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316|回复: 4

[视听] R2R架构,旗舰级解码器,关于歌诗德 R30 漫谈和测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制造浪漫 于 2025-9-29 14:00 编辑

最近在很认真地玩歌诗德R30解码器,这是他家旗舰解码,使用了R2R数模转换架构。
刚看定价是18880元。


之前也玩过他家德尔塔西格马架构的旗舰解码器,叫X30,我对X30的印象非常好,很深刻,对得起旗舰级的定位,声音中性,解析力动态等硬素质爆表,以至于我一直以为X30卖两万大几,属于三万元级解码器的范畴;
刚查R30时候,发现我的印象是错误的,X30的价格是15880元;


前两天搞视频的同事问我,哪个是R30解码器,我说随便,X30和R30长得一毛一样,画面随便放;
结果另一位同事指出,R30和X30的外观不一样,有区别,前面板带背光的Logo下面,X30是个锐角,而R30是曲线,我心说你丫观察力是真的可以。


嗯,R30是个全尺寸机型,非常标准的台式机,说起这个,这两年听好多行业内的工程师说过同样的话(因为很多品牌都是从小机器到小台机再到标准台机的产品发展路线),这句话是:更大的尺寸,工程师可以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我心说设计师发挥没发挥不知道,但电路、原件间大概率是有更多的距离,避免互相串扰是真的,天生优势;


不过稍微看了下,R30因为内部空间大,有两点确实可以发挥,他自己详情页也说了;
LPF部分,做了个甲类、纯模拟、原件分立架构,避开了使用不太可控的集成运放,得以让声音细部变得更为可调、可控,调音目标、性能、精度等,都得以更佳状态发挥出来。
当然了,多了一大片原件,还得给这堆原件做精确配对,人力和原件成本高很多,这也正常,这部分是歌诗德有针对性地,为R30的R2R架构调音,悉心设计的。


另一方面,我非常看重的,R30的音量控制,是R2R电阻阵列,配合物理继电器实现的,也是一大片的高成本纯模拟电路,属于少数HiEnd机型上才有的配置,我对这架构有很多偏爱,因为玩过太多机器,这种除了调整音量时候会发出“咔咔”的声音非常迷人,这种架构的音质,也永远没让我失望过;
尤其我这种喜欢简化系统的,R30后面直接接有源音箱,音量控制用这种,出来的音质,对比其它架构机型,很容易听出明显优势;


至少这两点,随身设备和小台机的话,印象中确实没见过;
R30音量控制通过前面板触摸按键实现,音量打到最大,屏幕显示FIXED,这时候就是打开了模拟信号直通,后面必须要接放大器了;
外观设计、工艺制造角度,我必须承认R30没啥可挑剔,外观就看图吧,反正永远属于有人喜欢有人无感的事情,但机壳很有厚实、扎实的感觉是真的;
前面板是两块屏幕,左边显示输入源和音频规格,中间是音量显示,长按设置键,两块屏幕配合着,进入功能菜单。


一直喜欢歌诗德对功能菜单的理解,它不会搞很多抽象选项。让用户烧脑,显得自己很专业;
只是给出最有用、最需要、逻辑简单、舒畅直观的选项,你需要的都在,你懒得乱调的一个都没有,懂得人随便调,不懂的用户看下说明书也几分钟就明白了;
中间的Logo灯,短按静音,长按开关机。也都是物理继电器,咔吧一声,静音或开启,这机器确实对纯模拟电路的贯彻,做的足够讲究与彻底;






在无尽的纯模拟架构下,用当代更为先进的元器件,做出当代设备该有的高指标。
为最具音乐本真味道的,曾经的,古老的,原件精度不高的,集成度不高的,能效不高的,R2R架构,赋予时代新生。
歌诗德做到了。
以至于前两天其它友商的发布会上,他们还列举了市面上各种热门R2R架构解码器的性能天梯,有直接提到歌诗德R30的自研R2R架构的失真率,在行业做到了切实领先。


我对R2R解码器太熟了,甚至还是国产第一款R2R解码器的用户,一直玩到现在,这东西让我又爱又恨。
十多年前国内会做R2R解码的工程师,跟大熊猫似的那么稀有,甚至有很牛的品牌方,还微信联系过我要R2R设计师的联系方式;
近十多年R2R产品迅猛发展,虽说精度高了,竞争激烈花样多产品多了,天生的声音的“重量感”好,密度、质感、模拟味道、声音实体存在感强等优势,都是真的;
但坦诚来说大多R2R机器,无论入门、顶级,进口、国产,大多数其实依然存在“糊声”状态,好听容易,解析力很好的还是少。


