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773|回复: 27

[电脑] 极致冰爽,玩转酷夏装机活动——重逢BY幽幽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幽子 于 2025-8-27 11:26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827075937_2241.jpg

这次活动让我跟几样东西重逢——技嘉主板、ITX平台、平铺结构机箱

简单回顾下,上一个装的自用itx主机已经是2018年,还是台分体水;上一个买的技嘉主板是2016年的B85M D3H;上一个平铺结构机箱则是2015年的ML07B。
这里感谢CHH、英特尔、技嘉和宏碁给了一个开始喜欢念旧的“中登”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

话说回来,其实自打看到50FE的时候起,装一台平铺结构主机想法就一直有。因为50FE特殊的吹透设计跟这种结构实在是天然契合。刚好借着这次活动来搭建一台验证机。

配置清单:

CPUINTEL ULTRA5 230F
主板技嘉(GIGABYTE)迷你冰雕B860I AORUS PRO ICE
内存 宏碁 掠夺者PREDATOR 冰刃HERMES 48G 8000
显卡 NVIDIA RTX 5070 Founder's Edition
机箱 分型工艺 Fractal Design Ridge
电源 利民 TR-SGFX750-W
散热利民 AXP90-X47 WHITE
硬盘英睿达 P3P 1TB+金士顿 NV2 2TB

开箱&装机流程

CPU是本次赞助的intel core ULTRA 5 230F。6大核+4小核组成的10核心配置。但这颗U没有配备超线程,所以线程数也是10,属于收紧拳头更好发力。大核最大睿频5G,小核最大睿频4.4G。价位目前已经来到千元左右,不管是游戏办公还是轻度内容生产,感觉几乎没有搞不定的事。F的后缀也表明它没有配备核显,需要搭配独显使用。缓存方面提供了22M的二缓和24M的三缓。
从intel Ark的信息表中也能看到,这代CPU普遍支持intel 深度学习提升(deep learning boost),针对ai推理应用场合进行强化,可见大厂都在有意识向AI方向布局。
DLM01265.jpg

默认状态65W的TDP也让它注定好压。这次活动的主题也透出满满自信。
DLM01267.jpg

顶盖,没啥可说的,熟悉的样子。
DLM01268.jpg

LGA1851针脚。需要搭配800系主板使用。
DLM01269.jpg

内存来自本次活动的赞助方宏碁PREDATOR。作为宏碁面向电竞的产品线,PREDATOR品牌也有高端显示器等产品。这次提供的48G 8000频套装可以说性能十分强悍,兼具容量和频率。封面上还有intel ipo的认证,表明已经为intel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匹配。
DLM01270.jpg

内盒是用料很扎实高级的硬质纸板。这里闲聊几句。PREDATOR系列的内存中文命名冰刃Hermes、影锋Hera、凌霜Pallas之类的,其实看英文都是希腊神话里的神名。可能为了接地气,没直译。。
DLM01271.jpg

精致的电泳漆面,手感很棒,包装的保护措施也比较到位。
DLM01272.jpg

蜂巢格造型
DLM01273.jpg

DLM01274.jpg

PREDATOR logo
DLM01275.jpg

背面贴着参数贴纸
DLM01276.jpg

顶部的RGB灯条,外观采用磨砂效果,高级感十足。
DLM01277.jpg

这里能看到hermes的标志。
DLM01278.jpg

相比一般内存,盒子里还多给了一颗辅助散热的4cm小风扇,非常有心。
DLM01279.jpg

风扇需要固定在转接架上。转接架直接通过主板右上角的螺丝固定即可。但本次装机空间实在极限,没法加装了。
DLM01281.jpg

十年不见的技嘉主板。包装盒风格很科技范儿。
DLM01282.jpg

背面介绍了一些主板特性。不得不说这个天线接口的设计目前在用过的主板里是比较领先的。
DLM01283.jpg

各种认证标识。
DLM01284.jpg

内部填充保护也比较到位。
DLM01285.jpg

内容物平铺。主板本体,m.2螺丝,m.2加厚导热垫(用于单面SSD),WiFi天线,sata数据线,以及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另外开盒子之后看到两根4pin转接线,一时没发现干什么用的,后来装风扇的时候才发现这主板的CPU_opt和SYS_Fan两个接口需要用这两根线接出来。
DLM01287.jpg

