 3 ...

不算NAS硬盘、显卡,其他东西加起来 5000 左右吧。板U加起来2600,其他的看自己需求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0cjousc2 发表于 2025-8-10 10:53
请问楼主这个台待机功耗多少呀

还没测过,等我有空测测看~
发表于 2025-8-1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olmfoo 于 2025-8-10 12:26 编辑

我也剛升級了 NAS.
從 e5 換成 5700G, 加了個Intel Arc A380.

系統盤 兩塊 256G sata SSD
存儲 兩塊 12T HDD
加了兩塊 memblaze 6536 3.2T 做應用盤
全部組 ZFS mirror
還剩了2個 m.2 空位, 1個 pciex4 .....
Screenshot 2025-08-10 121321.png

我這點照片用 Immich, 在 Chrome 和 IOS app, timeline 幾乎是秒讀取, 非常流暢.
Screenshot 2025-08-10 12044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5-8-1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oolmfoo 发表于 2025-8-10 12:24
我也剛升級了 NAS.
從 e5 換成 5700G, 加了個Intel Arc A380.

AMD YYDS
发表于 2025-8-1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xinb 发表于 2025-8-10 11:51
够跑万兆了,但是我两个pcie x16插了转换卡和显卡,只剩下一个pcie4.0x1的接口,所以只有这么一种选择。 ...

x16长度的槽,技嘉的B650M AORUS ELITE AX(小雕)也有啊。如果是两个pcie4.0x16,就得上妖板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ai 发表于 2025-8-10 23:31
x16长度的槽,技嘉的B650M AORUS ELITE AX(小雕)也有啊。如果是两个pcie4.0x16,就得上妖板了 ...

我需要三个pcie4.0接口,两个x16,一个x1级以上
发表于 2025-8-11 0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sHaNg 于 2025-8-10 17:58 编辑

和开篇需求一样的 hdd有8t 4t 3t 1t 750g 500g各种各样的 我app都是已有的docker 干脆用unraid 一个vm都不上 机器更偏ai用途 所以是多卡 游戏卡换下来都塞里面 最近发现机箱有大病 开盖就死机 很不方便折腾硬件debug 看看有没有推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8-11 15:13 , Processed in 0.01045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