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K17无疑是飞傲台式产品中颜值担当,但其5000多元的售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今飞傲推出了K15,这款新品延续了K17的备受好评的外形设计,以更亲民的价格登场。K15保留了K17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只是在DAC芯片、输出功率等参数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K15的具体表现,以及它和K17之间的差别。 一分钟了解 飞傲K15
参考售价:3499元
调音风格:均衡略偏暖,轻微偏上盘的风格,干净细腻。
适合乐曲类型:杂食
特点:外形漂亮、体积适中、输出功率高、功能全面、接口齐全、支持遥控器、EQ功能强大。
做工水平: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操控体验: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解码芯片: AK4497S*2
输出功率:单端:1400mW32Ω,180mW 300Ω;平衡:3000mW 32Ω,700mW 300Ω(耳机口)
续航时间:无内置电池,需插电源使用
蓝牙支持:SBC/AAC/APTX/APTXLL/APTX HD/APTX ADAPTIVE/LDAC
接口:输出:4.4MM平衡接口、6.35MM接口、RCA、XLR-4平衡、XLR3平衡;输入:光纤、同轴、USB-C、USB-A、以太网、RCA、RS232(和c口长一样,用于EQ设定)
K15和K17的区别
参数上和K17的主要区别是解码芯片变成双AK4497S;没有独立的DSP芯片,PEQ只支持十段,而且需要连接电脑和RS232接口,然后通过网页版来调曲线,模拟输入也不支持PEQ;晶振不同;输出功率比17略小点。
K15多了DC供电,但内置电源从35w线电变成30w开关电源,取消了内置电源电压切换。
外形上两者完全一致,只是背面接口K15少了光纤和同轴输出、没有TRIGGER IN功能以及接口、K15没有LIFT/GND拨档开关。(上面是K15,下面是K17)
正面旋钮材质也有点区别,K17是金属,K15是塑料。
虽然都是银色,但两者颜色也有点区别,K15更浅,K17更深,且17表面有金属颗粒感,整体质感更好。不过不放一起对比的话K15质感也很不错。
可选配色
和K17一样,K15有黑、银两种配色(但银色和17有点差别)。
包装延续了K17的设计。
配件:电源线、3.5转6.35MM转接头、XLR盖子、USB-C数据线*2、保险丝、遥控器和电池。
K15尺寸和K17完全一致,约244.6x213x66.8mm,;重量2.1kg,比K17略轻(K17重2.75kg)。(上K15,下K17)
采用的技术
它的解码部分是和K17最主要的区别。它同样采用AKM的芯片,但是没有用K17上的旗舰,用的定位稍低的AK4497S*2。
K15虽然定位稍低,但各种技术同样没有缺席。分立架构的AB类三极管扩留耳放电路;全平衡音频架构;电源、数字、模拟电路独立分板;DC/AC双供电;线性电源+数模分开供电、2颗Accusilicon低相噪飞秒音频晶振、红宝石电容等等,K17有的它几乎都有,只是某些方面规格稍低一点。
作为飞傲亮点的EQ功能它自然没有缺席,只不过它没有搭载专业DSP芯片,PEQ功能需要连接电脑和RS232接口,然后通过网页版来调曲线,同时模拟输入也不支持PEQ。虽然没有K17那么方面,但日常也够用了。
机身采用铝合金材质,矩形机身搭配圆形旋钮,设计和布局都很合理,外形很漂亮。
耳机的输出接口都位于正面,常用接口都有,使用很方便。XLR由于较大,不用的时候可以用盖板盖上,更美观。
机身左侧的屏幕是一块3.93英寸触摸屏,可以切换界面对机器进行详细的设置。界面随机器的设计风格做了匹配,主题类似单色显示屏,和整体设计风格很搭。在进行流媒体或者通过U盘本地播放时屏幕可以显示专辑封面。
虽然整体都是银色,但正面面板和其他部分颜色有点区别,其他部分更接近深灰色。
机器除了正面和后面,其他都是散热口,散热口还增加了防尘网。
左边的三个旋钮分别是开关、输出切换、增益调节。
旋钮转动手感清脆,做工精致。
右边两个旋钮分别是菜单控制、音量调节,菜单钮可以按下去进行确认操作。
两个旋钮都带有灯光,灯光颜色和明暗可以进行设置,我个人喜欢和屏幕主题一致的橙色。
旋钮上面做了防滑花纹,旋转阻尼适中且不会晃动,操作手感很不错。