我最喜欢的那款解码器,就是R2R架构,解析力乐感兼备;但除了那台,其它R2R我觉得都一般般,大概率解析力弱于德尔塔西格马架构的解码器;
这玩意儿还有个讨厌的点,就是新机器要煲机很久很久,而且最好就别关机。这么看来R30的静音键蛮有用呢;
再看看现在,大家都是自研R2R,R30也是,这个确实要些技术的;歌诗德的R2R,除了精度高,规格也很高,27Bit架构,最高IIS口支持原生硬解DSD1024,以及PCM1536规格,属于它支持,用户也费劲有这么高规格的文件,还是挺凡尔赛的。


也不用搞很神秘很复杂,就简单理解这玩意儿难做些,成本高,还原声音的方式更直接和纯粹,更容易好听就行了;
其它比较重点的,我可能会看这些:
全线性电源供电,R30里面两个变压器,数字、模拟分别供电;
完整的四路全平衡;


R30内嵌OCXO恒温时钟,说到这个也有点典故,前两天友商开发布会,发布了个独立外接时钟产品,他们说研究了很久,最终结论是OCXO恒温钟的声音最好,最适合音乐重放设备;
当然了,R30可以也外接时钟,时钟的管理模块,也是歌诗德自研;


以及,歌诗德积累了很多年的,自研FPGA逻辑管理内核,简单理解为类似小cpu的东西,负责机器的各种行为和指令实现,这东西搁以前也是难做的;
R30对数字滤波有自己的想法,也是自己做的,不会给你一大堆试来试去,给了三个他们认为最好的(具体电商详情页有说明),这东西玩过太多,个人通常无脑选Sharp档位,越fast越好那种,其实很多机器的出厂默认,厂家爱也是喜欢给你定位在这里的;


使用体验很重要,R30呢,近点操作,就触摸,远了用遥控;
这里想吐槽一下,这个遥控这么多年了,都新旗舰机型了,要不咱给他搞个用着看着都更牛点的遥控器?






再方便点,用移动设备,操作R30的流媒体网络,网络流媒体功能的支持,是R30核心卖点之一;
抛开音质,这玩意就相当于多了个数播,本身就是功能和便捷性,符合时代需求和习惯的,超级大扩展。
而且大概率因为是一体化直接设计在机器里,我听来甚至比大多数外接独立数播,音质效果来的更好;




不过我机器太多,这功能对我最实用的地方,就是AirPlay,手机随手推流随时听;
再发烧点,我会用Upnp推流NAS音乐库里的高清音频文件到R30来听,确实很省事;
R30的流媒体模块,除了机内集成得以缩短通路,在底层硬件上,也是完全服务于音乐的极简化,软件系统也做极简;
所有功能都可以根据需求,打开或关闭,力求最高性能,最少干扰的,音质最大化;


以及,流媒体系统可以在线升级,为音质进一步优化,以及未来相关功能拓展,留足了余量;
不过我看来有点尴尬的点,本就不难理解的背部接口上,有个mini TF卡槽,这个不是存歌的,而是给流媒体系统升级用的;
还有个TypeC接口,这个也不是USB解码功能,依旧是给流媒体系统升级用的;
以及上面提过的,系统还能在线升级。咱就说关乎流媒体系统的升级通道,是不是有些冗余了,能不能精简下?


说到流媒体网络,网络音频传输的音质提升经验,今年有比较深度探究,后续大概会出两个相对完整的分享,结论是我比较不喜的那面——交换机、光隔离、附件等,均有可闻的音质影响,会需要蛮多各种成本来折腾这些;
所以,R30的流媒体解码,只作为便捷功能,来看待和使用,是真方便,音质足够好;
如果围绕R30流媒体网络功能,做很多让音质提升的事情,也有巨大的折腾把玩空间,喜欢享受折腾乐趣的可以冲;
即便我很不喜欢折腾音质相关的网络附件,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各种HiFi产品,真的很依赖网络流媒体,很难避开使用这个接口;


