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楼主: witson

[散热] 【原创】水冷的秘密-1/4基础篇& 2/4进阶篇-68K字27X图CHH首发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0-8-19 18:34 编辑
本来一套主要以EK冷头/120+480排/BP接头的水冷已经搞妥,稳定运行中,结果把毒文一看,心中泛起无数涟漪, ...
nhkalton 发表于 2010-8-19 18:29

呵呵,恭喜踏入折腾新阶段。
还有,不要着急,不妨看完进阶篇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水冷的秘密2 of 4-进阶与规划篇-CHIPHELL首发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1-7-4 23:25 编辑

想了一下,还是把进阶篇与基础篇发在同一个帖子中,因为两者多少有些关联......实战篇和导购篇是否发在本帖中还在考虑......

进阶篇编辑完成!因为进阶篇不算超长,所以就在这个帖子里一次发完了。

本篇是《水冷的秘密》全文中的第二篇,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第一篇的“基础知识篇”,请移步本帖顶楼或者使用传送门:水冷的秘密-水冷基础知识篇

水冷的秘密-进阶与规划篇(网络版V0.8)

文/芒果   图/Kone CWPP Pawel 芒果

进阶与规划篇前言


看完之前的“水冷基础知识篇”,你应该已经对水冷有了基本的概念,但这对于自己组建一套水冷系统来说还远远不足够。之前的“水冷基础知识篇”着重于对水冷原理和部件本身基础知识的讲解,主要告诉大家这些部件是什么和干什么用。而现在你看到的“进阶与规划篇”则把重点放在这些部件的改装和优化,以及它们组合起来时所需的规律和思路上。

本篇大量加入了我自己的鸡肋经验,以及我从许多水冷高手那里偷来的妙招,再加上本文主要面对水冷初学者,所以对老鸟们来说可能显得有点凌乱冗长,请大家保持耐心,呵呵!

进阶与规划篇


关于改装:

水冷部件的改装与CPU超频差不多,大多数是为了获得更强的性能,当然,有些时候也为了获得更YY的外观。水冷系统中主要的改装主要针对冷头、水泵和冷排,其中对于水泵的改装最普遍。

风冷系统中不少人会打磨散热器底部来获得更好的接触,这点在水冷系统中不是那么必要,因为冷头本身的价格较高,绝大部分的冷头在出厂时已经帮你打磨好了。针对Intel CPU顶盖下凹的特点,有些中档或以上的CPU冷头底部都做出了对应的微凸,所以你如果要打磨的话就要同时打磨CPU上盖和冷头底部,而且有些冷头还做了电镀,再进行打磨的话就会损失这些电镀层。

001.jpg
配图001: Swiftech GTZ冷头的底面。

最简单的CPU冷头改装方法不用花你一分钱,那就是把CPU冷头换个方向安装。对于使用AMD CPU的朋友来说,大多数CPU冷头都是对称的四方或者圆形,扣具和冷头主体大都可以分离,拆几个螺丝就能让冷头换个方向,而使用Intel CPU的朋友就更简单,Intel的775、1156、1366扣具螺孔都呈四方形,整个冷头连扣具一起换个方向即可。

熟悉CPU的朋友都知道CPU核心的热量分布不是对称的,而冷头底部的吸热能力也不是平均的。如果冷头和扣具的设计允许,把冷头吸热能力最强的部分尽量对准CPU核心最热的部分,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以Intel CPU举例,冷头可以有四种安装方向,而每一种安装方向都可能会造成温度的不同,有耐心的朋友不妨试试看哪种方向温度最低。

002.jpg
配图002: 三种Intel常见CPU的核心布局。


不过,你不能指望这种方法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它带来的波动范围应该在1~2 ℃以内,甚至有可能一点变化都没有,如果变化很大,很可能是你之前冷头就没装好......虽说改善就算有也很小,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更何况压榨潜力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下面这个链接是一个针对i7平台的21款CPU冷头横评,其中有给出不同安装方式下的温度变化测试结果,不过这个帖子的图片可能要用代理才能看到:http://www.xtremesystems.org/forums/showthread.php?t=224976 (英文)

为了照顾不懂怎样用代理的朋友,这里引用这个帖子主人HESmelaugh的几张图片简要说明一下:

003.jpg

006.jpg 005.jpg

配图003 / 004 / 005

另外,还有些喷射式冷头会有标配或者选购的多种喷嘴导流板,不同的导流板会有不同的水阻和性能表现,这是一个原厂提供的改装方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折腾一把。

007.jpg
配图007: D-TEK的为Fuzion和Fuzion V2喷射冷头推出的FuZion Accelerator Nozzle Kit选购喷嘴。

水泵的改装主要是换上盖和调速两种,其中以换上盖的方法最为普遍,不过能换上盖的泵基本上只有Laing的DDC和D5,其他的泵很少有第三方改装上盖可供选择。DDC和D5的改装上盖中,DDC的要比D5的多很多。基本上这些改装上盖都能提升DDC和D5的流量,不过单泵的改装上盖并不能提高泵的最大扬程,甚至有些时候还会略微降低最大扬程。如果你需要提高泵的扬程来克服水阻,那么你需要支持多泵串联的组合上盖。

