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666|回复: 1

[电脑] 千元内的白色B850主板,蓝宝石PURE 极地 B850M WIFI主板装机实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旗下特有的白色主板系列,蓝宝石在9月1日同时发布了蓝宝石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ATX规格)和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m-ATX规格)供玩家选择,尤其是那些想要组装AMD平台白色主题主机的玩家。这两款主板的定价分别为1299和999,其中作为千元价位内的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对于在意价格又想要组装白色主机的用户会更有吸引力。就硬件规格来讲,蓝宝石极地PURE B850系列主板跟对应型号的氮动NiTRO+ B850系列主板相同,你可以把蓝宝石极地PURE B850系列主板看作是对应型号换皮肤版的氮动NiTRO+ B850系列主板。
1.jpg
对于蓝宝石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和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这两款主板,核心硬件配置基本相同,比如它们均采用了12+2+1相供电设计、均支持8000MHz内存条频率、均标配1个PCIe 5.0×4 m.2插槽、均支持2.5GbE有线网络以及Wi-Fi 6 无线网络等等。因为版型原因,两块主板在PCIe插槽数量和m.2插槽数量方面有所不同,右侧的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提供了3条全长PCIe 扩展插槽和3个m.2插槽,比极地PURE B850M WIFI 多1条全长PCIe 扩展插槽、多1个m.2插槽,相对来说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可扩展性要更高一些。
image002.jpg
另外在后置I/O接口方面,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只是在音频插孔数量方面比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少了3个,在其他按键、接口种类和数量方面均相同,包括1个HDMI 2.1视频输出接口、1个DP2.0视频输出接口,1个BIOS UPDATE按钮,1个USB 3.2 GEN2 Type-C接口(10Gbps),3个USB 3.2 GEN2 USB-A接口(10Gbps),4个USB 2.0接口,1个2.5G有线网口、Wi-Fi 6天线接口,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均支持一键更新BIOS功能。所以如果你只是在蓝宝石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和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二选一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纠结硬件配置是否存在太大差异,只要根据预算或是板型、可扩展性进行考量即可。
image003.jpg
我个人感觉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在设计和核心硬件规格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部分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白机身设计,适合想要搭建AMD平台白色主题主机的用户,尤其是在意价格的用户。
image004.jpg
背板加入了SAPPHIRE PURE文字标识来注明型号,同时加入了大量图案设计来提升辨识度。
image005.jpg
二是供电性能。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采用了12+2+1相智能供电方案,能够满足AMD高端处理器的供电需求。
image006.jpg
CPU供电接口采用了主流双8PIN以及实心针脚设计,可以为处理器提供更加稳定的供电性能。
image007.jpg
三是散热装甲。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沿用了高导热系数的氮动铝制大型VRM散热装甲设计,能够完整的覆盖供电模区域,确保核心部件的良好散热性能。
image008.jpg
散热装甲采用了当前主流的CNC工艺以及多层堆叠设计,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散热装甲表面加入了品牌名称、主板型号以及其他一些图案来提升辨识度,如果能将散热装甲上方的PURE字样加入RGB灯光设计会更好。
   image009.jpg image010.jpg
由于板型原因,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提供了2个m.2插槽,而且是采用了并排设计,对应的散热装甲只有一块来同时覆盖2个m.2插槽。散热装甲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在覆盖m.2 SSD的同时也直接覆盖了右侧的芯片组,相当于为芯片组提供了双层散热装甲,进一步提升了芯片组的散热效能。
