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3

[模型] 河北保定高碑店开善寺大殿积木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ode_liu 于 2025-11-25 10:13 编辑

开善寺民间俗称“大寺”、“大佛寺”,开善寺取自于广开善门之义,是国内现存的八大辽构之一

01.jpg

IMG_E1172.JPG

开善寺的断代疑问

高碑店开善寺大殿作为河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代木构建筑之一,其建造年代的考证始终是古建筑学界的研究热点。结合文献记载、建筑形制分析、考古遗存验证等多重证据,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始建于辽代(916-1125 年),具体可锁定在辽中期(11 世纪中后期),以下从核心考证维度展开深度剖析:

清代《高阳县志》《安肃县志》均提及 “开善寺,在高碑店,辽时建”,但未明确具体年号。

辽金时期的原碑已无存。现存清代重修碑记仅提及 “寺创自辽,历金、元、明皆有修葺”,未明确大殿具体建造年份。

辽代官方史料《辽史》对地方寺院建设记载极简,未提及开善寺;民间寺院的建造记录多依赖碑刻、经卷,而开善寺早期核心文献的缺失,导致无法通过文字直接锁定建造年代。

因此无法从文献和文字记录的角度来判定开善寺大殿的具体建造年代。

微信图片_20251125095301.jpg

不过我们可以进行粗略地推算

根据县志,新城县是在后唐天成4年(公元929年)设立的,县志中记载“开善古寺是唐时所建”,且当地有“先有古寺,后有县城”的说法。这两点可以推测开善寺的始建年代应当早于公元929年。然后就是重修的年代,即现在看到的寺庙布局以及大殿重建的年代推测。

县志中记载了“宋重庆年”,然而历史上是没有这个纪年。而且明代嘉靖年间的开善寺重修碑记的一块石碑,碑文中记载,“按旧碑似创于宋重庆2年,宋史无重庆纪年,盖相传之物也。”这点更正了县志中的记载,然而也没有准确说明,重建的年代。

如果从字体的考量,庆的繁体写法是“慶”,接近的纪年可能是辽重熙,这个纪年。特别是华严寺就是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其梁架结构和斗栱样式与开善寺均属于同一体系。属于类似结构和斗栱样式的还有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

那县志所记载的重熙年间,可能是公元1034年之后,同时也属于宋景祐年间。

02.jpeg
上图出处百度作者YY江南二十四月

03.jpg

04.jpg
上图出处微博“大松逛古建”

上述仅供参考

1936年10月20日,刘敦桢先生带着他的学生陈明达等到了新城县对开善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肯定了开善寺的梁架结构和斗栱体系与华严寺和蓟县观音阁属于同一体系的说法。

1955年,祁英涛先生率队对开善寺大殿各部位的规格尺寸、用材比例、细部做法都做了详细勘测,取得较多数据资料,并著有《河北省新城县开善寺大殿》一文。

之后作为体量极大,以及由“减柱造”和“移柱造”所营造出来的大空间的建筑,就被当做过“办公处”、“学校的中山堂”、“日军的军需库”以及“粮食局的粮库”。直到1991年才移交给新城县文化局管理,并于2001-2004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积木模型的重点

开善寺大殿积木模型以还原大木作为基本原则,其中的着重点在于3处:

1. 减柱造与移柱造;

2. 大叉手和大托脚;

3. 挑斡与靴楔

其他部分如劄牵、襻间枋、随檩枋、扒梁、丁栿等等也有制作出来。

先来看柱网,减柱造我们在前面的义县奉国寺大殿、蓟县观音阁以及最新的涞源阁院寺文殊殿中了解过了。基本原则是减去每榀框架中的一排或者两排柱,用来满足大空间的需求。

05.jpg
义县奉国寺大殿(上图)

06.jpg
天津蓟县观音阁(上图)

07.jpg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上图)

开善寺当然也延续了减柱造的方案,更加吸引我们去设计和制作它的原因是:它还叠加了移柱造。

将原来第2排(由上往下数)第2列和第5列(从左往右数)的柱子移动到了中间,在大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佛像为主体的“包裹式”空间体系,增加了参观者的安全感和氛围感。

08.jpg
理论上减柱造的柱网布置(上图)

09.jpg
实际的柱网布置(上图)

这样的改动对于结构工程师是非常不舒服的,打破了原有规则的梁架布局。原来的2种梁架即可完成建筑的方式,现在需要增加一种,工作量也增加了。为了让襻间枋在高度方向贯通,保证结构的对称性,那么在新增的梁架上,需要增加“缴背、替木”等额外构件。更为特别的是,将六椽栿一劈为二,变成了2根三椽栿。

10.jpg
图片来自于B站博主“古建筑知识讲解”的视频截图(上图)

11.jpg

当心间的梁架则比较规整

12.jpg
图片来自于B站博主“古建筑知识讲解”的视频截图(上图)

13.jpg

第二个特征就是关于补件斗栱的挑斡与靴楔,这个是之前唐代遗构和前四座辽构种都没有遇见过的情况。

14.jpg
图片来自于B站博主“古建筑知识讲解”的视频截图(上图)

15.jpg

从结构体系来看,其实补间铺作没有必要在于结构体系中的其他构件相连接,特别是襻间枋。就算能传递荷载,也是非常微弱的。靴楔更加是一种装饰部件,时间长了还有可能脱落下来,变成隐患。然而就是这个样子,它们两个依旧存在于开善寺中。其他建筑貌似还没见过这样的做法,(主要是这个系列刚开始。。。。。)各位轻拍。

第三个特征就是极其大胆的三维空间中的大叉手,这个可能与“推山”的手法相关。大叉手直接插入襻间枋之中,这个与同属庑殿顶的佛光寺大殿的解决方案完全不同。

16.jpg

17.jpg

模型中除了上述的重点,还有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扒梁(乳栿?),名称不一,事实存在的构件。奇特点在于它的端头并不是从斗栱处出发,而是有点偏心。

18.jpg

19.jpg

20.jpg


附上搭建过程中的一些图片。

IMG_E1103.JPG

IMG_E1110.JPG

IMG_E1117.JPG

IMG_E1119.JPG

IMG_E1121.JPG

IMG_E1122.JPG

IMG_E1123.JPG

IMG_E1127.JPG

IMG_E1130.JPG

IMG_E1133.JPG

IMG_E1136.JPG

IMG_E1137.JPG

IMG_E1140.JPG

IMG_E1142.JPG

IMG_E1144.JPG

IMG_E1146.JPG

IMG_E1148.JPG

IMG_E1158.JPG

IMG_E1162.JPG

IMG_E1164.JPG

IMG_E1171.JPG

IMG_E1175.JPG

IMG_E1177.JPG

IMG_E1179.JPG

IMG_E1181.JPG

IMG_E1185.JPG

IMG_E1192.JPG

IMG_E1193.JPG

IMG_E1194.JPG

IMG_E1199.JPG

IMG_E1203.JPG

IMG_E1213.JPG

微信图片_20251121094315.png

谢谢观赏!
摩点1080X1080 彩色 01.jpg
IMG_E1212.JPG
发表于 2025-11-2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B,乐高Mod

点评

感谢回复  发表于 2025-11-25 12:28
发表于 2025-11-2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庙之大,一个桌子放不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11-25 14:43 , Processed in 0.0110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