008.jpg
配图008: XSPC的DDC上盖,有单泵、双泵串联、三泵串联款。其中单泵款式有透明压克力和黑色POM版本可选。

009.jpg
配图009: EK的双D5串联上盖和单D5上盖,都有黑白两色的POM材质可选,其中双D5上盖提供光驱位安装支架。

010.jpg
配图010: EK的双D5并联上盖(左),相当于两个单D5上盖被做成一体,方便走双水路;而EK的双DDC上盖(右)则是使用串联方式;这两种上盖都提供光驱位安装支架,也都有黑白两色的POM材质可选。

注意:串联水泵上盖可以提高泵的扬程从而抵消一部分水阻的影响,所以双泵串连后实际流量也会比单泵时上升,但这种串联上盖不适合用在水阻很小的场合(比如说把串联上盖的出入水口直接连起来试水),否则很容易出现因为流量过大导致的转子跳动,这种转子跳动不但发出很大噪音,对泵本身也会有严重的磨损。

下面这个链接有9款DDC上盖和两款DDC泵箱的对比评测,使用的泵是Swiftech的MCP355(DDC 3.2),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虽然这篇评测比较老了,但是其中介绍很多关于泵的基础知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http://martinsliquidlab.petrastech.com/DDC32PumpTopTesting.html(英文)

下面这个链接有XSPC的双DDC串联上盖评测,比较对象是XSPC自家的单DDC上盖,从这个评测可以看到双DDC串联对于扬程有显著提升,但是对最大流量并没有改善:

http://www.skinneelabs.com/58.html (英文)

下面这个链接有3款D5上盖的对比评测,并且详细测试了每款上盖在D5泵5个调速档位的表现:

http://www.skinneelabs.com/d5-tops.html (英文)

如果你仔细研究了以上评测,你会发现DDC在换了改装上盖之后有很大的性能提升,流量几乎翻了一番已经逼近于D5,而且在扬程上还有明显优势。反而是改装上盖对D5泵的性能提升有限,甚至有些改装上盖性能还不如原装上盖,当然,这些性能不行的改装上盖至少也提供了不同方向的水口方便走管。而且D5相比DDC仍有可调速和噪音较低的优势,这不是改装上盖所能影响的事情。

水泵的调速有两种:降速和升速。降速的通常目的是为了降低噪音和减低泵的磨损,D5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有5档调速版可供选择,而DDC则一直没有调速版。不过,如果你打算自己外置调速器给D5泵调速,那么其实可以选择定速版的D5,价格会比调速版稍微便宜一点,而且调速效果更佳,如果是给调速版的D5外置调速器,请把D5本身的调速器置于最高速的5档。

如果你有仔细看D5和DDC泵的规格,你会发现D5的工作电压是8~24V,而DDC是7~13.2V。我们通常在PC电源上只能使用它提供的12V电压,但如果通过外置调速器把DDC和D5的电压提升到12V以上,那么D5和DDC的性能都会比12V供电时有所增强。

下图引用自Martin’s Liquid Lab,反应了DDC 3.2泵在不同电压下的性能(使用DDC原装上盖,实线为水阻线,虚线为功耗线),你可以看到DDC工作在12.99V的时候性能比起12V提升不少,当然,提升电压其实是提升了线圈的供电,使得转子获得更大的推动力来克服阻力,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水阻下转速下跌较少,这会进一步增加DDC的功耗和噪音。

011.jpg
配图011

友情提醒:拆机版DDC泵最好不要调速。根据某拆机DDC泵商家提供的信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拆机DDC烧毁。事实上我自己也因为调速烧过一个拆机版18W DDC(当时工作在10V,连续运转12小时后突然烧毁),当然,我当时用的调速器比较差,不排除可能是调速器的原因导致烧毁,所以这个信息仅供参考。

下图引用自Danger Den,显示了D5泵在8V、12V和24V时的性能表现(使用D5原装上盖,实线为水阻线,虚线为功耗线,P1~P5分别代表D5的五档调速),可以看到D5在24V下的流量和扬程表现都要比12V时有所提高,但是提升幅度没有DDC那么大。同样的,提升电压也会进一步增加D5的功耗和噪音。下图中还有一个可能的错误,那就是8V、12V和24V下D5的实际转速不应该相同,但是我无法测量D5的实际转速,所以这种猜测仅供参考。

012.jpg
配图012: D5泵工作在8V时的水阻线和功耗线。

013.jpg
配图013:D5泵工作在12V时的水阻线和功耗线。

014.jpg
配图014:D5泵工作在24V时的水阻线和功耗线。

给DDC用的调速器每通道额定功率最好要达到25W,给D5用的则最好要达到35W,市场上有很多调速器能达到这种功率,不过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宣称自己能给DDC或者D5调速,所以选择调速器有一定风险!!除了下面所介绍的这几种水泵专用调速器外,在“水冷基础知识篇”最后的电控部分也介绍了部分可以调泵速的控制器。

