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4

[电脑] 新卷王驾到——铭凡N5 Pro NAS开箱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ng564170 于 2025-8-26 23:31 编辑

要说现在的NAS圈,那是非常卷了。不像前几年大家只有威联通,华硕,群晖这三家可选,现在绿联,极空间等百花齐放。就连一些做迷你主机的厂家,比如极摩客,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而就在不久以前,同样也是迷你主机厂家的铭凡,发布了他们家的第一款NAS——N5。三个22110,可以转U.2,加上5个机械盘位,以及255H CPU,万兆网卡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我一直没换掉威联通973X转向飞牛,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机器能塞下我973X里面的两个U.2的SN640。973X作为没有核显的机器,让我在NAS上能干的事情少了很多,所以换一个有核显的机器算是势在必行的。正好,铭凡的朋友最近寄给了我一台N5的升级版——N5 Pro,我也来看一下,这台机器的表现到底如何吧。

机器规格如下,由于原图太长了,我只保留了主要部分。相比N5,最大的区别就是CPU从R7 H255升级为了Strix Point家族的AI9 HX370,也算是AMD主流低功耗CPU的最强产品了,所以作为NAS的性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他方面,5个3.5寸盘位,万兆网卡,OCULink等也都得到了保留,算是目前能买到最高配的家用NAS了。

0.jpg

NAS的外包装风格和我618买的绿联差不多,都是黑色的外包装。

1.jpg

包装的正反面分别是NAS的前后脸,从外包装的照片上的接口可以看到,作为一个NAS,N5Pro的输出接口是相当多的,甚至不比正常的电脑少。

2.jpg
3.jpg
  
侧面是NAS的具体参数,比如HX370处理器,万兆口,USB4。而且N5Pro还支持ECC内存,这对NAS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4.jpg

顶部的标签上是机器的配置信息,我拿到的自带16GB内存和128GB的系统盘。

5.jpg

打开以后可以看到附件盒,附件盒内有M.2转U.2的转接板。

6.jpg

转接板下方的空间则是线缆,网线,电源线,HDMI,以及U.2供电线等都在这。

7.jpg

另一个盒子里则是电源了,19V14.7A的输出规格,累计280W,堪比游戏本了,完全不用担心插满HDD供电不足的问题。

8.jpg

机器本体如下,整体外观上和其他同类型的NAS大差不差,都是银灰色的铝合金外壳。体积上也不算大,和我在用的973X差不多。

9.jpg

正面是机器的各种指示灯,开关,以及USB-C和USB3.2-A接口。

10.jpg

硬盘仓盖板是磁吸吸附的,可以很方便取下,内部还做了镜面处理。

11.jpg

拿掉后可以看到5个3.5寸盘位,基本也是这个尺寸能塞硬盘的极限了。

12.jpg

硬盘架为抽拉式设计,支持3.5寸HDD,同时也有2.5寸的螺丝孔位。安装机械盘不需要螺丝,两侧有快装条。

13.jpg
14.jpg
  
拿掉全部的硬盘架可以看到5个SATA接口是通过一块小板连接到主板上的,毕竟HX370是没有南桥的,需要第三方芯片来提供接口。

15.jpg

侧面则是铭凡的logo,不过也只有右侧印了。

16.jpg

背部则是散热孔以及主要输出接口了。

17.jpg

输出接口非常豪华,除了NAS常见的双网口外,还有HDMI,USB4,两个USB-A口。网口部分为一个万兆和一个5G LAN,但是铭凡觉得这还不够,干脆又塞给你了一个OCULink,让你可以外置显卡等设备。而且机器下方的挡板拿掉,甚至还可以扩展一个半高的PCI-E卡,给all in boom提供了更多可能。

18.jpg

机器底部则是进风口,此外还有有两颗螺丝,拿掉之后就可以取下主板。

19.jpg

拧下螺丝,从前部的凹陷处往外一拉,就可以直接抽出主板架,完全模块化设计。

20.jpg

SATA板和主板的连接口是标准PCI-E规格的插槽。

21.jpg

后面橡胶垫内有四颗螺丝,拿掉之后就能取下后盖,不过说实话没必要,后面没有什么需要更换的东西,除非你想换风扇。硬盘散热为两枚标准9025风扇,12V 0.55A。

22.jpg

SATA芯片为JM585,这是一颗PCI-E3.0x2规格的SATA扩展芯片,最多扩展5个SATA。

23.jpg

然后就是主板本体了,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就是铭凡MS-A1或者A2同款设计的主板!大体布局上是类似的。CPU这一侧有PCI-E插槽,旁边还可以看到内存。

