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wha2 于 2025-10-19 21:02 编辑
自从MS-01购入之后,我对小体积的工作站就逐渐入迷了。当初买MS-01就是看中它作为小型工作站可以外接显卡并且有很不错的CPU。但是MS-A2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多看了两眼,这台主机跟MS-01的外观基本是一样的,但是CPU直接升级到了16核心的锐龙R9 9955HX!这颗CPU的实体大核相较于我手里这个翻了一倍,实在是太香了。而且最近因为租用了腾讯云的服务器,面对服务器自带的Centos实在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就起了再买一台MS-A2来作为开发机的念头。最近正好要双十一了,我趁着打折就直接下手了一台,反正保价双十一,说不定还能便宜呢! 到手之后,这台主机几乎马上变成了我的主力开发机,我也开始用虚拟化和docker来满足开发使用,这台主机的性能完美符合我的需求,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所以这次我就来简单给大家开箱show一下,聊一聊在虚拟化这个方面我的使用体验
开箱MS-A2这台机器的包装和MS-01风格很像,但是使用了锐龙处理器,所以主题颜色变为了Ryzen里面的橙黄色。包装上也是主机的渲染图和名称,MS=Mini workStation,这台主机的定位也是小型工作站,而且体积也维持了在1.7L以内
MS-A2的配件维持了和MS系列的水平,线材有电源线和一个HDMI线,还有一个用来m.2转U2的转接板,有了这个就能用上一个2.5寸的U2硬盘。
电源适配器给的是240W的,这个电源应该是考虑到了9955HX这颗CPU的功耗极限更大,并且为了单槽pcie的75W功耗取电准备的。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MS-A2的本体,这个主机也是SFF标准的机器,但是支持一个单槽半高的PCIE卡。JD上卖的整机也有了选配RTX4060的选项,应该就是我买的这个,我之前已经买过一个了,所以就选了比较标准的32G+1T的版本
MS-A2看起来非常的扁平,只要看过MS系列拆机就会明白,这个机器的空间已经利用到了极致。所以纵使扁平,也能放下独立显卡和一块2.5的U.2硬盘,设计水平着实令人赞叹。
这台机器如果直接对比的话,横截面积和两个小可乐差不多大,摆在桌面上可以立起来,几乎不会占用桌面空间。
正面的IO区域有一个3.5mm的耳机接口,三个USB-A,其中有两个都是高速口。这个其实相对于MS-01是升级了,多一个高速口,也算是微升一下了
背后的IO接口没有改变,布局和其他的MS主机一致,都是两个万兆的SFP+和两个RJ45的2.5G网卡,再加上两个type-C和两个高速的USB-A。显示接口单独给了一个HDMI,因为Type-C可以8K输出,并不算少,何况独显还能再给两个。
机器的散热风道两侧相互独立,正面的这个进风口是为CPU和显卡的散热提供的,从正面吸风,背后出风,是比较典型的涡轮风扇散热走向。而背后的有一个给SSD准备的主动散热风扇,散热孔很多,以对流换热为主
内部构造下面来看看MS-A2的内部构造,这台机器只需要按一下IO区的按钮就能从机壳里面取出来。机芯部分有一个滑轨,就像是服务器的滑轨一样,这样的机器维护起来异常地方便。正面是CPU和显卡的区域,背面则是硬盘的空间
正面的CPU散热部分还是做了缓震,有黑色的珍珠棉,而上面有一个Pcie4.0x16的接口,可以走x8的带宽,对于单槽半高可以兼容的型号来说肯定不会有明显损失。我选的显卡是RTX4060的单槽半高版本,功耗很低,笔记本芯片改过来的,要打专用驱动
打开背部的空间,机器的1T硬盘使用的是金士顿的ssd,蓝底的pcb应该是功耗比较低的版本,这种紧凑型的机器确实需要降低这一部分的发热。而网卡使用的是MT7922,这张无线网卡还不错,毕竟有线网卡有足足4个接口,IO足够豪华就行
打开正面CPU散热的部分,可以看到内存正好在涡轮风扇下面,使用了英睿达的16G 5600MHz x2总共32G容量,我个人觉得开发机可以上64G,但我打算等内存双十一降价再买,说不定可以省一些。CPU散热是非常漂亮的铜色服务器散热器,规格和小1U很像,做工非常精美,红铜看不到一点瑕疵,赏心悦目啊
WIFI天线在正面IO处,因为除了前后使用了工程塑料的材质之外,机壳是纯金属的,所以为了WIFI信号,天线就从后面延伸到了前面板处
基础测试打开机器之后先来看看配置吧。MS-A2这个CPU是R9 9955HX,移动端的16核CPU,而且是物理大核,完全不拿小核充数。在虚拟化里面如果大小核的负载没有分配对的话就会出现机器搭载于羸弱的小核上的乌龙,而全大核的9955HX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内存方面,32G的DDR5 5600MHz内存也是完全够用了