证件照。CPU单路8pin供电位于左上角,主板供电、sata、usb3.2和TypeC、前面板跳线等分布在右侧。
DLM01288.jpg

白色PCB+白色内存条,配合磨砂铝合金加固的PCIE插槽,整板视觉风格看上去相当统一舒适。
DLM01290.jpg

后IO面板方面,提供了常见的视频输出1DP+1HDMI,3个10G速率的3.2Type-A,1个20G速率的3.2Type-C,两个3.0Type-A和2.5G网口。音频接口提供了line in、line out和一个spdif光纤接口。此外就是刚才也夸赞过的天线快插接口,十分显眼。
DLM01292.jpg

VRM这一侧散热片直接充当了主板装甲。但感觉靠近CPU插槽那端做的有些高了。安装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但不是主板单方面的原因,是多个因素撞在一起导致的。一会儿细说。
DLM01293.jpg

m.2散热片十分厚实。顶盖设计了一个快速安装解锁机构,全金属配件,非常加分。
DLM01294.jpg

PCIe插槽看上去就十分结实。
DLM01295.jpg

各组散热片之间通过一根镀镍热管相连,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DLM01296.jpg

DLM01297.jpg

细看一下这一侧接口。
DLM01298.jpg

DLM01299.jpg

这里就可以看清主m.2散热片的解锁机构。
DLM01300.jpg

搬动卡扣即可轻松拆卸。
DLM01302.jpg

背面配备了一条m.2接口,增强存储方面的拓展性。
DLM01304.jpg

itx主板寸土寸金,背板上通常也都焊接着不少原件。存放的时候还要稍微小心些。别放在突出的硬物上,刮掉一两片贴片电容就麻烦了。
DLM01305.jpg

散热片取下后需要撕掉导热贴上的贴纸。
DLM01306.jpg

底部也预装有一片导热贴。但这里要注意,如果用单面ssd,这个贴的厚度不足,需要把主板里附带的另一片导热贴预先贴好,防止ssd压弯。
DLM01307.jpg

p3p,系统就不重做了,直接装上即可。
DLM01309.jpg

散热片向下按压入位会听到清脆动听的“咔哒”声。
DLM01310.jpg

这个PCIe快速释放机构说实话是我见过的里边看上去最精细的设计。

DLM01311.jpg

按下方形的解锁钮后即可解锁,而且安装新设备前卡扣会自动锁止,不会自动归位,拆卸的时候可以腾出一只手。
DLM01312.jpg

DLM01313.jpg

背面是一块nv2仓库盘。
DLM01314.jpg

CPU压杆末端做压平设计。
DLM01316.jpg

LGA接口,操作时还需要稍微小心些。
DLM01318.jpg

CPU入位。
DLM01320.jpg

安装好内存。
DLM01321.jpg

DLM01322.jpg

DLM01323.jpg

DLM01324.jpg

之前说安装时候遇到了问题,其实我最开始下单的散热器是AXP120X67,结果因为内存和主板vrm散热都比较高,硬是没装进去。所以要么用散热片比较小的主板,要么就得 换成矮马甲内存……后来紧急下单AXP90 43mm高度,是个绝对不会出问题的通解。
DLM01333.jpg