24.jpg

另一侧则是M.2接口,可以看到给SSD还提供了散热风扇。此外作为一台NAS,也内置了一个USB3.2接口,方便你插各种NAS系统的启动盘,比如unraid。

25.jpg

SSD规格支持到22110,三个都是,方便你用各种企业级洋垃圾。

26.jpg

自带的系统盘为128GB的云储盘,颗粒应该是长存的,但是我个人建议是换掉,毕竟联芸1202C是有掉盘风险的,作为NAS还是稳定优先。

27.jpg

如果你打算用U.2的SSD,就需要这块转接板了,支持转接两个U.2 SSD,同时转接一个2280的M.2接口。

28.jpg

转接后的效果如下,要注意,U.2只能支持SN640这种9mm盘,常规的15mm不行。

29.jpg

万兆网卡芯片是大家熟悉的AQC113,而5G网口芯片是今年中高端主板的主力—小螃蟹8126芯片。

30.jpg
31.jpg
  
PCI-E插槽为x16全尺寸,可以拿来扩展更多的M.2 SSD,也可以塞更多的网卡,或者半高的独显。

32.jpg

内存槽有两个,自带一根镁光的16GB DDR5 5600内存,等测试我会补上剩下的一根。

33.jpg

HX370芯片,这玩意不便宜,估计N5Pro也挺贵的,介意价格可以买R7 H255的N5,作为NAS已经很够用了,而且老CPU对NAS系统的兼容更好。

34.jpg

散热器为双热管,应付HX370绰绰有余。

35.jpg

OK,机器大概就是这样了,下面开始测试吧。考虑到铭凡给了这么多接口,拿来做一台PC也是没问题的,所以就先装个Windows来看看,这台机器作为PC的表现怎么样。
机器的CPU和核显规格如下,HX370有4个Zen5加8个Zen5C,累计12颗核心,其中4个Zen5大核共享16MB的L3,剩下8个Zen5C小核则是共享8MB的L3。而890M的核显规格为16CU,也是目前AI MAX处理器以下最强的核显之一。

36.jpg

DDR5 5600的内存跑分如下,100ns的延迟不算高,比隔壁强不少。

37.jpg

CPU-Z和R23跑分如下,这个分数,已经快追上i5 14600K了,拿来做NAS真的相当奢侈,作all in boom也不用担心性能不足。

38.jpg
39.jpg

因为内存只是双通道5600,所以核显跑分比LPDDR5X的笔记本低不少,为3136分。

40.jpg

简单跑个CS2,1080p中画质123帧,应付日常娱乐完全没问题,觉得不够,用OCULink转一个独显出来就是。

41.jpg

虽然是和MS-A1是同款设计的主板,但是机器的静音表现不错,在多了双9025风扇的情况下,windows系统的待机噪音仅有37.5分贝。

42.jpg

单拷FPU,满载也就41.6分贝的噪音,此时CPU温度只有71℃,可以说散热系统还有很大余量,机器的主要噪音来源其实是那两枚9025风扇,介意自己买个规格类似的换上就行了。猫扇我看过了,规格差的有点多,不要换。既然满载都这么安静,做为NAS来说,完全不用担心噪音问题,毕竟NAS主要噪音来源是3.5寸盘。

43.jpg
44.jpg
  
OK,作为电脑的测试就到这吧,毕竟这是一台NAS,再测下去就跑题了。
作为NAS圈的新玩家,铭凡也不是像极摩客那样,只给你一台机器让你自己刷机用,而是制作了自己的miniscloud系统,并且已经预装在了128GB的系统盘内,可以做到即开即用。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系统目前还没有web界面,需要安装铭凡自家app才能连,后续更新才会加上web ui。虽说我最后会装飞牛,但是也想看看,铭凡自家的NAS软件表现如何,能否胜任日常工作。
打开软件,只要nas在局域网内出处于开机状态,就可以自动识别让你连接了。

45.png

由于系统有更新,所以软件会让你先更新系统。系统更新很快,基本两三分钟就结束了。

46.png

虽然让你预留邮箱,但是其实这个账号完全是本地的,哪怕你用外网访问,也不需要注册网络账号,相当安全。

47.png

Emmm,对用户账号长度还有要求,罢了,换一个。

48.png

注册完账号后就会提示你初始化新设备,包括语言选择,服务区等。初始化完成就会让你去建立存储池了。

49.png
50.png
  
存储池有新手模式和高级模式,一般人用新手模式就行了。

51.png

铭凡这个系统和飞牛,PVE这些一样都是基于debian的,这些NAS厂家似乎对这个系统特别钟情。存储阵列支持ZFS阵列,包括raid-Z1这些也都支持,相当全面。这里由于我的3.5寸盘都在威联通里面呆着,就丢了一块4T的NV3进去,正好也方便发挥出万兆网卡的速度。