015.jpg
配图015: Koolance的CTR-SPD10调速器(左),可为单D5或者单DDC调速,额定输出功率36W。
Koolance CTR-SPD24调速器(右),可将12V电压逆变为24V电压并提供调速功能,额定输出功率55W,是专为D5设计的调速器。


016.jpg
mCubed的FanAmp,这是个比较有意思的调速器,它的作用就是放大主板的风扇调速信号,使功率较高的水泵能够直接被主板的调速信号所控制,它只有一个通道,功率25W,可以为DDC泵调速,另外还可以接一个温度探头,当这个探头侦测到温度达到预设值时,FanAmp会接管主板的调速权让水泵全速运转。FreeAmp有两个旋钮,可以分别调整温度预设值高低和主板无风扇信号时的泵转速。

冷排的改造常见的方法有三种,基本上都是针对冷排风道改善的,第一种方法是加宽风道,大家请先看下图:

017.jpg
配图017

上图中红色的那个圈是风扇扇叶在冷排上覆盖的范围。大家都知道风扇边缘的风力比中心的大,但有些冷排设计的时候没有妥善的考虑到这一点,最终边框较厚,阻挡了部分风扇边缘的风流,也就是上图中黄色的那两块位置。自己用电磨把这两块黄色的挡风位置切掉可以增大通过冷排的风流量,从而在不提升风扇转速的情况下稍微提升冷排的散热效果。另外,切掉这两块地方也可以稍微减少风扇的切风声,有可能降低总体的噪音。

注意:切割的时候要小心别切过头,不能让风扇框和冷排之间出现空隙(否则就会造成漏风),更不能切伤散热鳍片和扁铜管。建议先拿一个风扇装在上面,然后沿风扇框内圈画线,最后再取下风扇沿线切割。

当然,不是每一款冷排都需要这样改造,比如下图这个冷排就很好的考虑到了扇叶覆盖面的问题,所以不需要自己再动手切了。

018.jpg
配图018

即使你没有实际拿到冷排,也可以凭借冷排的图片做一个简单的判断,找一张冷排官方的尺寸图,或者散热面朝上的俯视图片,在两个风扇固定螺丝中心之间拉一条直线,如果边框在这条线之外不少,一般就不需要切割,如果边框非常靠近这条线甚至越过了这条线,你就可以考虑切割边框来改善风道了。

019.jpg
配图019: 上图中我在Swiftech MCR120-OP冷排的固定螺孔间画了红线,可以看见它的边框远远超出了这两条线,由此可以判断风扇安装后扇叶不会被挡住,所以完全不需要切割。

不过,冷排的风口开得过大就会适得其反。比如下图这个冷排,风扇与冷排边框之间已经出现了空隙,这将导致一部分气流从这个空隙中逸走,白白浪费了不少气流量,而且这种空隙很难密封。

020.jpg
配图020:请留意图中绿圈位置。

第二种改善风道的方法就是在冷排和风扇之间增加导风管。大家都知道,风扇出风口靠近扇叶中心的地方是风力盲区。这样风扇紧贴冷排向冷排吹风时,冷排靠近风扇中心的部分只有很少的气流通过,白白浪费了这块区域的散热面积,所以有冷排吸风比吹风好的说法。但有些时候要把风扇装成吸风不方便,这时也可以考虑用导风管把风扇扇叶和冷排之间的距离拉开,让风扇的气流在这段距离中得以填补中心的风力盲区,从而让整个冷排散热鳍片都有风通过,把冷排的散热面积充分利用起来。

021.jpg
配图021: 上图是TFC的Xtender 120导风管,其实就是个透明压克力制作的31mm厚度风扇框,上面有打光孔可以安装LED来打光,自己用12cm风扇拆掉马达、扇叶和支撑架也能实现类似的功效,为了获得最佳的效果,推荐使用12038风扇(厚度38mm)的框架来充当导风罩,因为厚度太小的话气流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填补中心的风力盲区。

022.jpg
配图022: Thermochill旧版冷排(24.5mm风扇孔距)的一体化导风罩。

023.jpg
配图023: Thermochill新版冷排(15mm风扇孔距)的一体化导风罩。

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会让冷排和风扇的总体厚度变大不少,可能增加安装的难度,这个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了。另外要注意选择螺丝长度,不要顶伤冷排,这个我已经在“水冷基础知识篇”中的冷排部分结尾特别强调过了。

第三种改善风道的方法是密封风道,也就是从风扇框要紧密贴合冷排的框架不留空隙,这样能保证风扇的风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风扇建立风压。下图中TFC Xtender 120导风罩配套的这种包边橡胶密封垫(乳白色部分),很适合用于风扇框和冷排框之间的密封,市场上风扇密封垫不少,但是因为没有包边,安装过程中容易被挤出去或者滑落,而包边的密封垫市场上很少见,即使有价格也都比较贵。