说说R30的音质:
R2R架构要热机、煲机很久,这应该算常识了;
R30开声,解析力表现就不错,但高频有些毛刺儿感,以及一点点塑料味儿;低频很好很扎实很稳重,能量强,很厚密,很有质感;但这会我觉得最大问题,是低频和中高频的衔接,听起来有点“脱节”,没那么顺畅;
煲机十几天后,R30声音变化比较明显,主要是声音流畅感出来了,全频段衔接过渡非常顺,之前高频的那点塑料的毛边感,变得气态自然,低频貌似没什么变化,可能是更规整点,之前听来大开大合,煲机后比之前,更有“该收就收一下、收一点”的规范感;嗯,解析力听来,也是比开声还要好不少;


煲机一个月多点,感觉R30声音稳定下来了,这期间R30的音色,可以说没有任何变化,一直都是很明确的,中性、自然的,还原、保真的样子;
声底硬素质,解析力等相关,听来没有再继续提升,而是一种脉络打开之后,对各部分细节有做最后的精雕细琢,听来十分规整;也可能因此,声音整体流畅度我听来又有提升;
就R30的R2R解码架构的声音特质来看,从头到尾变化不大,相信喜欢玩HiFi的朋友们,对R2R架构独有的声音特质,多少是心里有数的,R2R能做好的话,声音的像真度、实体感、重量感、具象感、流畅感、鲜活度、血肉感,能量、密度的表达,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所以我稍微想了下:
首先,我最担心的,R2R架构下的声音解析力,R30在我听过的,一众R2R解码中,排第一梯队的位置没问题;(虽然我很讨厌拿数据说事,但R30纸面数据也是第一梯队)。
其次,对R2R架构,特有的音质优势,R30呈现的非常明确;(很多R2R解码,没有把R2R音质优势和特点做出来,想必大家也有所体会)。


R30是个好解码没问题,只是歌诗德一贯中性、高素质的品牌调音风格,反倒让他家机器,没有更多值得描述的地方,非要说的话,是个很建议听听,很耐听的声音。歌诗德没有在音色上,非要和别家产品做的很差异化,或者一听就是个特立独行的调音什么的。


嗯,还有点小趣谈。我经常喜欢随机听音乐,有次随机到了飞儿乐团的歌,忽然觉得和以前听的飞儿不太一样,我发现主唱这唱功不太行啊,气息、咬字发音、腔音、真假音转换啥的,好像没比普通人强太多的样子。
吓得我赶紧找找邓紫棋听听,嗯,果然还得是邓紫棋唱功硬朗…
可能以前听飞儿那会的器材,都是糊一片那些,都是听个大概的响儿,所以没注意到吧。
写下这些文字时候,还特意去找出飞儿的曲目,重新听一下,怕是听错了版本什么的,结果不小心发现,苹果音乐和网易云的音质,可能不太一样,同样的歌,同一个版本,网易云听着好像更清晰但没那么流畅,苹果音乐更好听、更流畅,但好像又没那么清晰。(笑。)


嗯,期间还有在测试Burson旗舰耳放前级,和ZMF旗舰封闭平板耳机,用的R30做解码。这组搭配下,我听到了些特别的东西——声音非常有“拿捏住”了的感觉,举重若轻的灵动、挥洒自如的自在,游刃有余的流畅,大概就是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通透了;这也很难描述,但想必明眼人知道,这是HiEnd声音的明显标志,区别与大多数设备的标准分水岭;
我想了会,这声音结果是哪来的,是耳放更强,还是放大器,或者说R30解码主导的?又觉得不对,这就是一套系统,一定要都强才有,哪个不强都不可以的。啰嗦一堆,其实这小段,才是最能体现R30解码音质价值的核心点;


最后感叹下,这会用R30解码,直接接Barefoot有源音箱在听,R30这种,用纯物理继电器控制的电阻阵列(其实也是R2R架构)音量设计,还是能明显听出来,比纯数字音量控制的设备,音质好得明显,很能去数码味儿,声音的模拟具象感、像真度等,确有明显优势,很建议玩有源音箱的用户,使用这种音量控制的设备。


(完。)

发表于 2025-9-2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X20Pro用户路过……现在烧不起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莀 发表于 2025-9-29 17:46
曾经的X20Pro用户路过……现在烧不起了

我感觉我现在也快烧不起了
发表于 2025-9-29 2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9-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的路,一般人别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9-30 05:02 , Processed in 0.01041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