52.png

建立完成后就可以进入系统主页面了。自带的软件有docker,公网分享文件等。虚拟机在更多软件里面,但是目前实测是用不了,要等后续更新。

53.png
54.png
  
系统设置能改网络,壁纸等,但是目前没发现SSH在哪里开。这个系统对新手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对NAS要求高的玩家,不太够。

55.png
56.png
  
存储池这里可以看到你的硬盘设备信息,而且你创建存储池的时候不会显示你的系统盘,对新手来说,可以防止直接把系统盘噶了。

57.png

备份功能也是挺全面的,不仅支持备份本地的文件到NAS,同时也支持备份到外部网盘,对一个beta版本的系统来说,已经很可以了。

58.png
59.png
  
文件管理就和正常的linux文件管理系统差不多,流畅度完爆我的威联通QTS,只能说这些老NAS厂家太保守了。

60.png

机器默认是不开SMB共享的,想要打开共享需要去局域网共享里操作才行,同时也可以在这里设置DLNA,WebDAV的功能。

61.png

设置完成就可以在windows系统里面输入NAS的IP地址,然后账号密码访问NAS了。要注意的是,个人空间默认是关闭的,不设置只能访问公共空间。

62.png

简单往里面拖个文件,轻松跑满万兆NAS的速度,这也和NAS本身的CPU性能以及磁盘用的是SSD分不开关系。

63.png

如果你发现你拖进去的文件没办法在NAS软件里面看到,那可能是你的空间不是你拖进去文件的那个空间,要自己切换一下才行。

64.png

作为NAS,最大的一个场景就是外网访问,这里铭凡也贴心的给了外网穿透的功能。

65.png

这里使用5G网络+铭凡安卓端的app添加NAS,外网支持串码以及扫二维码添加设备,只需要添加一次,以后都可以在外网访问,这里使用的是串码。

66.jpg

串码输入完成就可以识别到设备了,这里不需要任何网络账号,某些不注册在线账号就不能用的nas厂家好好学学!

67.jpg

App的功能和windows端基本一致,备份手机文件这些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68.jpg

简单从外网从NAS往手机里下个文件,可以看到是轻松跑满我家里上传的,铭凡这个穿透的速度还不错,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也保持这个速度。

69.jpg
70.png
  
分享文件这里也很方便,分享完成就可以直接把链接丢给朋友下载,也可以在分享文件里面去很方便的管理你分享过的文件。

71.png
72.png
  
Docker内置了不少常用的镜像,包括HA,jellyfin等,当然不够用也没关系,自己去dockerhub搜一下需要的镜像就行了。

73.png

自带的设备监控功能参数还算全面,就是UI能美观一些就好了。

74.png

自带的影视功能刮削速度很快,完爆jellyfin,识别率也不错。

75.png
76.png

播放可以选择原画或者转码串流,HDR视频在机器上播放出来颜色是正常的。

77.png
78.png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HDMI接口直接串流到电视等显示设备上。不过目前我测下来,这个HDR颜色是不对的,希望铭凡后续修一下。

79.png
80.jpg
  
OK,关于miniscloud OS大概就说这么多吧。作为一个beta的系统,我觉得是完全足够新手使用的。不错的穿透速度,全面的ZFS支持,常用的软件也基本都支持,速度也不错,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个系统确实能满足作为一个NAS的基本需求,也希望铭凡能好好打磨优化一下这个系统,说不定以后除了飞牛系统外,我们还能多个新选择。
当然,如果对NAS有更高要求的话,飞牛仍旧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这里直接装最新的飞牛,安装完直接输入账号初始化就是了。

81.png
82.png
  
初始化完成之后第一件事肯定也是创建存储池,不过飞牛目前还不能支持ZFS存储池,需要等后续更新。

83.png

不过存储空间管理上,就能看出fnos和铭凡的差别了,飞牛这边的功能更加完善。

84.png

设备信息也一样,虽然飞牛这边信息不如铭凡的全面,但是UI更加美观,也更符合常人的使用需求。而且我没想到的是,飞牛居然能正常识别出HX370以及890M显卡,这可是最新的硬件,隔壁PVE哪怕是最新版了,还不支持现在Ultra处理器的核显呢。两个网口也是正常识别出来了,这里接的LAN2,也就是万兆口。