024.jpg
配图024

不想花这个钱的话也有土办法,去五金店买一支704硅胶,均匀的在风扇框与冷排框接触的边缘部分涂上厚厚的一层(注意不要涂到扇叶或者会阻碍扇叶旋转的地方),然后静置12小时等风扇框上的硅胶干透,这样风扇框就有了一层完美贴合的弹性硅胶密封垫,把风扇固定在冷排上风道就会自然密封。另外,因为硅胶的粘合力不太好,当你不再需要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把它从风扇上剥下来,不会损伤风扇框表面,也不会留下痕迹。

025.jpg
配图025

买一点最薄的吸音棉或者稍厚的导热垫(最好不要用ATI糯米糕那种太软太黏的),在下图中冷排上的红色位置贴一条,因为这里通常和冷排边框有高度落差(请自行根据你的冷排具体情况决定),不贴的话气流依然可能从这里漏掉,再加上前面的风扇框密封,基本上风扇和冷排之间就不会漏气了,这样能使风扇的气流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026.jpg
配图026

当然,我都能想到的厂商怎么会想不到,下图是Thermochill为其PA140.3冷排设计的Neoprene Gasket NG140.3,使用5mm厚度的氯丁橡胶材质制作的密封垫,带有背胶可以直接粘贴在冷排上。

027.jpg
配图027

以上小技巧或许不能让你的水冷系统表现脱胎换骨,但这都是压榨它潜力的有效手段,最要紧好玩,不是吗?

关于规划:

有三种人不需要事先规划自己的水冷系统:第一种是使用XPS 730 H2O那类原厂成品水冷机,不查资料都不知道自己在用水冷的;第二种是不怕花大把的冤枉钱和时间,纯以折腾过程为乐的;第三种是帮别人一次性装机而且从此消失,永远不必负责维护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其中的一种,反正我不会买品牌台机、没几个钱可以浪费、我的朋友们不管是不是我装的机出了问题都找我。如果出问题的那台不幸正好是我装的机,那没准还要倒贴交通费和“精神损失费”(冤)......

水冷系统的规划和家里的装修计划其实差不多,首先要明确目标和预算,然后考量可行性,期间可能还要亲自监工(水冷系统往往还要自己施工),最后还要验收(试水跑测试)。装修过的朋友都知道,弄得好花了钱也就罢了,弄不好也一样要花钱,而且还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

首先来看几个规划失败的杯具,特此声明:以下杯具绝对真实发生过,但我也绝对不会透露甲乙丙的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和作品图片以免遭到追斩。

A. 甲仰慕水冷已久,自持机箱大什么都装得下,看中一480冷排打算安装在机箱前面板开门处,网上查到该冷排厚度55mm。甲大喜:“我的机箱门后面有60mm!”买回来之后发现忘记计算风扇厚度,冷排加风扇总厚度80mm,从此机箱只能开门露肚兜使用。另,根据水管接头直径并预留余量计算,原以为480冷排长度肯定不会超过52cm,结果到手后发现该冷排长达53cm,只好把机箱下面垫高点凑合着用,甲郁闷之余突发灵感,打算把480冷排改到机身后,一番折腾后发现冷排装好后挡住了显卡,显示器线没法插了......

B. 乙在网上看到大家都用四分管,深以自己还在用三分管为耻,遂决定全部换成四分管。购买了四分薄管和一堆接头后,骇然发现四分薄管的抗折能力比三分薄管差很多,原本能弯过的地方现在不加管内弹簧根本弯不过。于是又买管内弹簧若干,用上管内弹簧后又发现,原有单DDC泵的流量根本不足以排出四分管高处的气泡......遂又加一DDC串联工作,目前正努力研究DDC调速降噪中,问他换了四分管有啥改善?乙想了一会儿后茫然道:“应该会有改善吧......”

C. 丙追求静音,听说水冷很静音于是心生向往。某日在网上见到有人出售思民大水柱,跟帖的人都说超值超值可惜自己不玩水,遂大喜拍下。到货后发现大水柱果然高大威猛,令人心生敬畏,喜滋滋的开机跑OR,前五分钟温度非常满意,十五分钟后忽然发现自己水冷的4G i7 920温度居然还在原本的变形金刚风冷之上?!丙怒拆而重装之,OR十五分钟后温度依旧。上网仔细爬文,方知自己手里的大水柱06年就已上市,散热能力不足以压制4G 920。丙意兴阑珊,拆下大水柱直接引用之前卖家之前的帖子八折开卖,一周后降为六折,一月后含泪降为五折,最终在刀客的狞笑中四折半包快出手......丙多次编辑的卖贴下,依然有许多人说超值超值可惜自己不玩水。

或许有些朋友觉得身为DIYer这样的折腾很正常,但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事先做好了规划,这些弯路其实可以不用走,至少不用花这么大代价。谁都不想让这些杯具在自己身上重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做规划的原因。事前多花点时间做风险预测总比事后付出代价来得划算,而且风险预测这种脑力激荡的过程,往往能让你诞生出比之前设想更好的主意。

装修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进行规划时也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在下文中,我按照我的规划习惯,整理了一些我认为在规划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它们只代表我的侧重点和喜好,未必完全适合你,但是你可以通过批判我这些思路来得出适合你自己的规划。