首先来进行一下烤鸡测试,MS-A2的CPU的boost功耗大概在95W,不过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会到稳定功耗。而稳定的热设计功耗会受到是否有独立显卡影响,没有独显的时候,CPU最大可以持续在75W,此时烤机温度81度,并不算高,比笔记本端好很多,风扇的噪音还在可控范围,因为涡轮体积比较大,所以声音并不尖锐
CPU部分的理论测试标明这个CPU的性能已经可媲美桌面级的旗舰CPU,总分35000左右的CinebenchR23结果,已经比较接近桌面级的16c了,而单核性能在2000-2100之间,也是本代移动端的水准,不存在类似服务器U核多频率低的情况
Geekbench多核结果1.8w,这个机器在CPU性能方面是非常适合做虚拟化的。而后面的3DMark测试则能表明显卡也有不俗的实力,一般的虚拟化并不能调用显卡,而WSL2是可以的,所以显卡也不是完全不重要
PCMark10的得分分布非常平均,都在10000左右浮动,这是一台非常平衡的电脑,在CPU GPU 和储存方面都很均衡。
我也测试了MS-A2在大语言模型上的性能,使用GPU推理的时候最大可以在deepseekR1-7B的Q4模型提供45token/s的速度,而单纯使用CPU推理,也能达到14token/s。大模型在开发机上面是非常有用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可以用ollama部署小模型来写代码,至少补全语法,重构结构是没问题的。
虚拟化测试而谈到虚拟化,一般我习惯使用的是oracle的VirtualBox。这个软件也是老熟人了,一般虚拟机玩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在win上可以用镜像创建虚拟系统,对于Win和ubuntu这种比较成熟的系统还能自动安装,管理和操作起来都很方便。比如这里以win10为例,在win11的系统中可以创建win的虚拟机来跑老应用,win10一般也是最吃资源的一个系统了,所以就以他为例来测试一下MS-A2跑虚拟机效果如何
这个系统我在创建之初分配了8G内存和4核心8线程给他,最后默认走完流程很快就装好了,性能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一切应用都开合自如。
win10的虚拟机也遇到睡眠唤醒的问题了,最后还是重启解决的。虚拟机的好处就是可以模拟开发里面会遇到的一切问题,毕竟是一个独立的目标系统嘛,不过连这种系统的bug都复现了我还是有点绷不住的
在创建之后我又陆续添加了两个linux系统,一个centos7和一个ubuntu,centos7就是我日常租用的服务器的目标系统,有了这个虚拟机我就能满足开发环境的需求。
安装ubuntu则是为了在办公室的服务器上跑的代码做测试,系统一样基本就能保证命令不出大错。最后三个系统一块儿打开,CPU占用其实不多,静默状态下25%左右,跑起应用来稍微多占用一些,倒是内存先吃紧了,有类似需求的朋友可以考虑直接买64G内存版本的MS-A2
而另一种接近虚拟机的应用是docker,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用docker的,至于有什么优势,可以看下面这个AI帮忙总结的。Docker就相当于用WSL2在windows上跑一些linux子实体,dockerfile里面有固定的操作流水线,所以docker镜像打开之后就能很便捷的获得相同的应用和环境。最常见的ollama的API服务,只需要一个docker就能在任意一个电脑获得完全一样的服务和接口访问方式,很便捷。而且docker对性能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像虚拟机会直接硬吃空间和内存,相对而言性能需求更小。
我平时用docker的目的是在本地开一些应用,最简单的就是overleaf的latex编辑服务,稍微复杂一点的就是要部署的服务,需要在本地测试和制作镜像。win上的docker可以直接编辑engine的config,也是比较便利的一个方面。
docker的常用方式是使用dockerfile和docker-compose文件,具体怎么操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一下,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执行完pull操作之后就可以使用镜像开启container了,docker的性能需求比较低,我这里打开了两个container服务,一个是centos7+ python的测试环境,一个是轻量级的overleaf本地部署,总从占用内存接近8G,但是静默的时候CPU占用只有2%左右。
最后全员合影一下,MS-A2的CPU非常强,所以开超多虚拟机和docker都是不用担心性能不足的。从性能占用上看的话,MS-A2上玩虚拟化其实最需要的是内存,因为系统的CPU已经很强了,完全能负担起每个机器4个核心的开销。而虚拟机和docker本质上就是开了超多的系统在同一个电脑上跑,所以想玩虚拟机的朋友可以直接买64G配置的机器,我这也算是失算了,不过马上双十一还能补救一下哈哈
最后送上一张图,感谢大家围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