85.png

Docker没有内置常用的镜像,但是都玩飞牛了,玩个docker还不是手拿把掐,需要什么镜像自己去仓库下就行了。

86.png

资源管理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设备参数,包括铭凡那边不能显示的GPU温度这里也可以正常显示了,不过这核显居然吃了我4GB的内存,看来32GB内存对这个NAS来说还是不太够用。

87.png

应用中心的软件也是相当全面,并且整体UI相当流畅,这让受够了QTS Hero系统那蜗牛一般UI速度的我有了赶紧换飞牛的冲动。

88.png

文件管理这里可以方便的管理你的共享文件夹等,并且逻辑上比我现在在用的QTS Hero简单不少,更接近群晖的使用逻辑,利好新手。

89.png

网络这里参数如下,并且支持链路聚合,但是吧,目前想完全发挥出10G+5G LAN的代价还是比较大的,至少交换机成本很高,建议单10G就行了。

90.png

在飞牛系统下往NAS里面拖点文件,也可以轻松跑满万兆内网,并且跑满的同时,CPU占用率仅有5%不到,足可以看出HX370强大的性能在NAS这种应用面前可以说是大炮打蚊子了。当然,觉得性能浪费,去搭虚拟机和docker啊!

91.png

简单再试试飞牛的影视,相比铭凡直接扫描你的文件库不一样的是,飞牛和jellyfin这些一样,需要手动添加需要扫描的文件夹,我觉得这种是更合理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大姐姐被扫进来,是吧?

92.png
93.png
  
刮削自然也是必不可少,并且速度还挺快

94.png

播放速度还是挺不错的,不过目前好像没办法调用GPU转码,是CPU转的,应该还是飞牛没有完全支持HX370导致,等更新就行了。虽说得益于CPU强大,转码也就30%不到的占用率,但是总比如GPU转码来的更省电。

95.png

当然,CPU这么强,不做个all in boom怎么行。飞牛的虚拟机建立还是很方便的,大部分参数都可以直接在一页内设置完成。

96.png

作为op系统,双网口自然也是需要设置的。

97.png

如果你有需要直通的硬件,飞牛也贴心的给你提供了论坛板块告诉你该怎么做,可以说现在飞牛系统就是DIY NAS的不二选择了,完爆黑群晖,还不用担心升级问题。

98.png

搞完系统,在里面设置好软路由系统的IP为同一网段,就能直接从网页访问软路由后台了,剩下该怎么办,不用我说了吧?

99.png

如果你想直接用飞牛的连接服务,还是需要注册一个飞牛的在线账号的,注册之后得到FNID,就能在外网访问你的NAS了。当然基础版的速度不快,想快的话得花钱。

100.png

APP的界面做的比铭凡美观多了,常用的功能和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101.png

就算不访问webui,大部分功能也都可以在app里面完成。

102.png

文件这里也可以很方便的访问NAS的文件,或者备份你本地的文件。

103.png

当然,通过自带的飞牛影视在app里面看电影也是完全OK的。

104.png

OK,就写这么多吧,飞牛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我就不在这班门弄斧了,毕竟要真写飞牛的体验,篇幅再加一倍也不一定够,并且内容已经足够长了。

就铭凡这台NAS我体验下来是相当满意的,不仅有着强大的CPU,扩展性,以及万兆网口,并且静音表现也相当不错。搭配飞牛我用下来的体验相当好,已经准备换掉的我威联通973X了。毕竟只要有U.2接口,谁有愿意忍受QTS外放访问那乌龟一样的速度,以及web ui那卡卡的体验呢?当然这台NAS不便宜,HX370成本在这摆着,介意价格的话,我建议买H255版本就够了。

当然,作为铭凡自带系统的miniscloud OS,虽说足够满足新手使用,但是目前用下来还是过于简陋了,很多功能缺失,包括虚拟机在内,这都需要后续更新系统来解决,同时也希望赶紧上线web ui,而不是操作都要依赖APP。只要好好打磨这个系统,我还是看好铭凡未来在NAS圈里的市场的,毕竟配置高就是王道!再就是,咱能不能出个Intel CPU的?毕竟不管是虚拟化还是核显,Intel这边明显是更好。


感谢观看


发表于 2025-8-26 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能太强了
服务器级了
发表于 2025-8-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8-2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NAS 的主板既然和公版差不多,而且可抽出,是不是意味着后期可以只升级主板
发表于 2025-8-2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NAS的硬件很满意,就等各位大佬多测试下其他的小问题,铭凡还是做了不少的创新设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8-27 08:10 , Processed in 0.01538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