明确目标是规划的第一步,想到哪做到哪虽然最终也可能成功,但肯定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明确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画一张草图,这个画图的过程可以让你大概检验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并且在画图过程中发现许多自己之前忽视的细节。草图丰俭由人,你不需要懂得专业绘图知识也可以画,连Photoshop的简单使用都不懂的朋友可以在纸上画。画草图时注意尽可能的详细和精确,越详细越精确效果就越好,至少要能反映出机箱、主板、冷排、风扇、水泵、水箱、主要冷头这些体积较大部件的相对位置和尺寸,那种随便拉几个粗略方框当示意的草图不要也罢。下图是波兰水冷高手Pwael为他的联力V2010B所画的草图,图中只反应了几个体积较大的部件,这种草图我看来已经算是很精确了:

028.jpg
配图028

下图是香港水冷高手CWPP为他的联力V2000所画的草图,草图中他规划了黑色机箱和银色机箱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因为使用的主板和显卡不同,所以冷头和水路也稍有不同。

029.jpg
配图029

如果你觉得两位高手的版本太难画,那么下面我这个山寨版对大多数朋友来说应该不难。这是我帮一位朋友做的联力V600水冷改造规划,使用Photoshop制作。红线框中是冷头和冷排、水泵;红色圆点或者实心方块是接头;蓝色粗线是水管;绿色箭头是风路;黄色部分是使用风冷的部件。这张图中,机箱是从网上找的V600 MOD版本图片,主板和全覆盖冷头都是PS上去的,主板用螺丝孔、挡板和PCI槽与机箱对齐,冷头按照覆盖面积和固定螺孔与主板对齐。这么一张图素材不难找,画起来难度也不高,只是要花点时间。虽然因为图片的视角问题,尺寸无法做得很精确,但已经可以从中大概看出这个规划可行,有经验的水手甚至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套系统需要使用哪些接头和哪种冷排。

030.jpg
配图030

每个人有自己的规划风格,比如Kone不太在意性价比,追求效能和静音第一、外观第二、功能第三,他的主力机大都有数量众多的高端冷排和高端冷头来打造庞大的散热能力,喜欢用一堆高端风扇做汉堡来以低转速低噪音获得足够风量,也很注重电控。而我自己一般不喜欢过多的牺牲机箱和主板原有的功能(比如机箱的光驱和硬盘安装位、主板的插槽等),不喜欢那种彻底推倒重来的巨大工程量,更不喜欢花太多钱;我注重性价比,喜欢在紧凑的小尺寸机箱里面充分利用空间,在保证一定效能的前提下追求外形的美观简洁。

世上通常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为了实现目标你最好归纳好自己的需求,列一份可牺牲的名单,比如说可以牺牲原装硬盘架把硬盘装在光驱位,或者可以牺牲光驱位来安装冷排,又或者可以牺牲一部分主板插槽为冷排腾出安装位置等。

以我个人的习惯,我考虑的顺序基本遵循从大件到小件的原则,这里所说的大小纯粹指体积,不包含价格因素,大件定下了小件就比较容易配合选择了。

注意:不管草图画得多么完美,这毕竟是纸上谈兵,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你很可能会遇到之前完全没想到的意外情况。比如说尺寸差一点点装不下,或者原定的安装位其实难以施工等,要获得最高的成功率,最好等你先拿到影响整个水冷系统格局的核心大件(比如机箱、冷排、水箱等)后再确定规划的细节。做得好的规划能让你排除大部分的意外因素,但不能指望仅凭规划就可以一路绿灯,意外可能随时在任何地方发生,必要的临时应变能力还是要有的。

以下是一些我自己觉得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机箱:在芸芸机箱中,有那么为数不多的一部分可以用较小的工程量就搭载水冷,甚至原装就可以搭载水冷。这样的机箱应该是大多数水手的优先选择,我相信大多数水手并不乐意为玩水而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

这样适合上水的机箱有不少,如银欣TJ07、乌鸦2、联力V系列(V1000 Plus、V1000Z、V2000、V2010等)、联力A05N、海盗船800D等等。事实上,只要你不怕花钱花时间不怕苦不怕累,还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任何机箱都强行可以改为水冷,即使它们看起来和水冷半点关系都没有。这些例子包括联力V350 / 351 / V600,银欣SG01 / 02 / 03 / 05......你觉得它们都很贵?那么还有类似酷冷特警340 / 341 、Aopen G325 / 326这样的便宜货。

031.jpg
配图031: Pawel的MOD作品Lilianna 2,基于联力PC-33B HTPC机箱,这似乎是Pawel利用手上闲置零件组成的水冷系统,没有之前介绍的Lilianna 那么YY和投入多,但是很务实,Worklog请见:http://forum.pclab.pl/t525684.html(波兰语,主要看图吧)。