image011.jpg
四是全一体式抗干扰金属遮罩设计的内存插槽。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对内存条插槽这个部分的设计很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并没有采用抗干扰金属遮罩设计,此类设计的优势就是在增加内存插槽强度的同时,可以降低信号衰减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完整性和超频潜力,为内存条极限超频提供可靠稳定的硬件基础。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标配4条内存条插槽设计,支持的内存频率为8000+MT/s,最大支持的内存容量为192GB,同时支持EXPO、XMP内存超频技术。
image012.jpg
从搭配已有的宏碁掠夺者Hermes 48GB套装DDR5 8000 RGB灯条来看,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可以正常一键启用8000MHz并可以正常稳定工作,适合想要体验高频条的用户。
image013.jpg
另外不考虑时延和时序,我这台测试主机实际支持的频率能到8200MHz(CR 1),对于想要体验超频乐趣的用户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image014.png
五是全金属装甲设计的等长PCIe插槽。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提供了2个等长的PCIe插槽设计,而且是给这2个PCIe插槽均加入了金属装甲设计。金属装甲设计的作用不仅仅是看起来帅气,最主要的作用是减少电磁干扰、增强插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可以更好的承受高端显卡的重量和压力,起到防止插槽变形或损坏的作用。2个PCIe插槽的规格由上到下分别是PCIE 5.0 x16插槽和PCIE 4.0 x4插槽。
image015.jpg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在其他细节设计方面,与极地PURE B850A WIFI主板保持了一致,比如底部右下角的状态指示灯、音频解码芯片、板载前置Type-C接口数量和规格。
主板右下角的4个LED纠错灯,分别是对应DIMM内存条(黄色指示灯)、
CPU(红色指示灯)、GPU(白色指示灯)、BOOT(绿色指示灯),可以更加方便用户快速进行问题排查。
image016.jpg
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板载瑞昱Realtek ALC897解码芯片,支持5.1声道,同时加入了金属屏蔽罩来提升抗干扰性能以及音质的纯净。
image017.jpg
存储方面,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提供了2个m.2插槽和4个SATA 3.0接口(6Gbps),m.2插槽规格从上倒下分别是PCIE 5.0 和PCIE 4.0,支持
2280/2242规格的m.2 NVMe SSD。

image018.jpg
下面我来将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搭配已有硬件进行装机。
CPU搭配的是AMD锐龙7 8700G,它采用8核16线程设计,基准时钟频率为4.2GHz,最大加速时钟频率可达5.1GHz,二级缓存为8MB,三级缓存为16MB。搭载的AMD Radeon™ 780M核显,GPU核心数量为12,显卡频率为2900 MHz,同时内置XDNA架构NPU,AI算力可达16 TOPS。
image019.jpg
搭配测试的内存条为佰维HX100斗战行者48GB套装DDR5 6000马甲条。它采用的是海力士M-Die颗粒,同时支持XMP3.0和EXPO,CL时序为28-36-36-72,时序低、超频性能不错,在这个平台能直接上到8200MHz。
image020.jpg
作为马甲条,佰维HX100斗战行者采用了三重散热架构设计,散热马甲采用用CNC工艺高精度加工的航空级铝材,两侧底部加入了平行凹槽设计,搭配内置的高系数导热硅胶条来提升散热性能。
image021.jpg
散热器为思民阿尔法2 A36水冷,同时支持英特尔第15代处理器和AMD锐龙AM5平台。设计上的特色就是水冷头延续了磁吸式设计,左侧是可拆卸式上盖,也就是360°可旋转磁吸数显泵头,右侧为水冷头本体。水冷头体积为73毫米(L)x73毫米(W) x57.3毫米(H) ,内部采用防过载、核心散热更强劲的双流道水泵设计,水泵最高转速3300RPM。另外水冷头内置可寻址RGB灯珠,支持ARGB神光同步,支持主流主板对应软件的灯光统一调节。
image022.jpg
思民阿尔法ALPHA2 A36自带了3把幻彩ARGB风扇AF120,风扇已经预装在冷排上,免去了手动组装的麻烦,不过风扇非积木设计,每个风扇自带一根5V/3PIN RGB灯光线和4PIN供电线。白色扇叶采用了鲨鱼鳍环形设计来优化风道, 提供更小气流阻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时的噪音和共振问题。AF120 ARGB风扇转速为600-2000 RPM,最大风量为69.12 CFM,全速运转噪音在29.7 dB(A)左右,已经属于静音风扇。
image023.jpg
