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解析
封面展示了显卡正面外观.侧面的白底则与产品本身黑白撞色的设计相呼应. 附件仅一张感谢卡. 显卡正面.造型和图案完全沿用了上一代Dual系列设计.但微调了配色和部分细节.整体涂装更改为了填充式,且颜色变浅接近于白色. 显卡背面. GeForce RTX 标识置于挡板旁. 置于中央位置的Dual系列品牌Logo和主题装饰纹. 小幅超出板卡长度的段落也留出额外开孔优化通风. 双模式BIOS切换开关. 输出接口为标准的三个DP 2.1b和一个HDMI 2.1b的组合.厚度上仍超出双槽范围,高度上亦作小幅越肩.而由于横向散热片的排列设计需要往显卡前后方向排风,因此挡板上留出了更大面积的开孔. 开放式的顶部. 顶部Logo的位置调整为前半区展示GeForce RTX标识,后半区才是ASUS的商标. 单个传统PCIe 8-pin电源接口.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改用了市场上普遍“失传已久”的正向摆放设计(即卡扣侧朝向正面). 显卡底部. 开放式的尾部,配合散热片朝向用于排风. 外壳上原本的一些涂装和装饰纹改为了注塑造型. 正面面板. 上半段外壳改为实色亮面的设计. 靠近接口侧的凹刻纹巧妙地由DUAL四字母变幻而来. 融入斜切线条分块风格的造型. 圆弧的上边缘过渡和切角的上边角处理. 挡板侧下边角的装饰也从涂装改为注塑. 下半段面板上的涂装改为了接近白色的大面积填充. 两把相同的十一叶风扇.轴心以ASUS Logo装饰. 靠近轴心位置亦有多一道特殊弯折以优化整体性能. 连框式的扇叶. 风扇直径尺寸规格为93mm. 显卡长度(不含挡板)约228mm. 显卡厚度约50mm. 显卡高度(含挡板)约140mm. 分解. 风扇外框支架独立于主散热片与PCB和背板的孔位固定. 外框内侧. 风扇固定架和隐约可见的风扇型号铭牌. 散热模块正面.横排式散热片结构 靠近风扇一侧的散热片边缘未做额外造型调整.散热片之间以五道扣边锁固. 散热模块底部. 核心铜底仅覆盖GPU,显存颗粒则经额外焊接的并提供固定位的底座覆盖. GPU供电MOSFET同样经额外焊接的并提供固定位的底座覆盖.而电感则由散热片扣边后形成的平面覆盖导热垫后覆盖. 散热器搭载三条6mm热管,并以U型与S型弯折和交错后延展至散热片阵列各处 散热片高度则适配板型元件布局. 部分区域的热管仅以半包以简化制造. 俯视角度下更方便观察整体结构设计. 背板内侧.内侧的覆膜显然也同时适配16GB版本. 对应显存供电位置贴有导热垫以弥补正面散热器未覆盖的缺失. 板卡正面. 板卡背面. 对应GeForce RTX 5060 Ti的GB206-300 GPU. 显存由4片Samsung 16Gb 32bit 28Gbps GDDR7颗粒组成8GB 128bit 28Gbps的配置. 5相GPU供电和2相显存供电. GPU供电控制器uPI uP9512R. 显存供电控制器uPI uP1666Q. 每相搭配一颗uPI uP9545A DrMOS MOSFET. 显存每相供电MOSFET为uPI QN3104 + 2* QM3106上下桥组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4-25 23:09 , Processed in 0.0099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