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了机箱并且希望继续使用,网上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改装例子,那么你就更需要仔细规划了。懒惰的朋友可以直接使用外置水冷的方式,只要机身上已经开好水管孔就行。就算没有水管孔也可以用PCI穿管或者自己开两个,外置水冷或许没有内置水冷YY,但是制作难度也直线下降,工程量要小得多,也相对容易让机器内外都保持美观。

032.jpg
配图032: 联力V1000Z机箱顶部的水管孔。

正打算新买机箱又对上水有兴趣的朋友,除非你对某款机箱非常执着,否则在选机箱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上水的难度和工程量了,规划做得越早日后的工作量就越少。

主板:这个和水冷的关系不算太大,但如果你选择了一款内部空间比较狭窄的ATX大板机箱,那么或许可以考虑用安装小板(M-ATX)的方法来为冷排腾出位置,反正如今有不少小板性能并不逊色于大板。在后面的实战篇中所介绍的联力A05N改造,就是用安装小板的方式来为冷排腾出空间的,其它关于选择主板需要注意的细节我们会在冷头部分介绍。

冷头:可以上冷头的地方很多,但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哪些部件使用水冷哪些部件依然保持风冷。通常CPU部分是一定会上水的,北桥往往也顺便跟着CPU上水,但是显卡是否上水?如果选择显卡上水,那么用核心冷头还是全覆盖冷头?主板供电是否上水?南桥、内存和硬盘这些发热较低的部分是否上水?这些都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全水冷的系统固然YY,但是冷头越多走管越复杂越难保持美观,对泵和冷排的要求也越高,预算和性价比问题可能也需要考虑。

冷头的选择有时候也会影响你对主板和显卡的选择,比如说,这两代的显卡中,N卡要260以上、A卡要4850以上、而且必须是公版设计才会有全覆盖冷头。主板一般只有华硕、EVGA、技嘉和DFI的高端主板才有全覆盖冷头,不幸的是,高端主板的南北桥和供电部分大多使用不可拆卸的一体式热管散热器,如果你不选择全覆盖水冷,那就意味着你要用几个独立冷头,或者改装/破坏原有的主板一体式热管散热器。

033.jpg
配图033: 技嘉的X58-UD5,南北桥和两组主板供电被热管连接在一起无法分离。

当然,也有些主板比较贴心的考虑到了这一点,它们的一体式热管散热器能把北桥上的散热片卸下,这样就可以安装一个北桥冷头。这种方式的散热效果,虽然无法和全覆盖冷头或者紧贴北桥芯片的单独北桥冷头媲美,但是一个冷头可以兼顾南北桥和主板供电部分,显然也是个高性价比的方案。不想或者无法使用主板全覆盖冷头的朋友可以优先考虑这种主板。

034.jpg
配图034: 华硕的P6T-Deluxe和P6T-Deluxe V2主板北桥上方的散热片可以拆下安装冷头。另外它也有全覆盖冷头可供选择。

035.jpg
配图035: 华硕Rampage II Gene主板没有全覆盖冷头,但是它的北桥散热片可以拆下,这样就能用一个北桥冷头兼顾北桥和主板供电部分,至于南桥可以保持风冷或者换单独的冷头。

小心主板自带的北桥冷头!它们大多只是做个样子的装饰品,几乎全是平板水道,使用三分管宝塔且接头不可更换,最要命的是有时这些所谓的冷头根本就对散热毫无帮助。

036.jpg
配图036: 技嘉X58-UD7主板自带的北桥冷头,平板式水道设计、三分宝塔接头不可更换。最要命的是它居然是不是装在底板上,而是装在底板焊接的散热片顶部的平面上,根据Kone的测试此冷头上不上水温度都基本没区别,因为可安装冷头的平面和北桥芯片之间隔得实在太远,即使换装第三方北桥冷头对温度也没什么帮助。X58-UD7是块好板子,但这个北桥冷头实在是其一大败笔。UD9的情况和UD7一样。

北桥冷头一般也可以安装在南桥上,前提是你的北桥冷头不是专用的型号,有适合于南桥的扣具,并且你的主板在南桥芯片周边没有高过南桥的元件。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主板北桥附近很空旷,或许你可以考虑使用显卡核心冷头来增强性能。对于想上南桥冷头的朋友,要注意选择比较薄的冷头,最好接口偏向一侧,尽量避免挡住显卡插槽,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也可以把冷头装歪一点来避免挡插槽。

037.jpg
配图037: 我自己的二奶机用DFI JR P45-T2RS主板,北桥上装的是一颗改过上盖的亨利显卡核心冷头,实测比Koolance CHC-122北桥冷头还低3℃。当然,想把显卡核心冷头用于北桥,往往需要你自己DIY扣具,也要自担风险。我的运气比较好,北桥的固定螺丝正好能配合两个大手拧螺母卡住这个显卡核心冷头。另外,我的南桥冷头是一颗改薄了上盖厚度的亨利通用北桥冷头,利用原本的扣具就可以安装在南桥芯片上。