显卡是蓝宝石氮动RX 9070 XT 16G,它搭载了3个采用双滚珠轴承设计的飞翼轴流扇,具备静音、寿命长的特性,这3个风扇采用了两边逆时针旋转、中间顺时针旋转的正反转设计来避免风扇之间产生干扰流,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另外3个风扇拆装也很方便,有利于后期清洁与维护。
image024.jpg
散热方面,蓝宝石氮动RX 9070XT 16G内置6根优化复合热管,通过整合式散热模组直触GPU、显存和VRM方式,搭载Tri-X散热冷却技术以及高性能导热垫来实现显卡内部的高效散热,确保显卡性能的正常发挥以及系统稳定性。蓝宝石氮动RX 9070XT 16G整体颇为厚重巨大,需要搭配包装内附赠了L型显卡支架来安装使用。设计上的亮点有三个,一是正面下方设计有一长条的灯光带,支持主流主板的灯光同步功能,适合偏好灯光的玩家。
image025.jpg
二是供电接口采用了隐藏式设计,设计在了顶部靠下的位置,这类设计的好处自然就是隐线,提升机箱内部的整洁度,不用再去专门买什么背插显卡。一侧的5V/3PIN接口就是用来控制上面的灯光带。
image026.jpg
三就是金属材质的磁吸快拆背板设计,拆装方便,作用就是显卡的美观度和整洁度。背板颇为厚重,表面加入了通风网孔和散热格栅设计。
image027.jpg
接口方面,蓝宝石氮动RX 9070XT 16G提供了2个HDMI 2.1a和2个DP 2.1a的视频接口,可以轻松满足想要外接四台高刷显示设备用户的安装需求。
   image028.jpg
电源是白色款80PLUS金牌认证的1000W振华LEADEX PRO A ATX3.1全模组电源,搭载自研立式双层变压器以及日系电容来提升电源稳定性,负载50%时的转换效率达到了90%,同时提供了十年质保服务。
image029.jpg
振华LEADEX PRO A在设计上的亮点就是经典九宫格水晶接口回归,通电后会有灯光亮起。除主板接口、原生12V-2X6安全接口外,其他接口无需区分,接线更加省心。创新的圆角九宫格流线设计在提升美感的同时也让插拔更加轻松。另外振华LEADEX PRO A内置9扇叶设计的12厘米FDB风扇, 风扇支持ECO温控模式,当<45%低负载时,风扇会自动停止运行来实现零噪。
image030.jpg
机箱搭配的是安钛克FLUX机箱,设计上的亮点就是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更方面的走线设计、垂直风道设计、更大更自由的安装空间以及四百元不到的价格,底部金属面板采用全镂空设计来搭配风扇提升空气流动,在同类型机箱中会更有吸引力。
image031.jpg
另外前面板四周加入了木材设计来提升质感和视觉观感,同时还自带5把无光风扇,即前置3把12厘米风扇、后置1把14厘米风扇以及底部1把12厘米反向风扇,免去了另购风扇的麻烦,无光设计的风扇也更适合不喜欢光污染的用户。
image032.jpg
安钛克FLUX机箱底部预留了2个风扇安装位,可以安装2把反向风扇,如果安装的是360水冷,那么就可以实现机箱内部安装了9把风扇,搭配机箱内部的垂直风道设计,基本不用担心高性能SSD长时间运行以及内存超频后的散热问题。安钛克FLUX机箱支持双冷排安装、三明治冷排安装模式,可以满足部分特殊用户的安装需求。
image033.jpg
装机完成后,主机一次性点亮并可以正常进入系统。重开机后进入BIOS,我们可以看到极地PURE B850M WIFI主板同样是出厂自带全新升级的BIOS - Sapphire Core,7000系、8000系以及9000系这三代处理器可以即装即用。新版BIOS界面最大的变动是多了图形交互界面,界面更加直观整洁,字体更加好看,同时取消了默认easy模式和Advance模式,在同一模式下即可完成所有功能的设置,扁平化的UI设计让操作更加便捷。
image034.gif
我个人感觉功能里面好用的功能就是搜索功能、收藏夹功能,搜索功能可以让你更加快速的检索出自己想要设置的BIOS选项,而且支持模糊搜索,不用自己再去手动一层层的查找,大幅提升了效率。
image035.jpg
收藏夹功能对于超频用户来说会更为方便实用,可以更好的针对性对超频细节参数进行单一调整,比如电压、时序、频率。而超频功能通过对多个选项重新归类设计,让CPU超频和内存条超频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值得一提的是,Sapphire Core针对内存时序直接开放了内存所有时序并在同一页面进行了展示,选中选项并回车就可以进行手动输入,这对于超频用户来说使用上就方便很多,电压只需要切换至电压页面在对应下拉菜单中选择即可。
image036.jpg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性能测试,以下测试在预设性能模式下进行。
锐龙7 8700G在CPU-Z 基准测试(V17.01.64)下,锐龙7 8700G的单核跑分成绩为715.1,多核跑分成绩为7283.8。
image037.jpg
在Version 19.01.64 AVX-512 (beta)下,锐龙7 8700G的单核跑分成绩为928.3,多核跑分成绩为8790.2。
image038.png
锐龙7 8700G在CINEBENCH R23下的单核得分为1824 pts,多核得分为18067pts;在CINEBENCH 2024下的单核得分为111pts,多核得分为1048pts。
image039.jpg
锐龙7 8700G在3DMark CPU Profile下的测试结果如下,最大线程下得分为8376,单线程得分为1027。
image040.png
锐龙7 8700G在3DMark Time Spy下的总分数为24505,其中CPU分数为12111;在Fire Strike下总分数为44649,其中物理分数为30591。
image041.jpg