虽然旋钮材质从K17的金属变成塑料,但质感做的不错,和17放在一起对比也没有明显区别,差异仅仅是15旋钮纹路没17那么明显。
K15接口主要设计在背面,接口齐全,USB-B、同轴、光纤、RCA、XLR等都有。(详情请看图)
电源部分采用内置的开关电源,而且模拟和数字部分分开供电。K15新增了外部DC电源接口,可自行升级更高端的线性电源。
K15具有8种模式,涵盖了常见的USB解码、数字输入、模拟输入、蓝牙播放、流媒体接收播放、本地播放等常见使用场景,一台机器满足几乎全部需求。
PEQ
PEQ (Parametric Equalizer) 参数化均衡器 是音频处理中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用来调整音频信号频率响应的滤波器,通常用于音频处理、音乐制作和音频增强等领域。
在电脑端下载FiiO Audio DSP 之后用数据线连接机器背面的RS232口就可以进行设定了,设定完成后可以保存在机器上以便后续调用。这个软件功能很全面,可以做很细致的调整,EQ10段可调,每一项都可以做频率、增益值、Q值调整,还可以对动态、压缩等进行调节。飞傲网站有dsp软件的详细使用教程,操作之前建议先看一下说明。
EQ调节的大致思路是你听了耳机发现某部分声音不太满意,比如高频峰太高之类,可以先参考它的频响曲线,再对某频段进行增减,最后调节试听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EQ调节可以参考知乎大佬 士道坍缩体关于水月雨DSP的使用介绍,他写的很详细。
听感简述
前端对比基于选耳机X-01耳机 单端输出
K15 :它的声音是均衡略微偏暖,略偏上盘的风格,比较干净细腻。
低频量适中,质感还不错,但下潜稍欠,回弹速度比较快,几乎没有弥散感,低频干脆利落。它的低频是偏质感,干净紧致的风格,但氛围感有欠缺;人声密度适中,距离适中,有轻微颗粒感和明显线条感,略偏薄,齿音比较明显,男声稍微欠点厚度,相对来说更适合表现女声,但总的来说男女声都还不错,比较温暖细腻;高频略偏亮、密度适中,有一点音染,线条感比较明显,带点颗粒感,质感和延展不错,有轻微残响,是比较悠扬清亮的风格,但搭配某些高频偏亮的耳机可能会过亮。声场表现很好,横向大于纵向,比较规整。结像比较清晰,分离度和动瞬态表现也不错。
对比K17:同样耳机相同增益,k15需要开更大音量才能和K17达到同样声压大小。对比之下,它的低频下潜和氛围感都比K17弱一些,整个低频显得略有点干硬;人声距离更远、更薄,线条感和齿音更明显,整体没有K17的人声那么近、那么厚,感情表达没那么明显;高频比K17更亮更刺激一些,少了点柔和舒展;声音纵向比K17稍逊,整体包围感没那么强,分离度也比17更差点。
总的来说,它的声音素质并没有比17差太多,但风格有一些变化。它声音更偏上盘,更清瘦,没那么柔和顺滑,人声也没那么突出。
K15搭配其他耳机:
GRADO Gh1 :这个搭配下声音更冷静内敛,高频比较亮,人声偏薄,低频氛围不够,歌德那种温暖奔放的感觉没有了,过于冷静,同时显得有点干涩,比搭配K17更干薄,这个搭配不太合适。
水月雨天空之城:天空之城不好推,它在SH模式下音量得调到一半才能达到正常声压。这个搭配下天空之城略偏上盘。低频氛围感稍欠,人声有点薄,没K17下那么厚实、饱满,高频比较亮丽、细腻,质感和延展都挺不错的,小提琴之类弦乐挺好听的。总的来说只是人声厚度、分离度稍欠,并没有太严重的问题,但偏上盘的前端搭配天空之城会放大高频偏亮的问题,搭配柔和一些的前端会更合适。
K15更适合搭配中性或偏下盘的耳机,搭配中性点的耳机声音会更偏上盘,更干净通透,搭配偏下盘的耳机能拉回来点,声音更干净,高频也更亮。
总体评价
尽管K15的定位低于K17,同时其旋钮材质有所调整,但实际呈现的效果依然令人满意。在做工和质感上,K15与K17几乎不相上下,两者并无明显差距。它们最显著的区别仅在于面板颜色:K15的银色更浅,而K17的银色更深且更具光泽,同时带有独特的金属颗粒质感。声音方面,由于定位的差异,K15的整体素质自然略逊于K17。但更显著的区别在于调音风格。相比K17的柔和顺滑,K15的声音更纤细,更偏重于高频表现,呈现出一种更为清亮和干净的风格。K15在3000多价位依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一体机,它不仅颜值出众,声音表现也在线,喜欢这个外形风格但预算没那么高的朋友不妨看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