在“水冷基础知识篇”中,我曾经说过“水冷系统中会产生噪音的部件只有水泵和风扇”,不过细心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这句话前面还有个“大多数情况下”,那么大多数以外的少数的情况是什么?答案是冷头,如果你的水流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地步(接近2 GPM),少数冷头会产生水流高速经过时的轻微持续噪音(和你夜深人静时可能会听见墙里的水管响差不多类型),频率较低,人耳不容易听见,但如果你听见了,那要么是你太较真,要么就是你的减噪工作已经达到一定层次了。假如你确定水冷系统中确实已经排泡完全了,那.....遇到这种问题我也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法,自认倒霉吧,只能暗恨设计师考虑不周了.....倒霉的也不止你一个,我那台二奶机的XSPC 8800GTS显卡全覆盖冷头就有这种问题,还好我的静音手段不太到位,平时这种声音被掩盖在硬盘空转噪音下,基本上要硬盘停转之后才能听见。

接头与水管:就我个人的习惯,我比较喜欢在一套水冷系统中使用风格统一、至少风格接近的接头,主要是为了美观和通用。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选好冷头之后优先考虑接头的类型,因为冷头与接头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另外在在位置很狭窄的地方,也要考虑到接头的直径和高度问题。

比如说,北桥和南桥冷头上盖一般都比较小,出入水口靠得比较近,通常没有空间安装两个快拧特别是直径较大的四分厚管快拧,除非你用45度接头把出入水口错开,为北桥和南桥冷头选择接头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对于一些接口靠得近的CPU冷头也要小心这个问题。下图中我这台二奶机的CPU冷头是Enzotech 的SCW-REV.A,这个冷头因为出入水口靠得近所以不能装四分厚管快拧,另外这个冷头底部密封圈接触位置比较狭窄,我试水时发现EK的四分薄管快拧在它上面容易漏水,所以最后索性全换成Enzotech和Koolance的宝塔接头了。

038.jpg
配图038: 我的二奶机主板,因为南桥冷头和显卡PCB很靠近,所以选择了宝塔接头,管箍也用塑料的避免无意中碰到PCB造成短路。

为了减少水阻,水路中最好少用非蛇管的90度接头,因为它们的水阻较大,举个例子:我自己的一次水路改造中,把两个Koolance 90度接头换成Koolance直通宝塔,水流量从3.8LPM直接上升到4.6LPM,改善非常明显。

下图是波兰水冷高手Pawel的两次走管图片,他甚至连45度弯头(当然是水阻最大那种Koolance 钻孔45度弯头)都不想用,下图中左为老版本,右为新版本,可以看见新版本几乎全部使用直通头,走管是没那么美观,但是水阻较小。

039.jpg
配图039

下图是我自己的二奶机裸测时的走管方式,也是全部使用直通接头来降低水阻。

040.jpg
配图040

直通接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钱,一个弯头的价格通常可以买两三个同品牌的直通接头,这对我等穷人来说也很重要。能在水管防折能力内做到的连接,我一般不会使用弯头,在我的观点看来,弯头是迫不得已或者高度注重美观时才会考虑的选择。

除非是单DDC3.2/3.25、D5或者单京威DP-1200水泵,否则我不建议单泵水冷系统使用四分管。当然,如果你不介意管子高处的气泡排起来比较痛苦得话,追逐粗壮威猛也没什么不可以。其实,四分管的水阻虽然比三分管小些,但是小得有限,我自己的数据是三分管换四分管之后,流量从4.6LPM略微上升到4.9LPM(双DDC 3.2串联)。如果你选择四分管又打算用快拧的话,要准备好在接头上投入更多,因为四分管快拧基本没有国产货。质量稍好些的国外品牌四分管快拧最起码是每个40块起,60~80块的也屡见不鲜,而宝塔质量较好的国货是每个15块左右,国外品牌每个30块左右的已经是质量和做工很好的了。

另外,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请优先考虑抗折性能好的厚壁管(主要针对四分薄管,因为三分薄管的抗折性能也还不错),然后再考虑管外弹簧,尽量不要使用管内弹簧,因为管内弹簧会明显的增大水阻。实在迫不得已非用不可,也要尽量控制长度,把弹簧剪到能防止折管的最短长度就可以了。

水管的颜色选择方面看个人口味,用有颜色的半透明管子,就注定了你以后只能用无色或者和管子色彩类似的水冷液;用不透明的管子,则不管水冷液多么YY,都只能在水箱和亚克力上盖的冷头/水泵看到;另外最好不要打先用透明管子再频繁换水颜色的主意,因为透明管子在使用两三个月后,即使水冷液的质量很好,也会有看得出的内壁轻微染色,这时如果你再换其他颜色的水,结果很可能是看起来颜色不纯,恐怕就不好看了。

如果你打算使用止水快插,那么止水快插所在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公母头断开的时候会有残水流出,虽然残水很少,但如果滴到板卡上也会很麻烦。所以最好把止水快插放在离板卡稍远,或者方便用纸巾吸附残水的地方。