锐龙7 8700G在Geekbench6下的单核性能表现如下,Single-Core Score为2709,Integer Score为2635,Floating PointScore为2852;多核性能表现如下,Multi-Core Score为13821,Integer Score为12802,Floating Point Score为15932。
image042.jpg
锐龙7 8700G在搭配AIDA64 GPGPU性能测试结果如下,CPU对应的Single-Precision Julia测试结果为598.1 FPS,Double-Precision Mandel测试结果为323.8FPS。
image043.png
生产力方面,锐龙7 8700G在Blender下的测试成绩如下,monster对应的结果为110.340064,junkshop对应的结果为78.330842,classroom对应的结果为58.891769。
image044.png
锐龙7 8700G在V-Ray CPU测试下的结果为17987。
   image045.png
搭配Procyon测试时,我这里选择了Office Productivity和Photo Editing,对应的成绩分别为7119和8016。
image046.jpg
另外我这里搭配SPECworkstation 4.0软件在预选CPU和Accelerator后进行了相关测试。SPECworkstation 4.0核心变化就是支持AI/ML、加入的新的工作负载测试内容、更新了CPU 工作负载和图形工作负载,加入了加速器子系统,其中CPU 工作负载更新了 Blender、Handbrake、NAMD 和 Octave 等主流工作负载来对应提高性能测量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兼容性,实际测试结果如下。
image047.jpg
AI性能相关的部分,我这里简单搭配Geekbench AI和UL Procyon两款软件进行测试。Geekbench AI包含两个部分的测试,一个是ONNX,一个是OpenVINO,锐龙7 8700G在ONNX下的测试成绩如下,Single Precision Score、 Half Precision Score和Quantized Score对应数据分别为3843、1910和5633;在OpenVINO下Single Precision Score、 Half Precision Score和Quantized Score对应的数据依次是5760、5812和17171。
image048.jpg
UL Procyon是由UL Solutions开发的专业基准测试套件,主要用于评估PC、移动设备和AI硬件的性能,涵盖办公生产力、图像处理、视频编辑及AI推理等场景。我这里搭配的是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下搭配Microsoft Windows ML对CPU进行测试,我这里选择的是integer模式,得分为201。
image049.png
内存方面,佰维HX100斗战行者48GB套装DDR5 6000在一键启用6000MHz后的测试结果如下,读取性能为69495 MB/s,写入性能为93826 MB/s,拷贝性能为72563 MB/s,延迟为75.1 ns。
image050.png
作为搭载新版BIOS的主板,极地B850M WIFI主板的内存超频性能表现还不错,比如佰维HX100斗战行者48GB套装DDR5 6000可以一键自动超频至8200MHz(CR1),但时序变得很差,需要后续手动参数。如果频率选择在8000MHz,时序可以调整至CL38-48-48-72。
image051.png
对于这台主机的整机性能,我这里简单搭配了PCMark 10 Extended进行测试,总得分为12300,常用基本功能分数为10884,生产力得分为9163,数位内容创作得分为16590,游戏得分为37384。
image052.png
实际游戏的部分,我这里选择了联网游戏和内置Benchmark的单机游戏进行测试,参数全部选择低。从实际搭配多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整体的游戏平均帧率较高,1% Low帧表现也更为突出。
image053.png
结合以上的实际体验,作为一款千元以内的B850主板,蓝宝石极地PURE B850M WIFI首先适合的人群是在意价格、喜欢mATX主板又追求一定性能以及想要组装AMD平台白色主题主机的用户,新版BIOS Sapphire Core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体验,加上同时支持AMD 7000系、 8000系和 9000 系处理器,能够满足大部分AMD平台用户的板U升级或是全新装机需求。
image054.png
希望可以改善提升的地方,一是将m.2散热装甲改为免螺丝固定方式来方便日常拆装;二是主板内存插槽、SATA接口、供电接口等区域全部改为白色,更好满足挑剔用户对全白主板的选购需求。另外我还是希望将PCIe5.0 m.2插槽设计在PCIe插槽之上,这样就不会存在与显卡出现安装冲突的问题,可以更好的满足安装自带散热马甲SSD这类基本需求。
以上就是此次体验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打算选购B850主板的用户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发表于 2025-9-10 0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9-16 04:26 , Processed in 0.01240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