侧面可以看到一些基本参数介绍。
DLM01334.jpg

这颗90cm的小风扇参数上对比120mm还是弱了一些。但相对的,噪音控制也相当不错。
DLM01336.jpg

全部附件如下。背板、螺丝、本体、硅脂、扣具、说明书和保修卡等等。

DLM01339.jpg

散热本体看上去十分精巧。
DLM01340.jpg

4热管铜底非直触,用料上还是不错的。整体白色漆面设计,避免氧化。
DLM01341.jpg

鳍片均匀密集。
DLM01342.jpg

DLM01343.jpg

DLM01345.jpg

DLM01346.jpg

铜底+微凸设计,更好接触CPU。
DLM01347.jpg

安装之后完全嵌入了散热片、内存条形成的区域,真令我这强迫症欢喜。
DLM01348.jpg

这种恰到好处的紧凑感,突然就上瘾了。
DLM01349.jpg

刚刚好。
DLM01350.jpg

DLM01351.jpg

DLM01352.jpg

DLM01353.jpg

CPU风扇的线缆直接藏入散热片下方。
DLM01354.jpg

整个主板部分无比干净清爽。
DLM01357.jpg

DLM01358.jpg

电源选择了利民的750W金牌全模组sfx。没别的,主要是外观和价格。
DLM01359.jpg

DLM01360.jpg

线缆用纸盒单独装好。加分。
DLM01362.jpg

附件除了模组线之外,还提供了一个atx规格转接架。
DLM01363.jpg

看得出来利民在12vhpwr防弯上动了脑筋。这部分用热缩管+注胶直接固定,结实得很,确实不容易打弯。
DLM01364.jpg

电源本体信息面。
DLM01365.jpg

小巧精致,有独立开关。
DLM01366.jpg

纯白色的漆面手感细腻,做工上丝毫不马虎。
DLM01367.jpg

DLM01368.jpg

接口方面也算是比较充足了,可以完全覆盖itx的适用场合。
DLM01369.jpg

DLM01370.jpg

5070公版的价格基本上已经回落到官方定价。刚好赶上这次机会就入手一块。手头有4080FE,看了下买5080FE提升太小,真不如把副机的4060ti升个级。
DLM01371.jpg

十分环保的再生纸壳包装。内部没有再提供静电袋之类的内包装,多少还是太省了点。
DLM01372.jpg

这铝合金精加工产生的光泽,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吧?
DLM01373.jpg

两颗风扇。70FE的PCB还是用的燕尾设计,并不能双侧吹透,但依然比较适合直进直出。等以后80便宜了搞一个换上。
DLM01374.jpg

PCIe这里做了两根开槽造型。
DLM01375.jpg

DLM01376.jpg

DLM01377.jpg

没有信仰灯,估计80我到时候还是避不开的。
DLM01378.jpg

框架的反光十分迷人。
DLM01379.jpg

斜向的12vhpwr接口。
DLM01380.jpg

散热片上还有一个小造型,在反光下可以看到中间的凹陷。
DLM01381.jpg

标准双槽厚度,无惧各种机箱环境。
DLM01383.jpg

DLM01384.jpg

DLM01385.jpg

机箱虽然没有入选,但实在是垂涎已久。早就打算装一台了。
DLM01386.jpg

机箱不大,附件盒可不小。
DLM01387.jpg

里面放着的横置纵置脚撑比较占空间。其他就是螺丝包和说明书了。
DLM01388.jpg

正面的布艺前脸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如果全用钢板,不免太过沉闷无趣。这个布面给机箱平添了一份家居感。
DLM01389.jpg

透过侧面开孔可以看到显卡区域两颗硕大的14cm风扇。
DLM01390.jpg

背面可以看到预留的主板io窗口和pcie挡板。
DLM01393.jpg

在拆掉预装风扇的前提下,安装3.5槽左右的显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DLM01394.jpg

DLM01395.jpg

电源接口在这里通过转接进入机箱。
DLM01396.jpg

侧板螺丝的防丢设计。
DLM01397.jpg

机箱骨架。显卡区域基本上独立且有两颗大风扇照顾,完全不用担心。右下角可以安装两块sata ssd。
DLM01399.jpg

电源转接线设计了一个凹陷,方便插拔。
DLM01400.jpg

内部线缆
DLM01401.jpg

电源位需要先拆卸安装架。
DLM01403.jpg

自带的风扇做工相当精良。
DLM01407.jpg

顶板、底板使用碰珠卡扣+螺丝固定方式。
DLM01409.jpg

前面板使用磁吸方式固定。
DLM01411.jpg

Ridge提供的转接方案通过pcb转接板来实现。感觉比转接线要靠谱不少。板子上标明了PCIE 4.0 X16规格。
DLM01413.jpg

安装电源。
DLM01414.jpg

安装主板和散热。sata固态硬盘也可以通过预留的固定扣具快速安装,无需拧螺丝。
DLM01416.jpg

线缆稍作整理。
DLM01417.jpg

这里用电源的白线掩盖一下下面机箱自带的黑线和sata数据线。
DLM01418.jpg

显卡安装之前还需要安装一个“增高架”,把PCIe金手指延长一些。
DLM01420.jpg

基本安装完毕。
DLM01421.jpg

这里还预留了几个8cm风扇位可以补充风扇。但使用FE的话就不用安装了,热气直接就从背面推出去了。
DLM01422.jpg

这种itx特有的紧凑得当的感觉,确实很吸引人。
DLM01423.jpg

可以看到主板仓区域剩余空间还是挺大的。如果不是因为几个硬件共同作用,上个120cm的风扇,效果会更好些。
DLM01424.jpg

DLM01426.jpg

PCIe挡板使用无横梁设计,方便视频接口插到位。
DLM01428.jpg

线缆基本连接好了。
DLM01429.jpg

底板用4颗螺丝固定在附送的脚撑上就可以实现立放。
DLM01430.jpg

站起来了。
DLM01433.jpg

DLM01434.jpg

DLM01435.jpg

DLM01436.jpg

整机效果。
DLM01437.jpg

最后连接好天线,安装完成。
DLM01439.jpg



DLM01303.jpg
DLM01308.jpg
DLM01339.jpg
DLM01340.jpg
DLM01403.jpg
DLM0140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邪恶指数 +260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ilas + 200
nApoleon + 1
无聊的银 + 6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幽子 于 2025-8-28 09:00 编辑

二楼测试

CPU仅仅搭配了一个9cm的下压散热,待机温度可以控制在46度左右。如果按照以往的打法,上360一体水估计真的要冻感冒了。
待机温度.png
在aida64的内存缓存测试中,默认状态5600频率的读取约为73g/s,写入和复制约为70g/s,延迟114.4ns。


aida cache memory.png

而开启xmp后,频率来到8000,读取和复制都突破百G大关,写入也提升到98G/s,而且延迟从114压缩到85.5,提升极为明显,可以让不少内存敏感的游戏和应用直接起飞。
aida cache memory xmp.png

CB R23多核得分14753,单核得分1981。目前成绩使用的是主板中的intel Baseline预设。技嘉在主板bios中提供了baseline和performance两个预设档位,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CB R23.png

显卡空载时风扇停转,核心仅36.6度。
gpuz待机.png

运营一个小时三角洲之后,温度最高显示77。显卡这关算是完美通过。对大多数小机箱来说,Ridge的显卡散热方案确实要理想得多。
三角洲 运行温度.png

VRAY CPU渲染得分14022
vray 14022.png

gpu cuda模式渲染得分4445
vray gpu 4445.png

rtx模式得分6577
vray gpu rtx 6577.png


其余部分还是请出3dmark系列的测试软件。
3dmark info.png


speedway.png
speed way得分5910

steelnomad.png
steel nomad得分5336


谢谢观看!

发表于 2025-8-2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这机箱限定fe这种双槽卡么?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mekk 发表于 2025-8-27 12:19
好看,这机箱限定fe这种双槽卡么?

不限定。上自带风扇的情况下2.5槽轻松。拆掉的话3.5槽没问题。
发表于 2025-8-2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感觉比我黑色好看。
发表于 2025-8-27 1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6 收起 理由
幽幽子 +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27 1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7的散热器,兼容性比较好的xt67,性能差不多

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6 收起 理由
幽幽子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瓜大师 发表于 2025-8-27 12:51
白色感觉比我黑色好看。

白色显得更家居一些,黑色更科技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anna 发表于 2025-8-27 15:38
67的散热器,兼容性比较好的xt67,性能差不多

感谢分享

当时遇到问题就没再敢买这种吊高+避位设计的,只考虑这种完全嵌入区域内的了。。
毕竟这些年itx玩的太少,产品了解的不多。
发表于 2025-8-2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的机器,精致耐看
发表于 2025-8-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DooDooDoo 发表于 2025-8-27 16:21
很漂亮的机器,精致耐看

谢谢支持~这次是机箱本身的颜值提供了大量加成。
发表于 2025-8-2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极客湾改造的那个机箱?改完真的散热无敌
发表于 2025-8-2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客湾装了一套9950x3d+RX5090也是用的这个机箱,为了散热加了风扇,改了机箱
发表于 2025-8-2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看完极客湾的视频。。。。

看完感觉一句话,这机箱性价比真低
发表于 2025-8-2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得个2W ?
发表于 2025-8-2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箱长草了,除了贵点,没有一点毛病。
发表于 2025-8-2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客厅主机!~
发表于 2025-8-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跟极客湾撞车了
发表于 2025-8-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套是不是按照极客湾5090公版方案来搞的,专业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幽子 于 2025-8-28 11:35 编辑
zhulishcn 发表于 2025-8-28 11:28
你这套是不是按照极客湾5090公版方案来搞的,专业


怎么都提极客湾,我知道归知道,但也不关注……

但其实80和90确实比70更加合适,散热够大而且双侧吹透。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幽子 于 2025-8-28 11:39 编辑
idboyang 发表于 2025-8-28 09:03
极客湾装了一套9950x3d+RX5090也是用的这个机箱,为了散热加了风扇,改了机箱


咱这个人小玩家,没法跟人家工作室比。
竟然还是用的下压,这是把机箱切了啊
发表于 2025-8-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战王牌 发表于 2025-8-28 10:27
机箱长草了,除了贵点,没有一点毛病。

做工极差
发表于 2025-8-2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箱本身的颜值提供了大量加成
发表于 2025-8-2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幽子 发表于 2025-8-28 11:34
怎么都提极客湾,我知道归知道,但也不关注……

但其实80和90确实比70更加合适,散热够大而且双侧吹透。 ...

恰恰相反,极客湾测试这机箱侧面板散热太拉跨,侧面板开孔的孔距太大了,他们另外去定制了一个侧面板才解决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方面极差具体说说?我用着感觉还成啊。顺便,我这箱子可不是本次活动入选赞助的,纯自费,真有啥问题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zorro 发表于 2025-8-28 14:45
恰恰相反,极客湾测试这机箱侧面板散热太拉跨,侧面板开孔的孔距太大了,他们另外去定制了一个侧面板才解 ...

个人认为,这种改造程度算不上在评测产品,只能说是在探索玩法。理论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么玩然后喷一句原来设计的不行,就好比买台150匹的车到手换成300的引擎然后比直线加速,反手喷一句这厂家就不会做车
发表于 2025-8-2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光光 于 2025-8-28 17:42 编辑
幽幽子 发表于 2025-8-28 14:58
个人认为,这种改造程度算不上在评测产品,只能说是在探索玩法。理论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么玩然后喷一句 ...


同意的。 关于Ridge想说两句的,不小心写了一堆。。。。。。先回复在这里,有机会单独发帖分享吧。

Ridge机箱很好,我自己在用。
除了一两处特性限制,优点很OK。

先说缺点:
1. 默认CPU散热只能用67mm下压风冷,CPU选择上限受限。
   折中方案a: CPU采用塔式风冷不盖侧板,如果你的机箱右侧(CPU散热面)对着墙壁,敞开盖板使用倒也无妨。
   折中方案b:上部显卡仓安装AIO 280/240一体水,显卡改用单槽卡(RTX A4000)。显卡仓容纳冷排(27mm厚)+双14cm风扇(25mm厚)+单槽显卡(21mm厚)。尝试过了,结论是可以装,但冷排出管肯定会越过机箱框架范围,同样只能不盖侧板使用。
2. 默认显卡转接板pci-e速率只支持到4.0,如果用5060这类卡接口速率只有4.0x8,带宽速率双重阉割后的接口性能有些些不够看。
   折中方案:购买第三方pci-e 5.0转接线(规格:反插,线材长度4.5cm)

可以说优点了:
1.外观简洁克制、设计感家居感满满,完全像不是台家用电脑,提供了PS4、PS5游戏机的家电感。
2.占地面积窄小,我甚至曾将它立放在20cm宽窗台上使用,可以做到完全不占用桌面空间。
3.内部布局拓展可玩性高,利用PCI-E拆分甚至可以实现itx主机的全高双/三卡,方便增加外设(网卡、U.2转接卡、双显卡)。同等体积的ITX主机实现这样可玩扩展性的,真不多见。
4.显卡兼容性强,甚至可加装风扇实现显卡独立风道透吹,这点比一般塔式机箱还优秀。

网上大量声音说做工不好,不知是否用过实物,还是真的对工艺要求很讲究?
Ridge的公差是正常量产机箱水平。
安装后的平整性,原本不容易处理的曲面的贴合度、开口分缝部位的公差,肯定是合格了。那点缝宽差异,我不在意也注意不到。结合整体造型,外观个人可以给到80分。

吐槽侧板的很多,说两点:
1.侧板厚薄肯定有设计层面的考量,板材加厚是会影响开孔通风效率,侧板只是维护结构,合上机盖后,厚薄体现不出差异。各位KOL纠结什么,为了什么而什么什么?
2.没有人看到侧面板抽拉+按压+单个防脱落螺丝固定方式优秀合理性,每次拆装只要拧一颗螺丝。对比其它侧板固定方式,卡扣式每次拆装都要用指甲大力抠开(趣造1),或者四螺丝固定拧完后要用手按住小心翼翼,防止侧板自由落体(乔思伯Z20)。

性价比:Ridge常有优惠,即使在首发阶段,官方能买到的价格也是900元左右,不算便宜。产品内含双14cm风扇、PCI-E 4.0转接卡,整块CNC金属前面板(铝合金?边角犀利,很有质感,用在正面造型很提气),以上附件必定占据了一些成本。但,发售到现在近3年,并没有出现基于此结构更优化的、或者可以'平替'的相近产品,暴利产品为啥没有人做?
综上:Ridge是一台做工合格、设计优秀的机箱产品,售价或许高于一般用户预期,当它契合需求时真是物有所值。

讲完了。哈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8-28 19:02 , Processed in 0.0239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