冷排与风扇:有怎样的冷排就有怎样的性能,首先你应该想好自己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散热能力,稳定运行和温度好看完全是两种档次。粗略的说,就是假设你的冷头和水泵都是一般的货色,单单让一个超频到4G的i7 920(1.3V以下电压)稳定运行,在1200转风扇转速下,你将需要一个国产360厚铜排或者一个中档360进口薄铜排(比如Swiftech MCR320);如果想要温度好看点,那么需要两个国产360厚铜排或者一个中档的进口360厚铜排(比如XSPC RX360)。比如一颗体制不错的1.232V 超4.2G i7 920,27.5℃室温下一个XSPC RX360加一个RX120,满载四核心平均温度是66℃。再往上就比较没谱了......比如Kone的主力机,1.408V电压超4.5G的i7 980x,就算出动两个Feser X-Changer 360和一个Thermochill PA.120.3,25℃室温下满载才能压在63℃的平均核心温度。

总而言之,对超频的i7平台来说,除非你不超频或者只是小超才可以考虑更小的240或者120冷排,否则一个360冷排是必不可少的,装不下360的朋友,最好也要考虑一个120加一个240厚排的格局。

在规划中,冷排的安装位置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打算把水冷全内置在机箱里的朋友更要注意。一般的360厚排最低长度是390mm,宽度最小120mm,厚度从45mm~60mm不等。这还没算风扇的厚度,一般12cm风扇标准厚度是25mm,但是也有特殊的,比如说安奈美的火蝠厚度就是27.5mm,Thermaltake还有20mm厚度的12cm风扇......我不建议大家考虑厚度在20mm以下的12cm风扇,它们在可接受的噪音下通常风压和风量都不够,对于鳍片较密的冷排特别是厚排很容易出现吹不透的情况。风扇的入风口最好保持35mm内没有大的障碍物,不然会影响风扇吸风并且造成吸风噪音。

选择冷排风扇的原则很简单,在噪音可以被你接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风量和风压最大的产品。在厚度不是问题时,尽量选择更厚的产品(通常同样转速时,它们的风量和风压比较好)。比如说预算较高时,我个人喜欢用安奈美,偶尔也用猫头鹰P系列;预算一般而且空间足够时会用千红的12038温控风扇;预算紧张时则一概选择网上已经火了一阵子的SONY FDB,这种价格经济的风扇最高可以跑到1600~1700转,可以用来测试一下高风量时的冷排表现,平时我喜欢把它放在900~1100转使用。如果是需要方便清理的场合,我也会考虑超频三的智能F-128(PWM),它是四针PWM温控风扇,1200转时,噪音、风量和风压也都还过得去,较小的电机能让扇叶出风的面积更大,而且扇叶可以单独拆卸。

041.jpg
配图041: 安奈美的许多高端风扇都有上佳的风量和风压表现,噪音控制也不错,扇叶还可以单独拆卸,这在清洁冷排和风扇时非常方便。

具体的冷排尺寸可以到冷排厂商的官方网站查询,一般大厂都会至少公布冷排的三围,甚至有详细的尺寸图。

042.jpg
配图042: Koolance HX-CU1020H冷排的官方尺寸图。

在预算许可的前提下,我建议那些希望把冷排内置在机箱里的朋友考虑优质的进口冷排。一分钱一分货,优质的进口冷排通常要在性能上胜出同类国产冷排不少,机箱内的空间有限,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效能高的产品。而打算使用外置冷排的朋友则可以考虑使用国产厚铜排,因为外置冷排不太受体积限制,你完全可以用几个经济的国产冷排来达到甚至超过高价进口冷排的性能,三个国产360厚铜排加上配套的风扇,才不过与一个中高档的进口360厚铜排价格大致相当,但性能基本上可以胜出所有的单个进口360厚铜排(怪兽级的除外,比如TFC Monsta)。

外置安装冷排时灵活度很高,你愿意摆什么造型都可以,固定也相对简单,最常见的是放在机箱顶上或者挂在机箱背后,也有挂在机箱侧面,或者与泵/水箱做成一体单独放置的。机箱内置冷排的限制就大得多,常见的一般不出利用光驱位安装、机箱顶部开孔安装和机箱下方侧面进风三种。

043.jpg
配图043: CWPP改装的Antec 1200水冷,利用机箱12个光驱位中的10个来安装360冷排。

044.jpg
配图044: UN Designs的冷排光驱位安装支架。也有很多厂商有类似的产品。

045.jpg
配图045: Kone的联力A05N MOD,顶部开孔,冷排贴顶安装,风扇在机箱外,使用了Koolance的SHR-1020BK风扇罩,这个风扇罩可以用于固定风扇和冷排,并对外露的部分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046.jpg
配图046: Koolance的SHR-1020BK风扇罩,支持3风扇安装,另有银色款,还有240和480冷排用的款式和8、9、14cm风扇用的款式。

047.jpg
配图047:波兰水冷高手Pawel的MOD作品Lilianna,冷排安装在机箱下方,使用侧面进风方式,联力V2000系列及银欣TJ07常用这样的方法改造。

048.jpg
配图048:WCUK的冷排竖放安装支架

当有两个或者多个一样的冷排时,让它们并联工作通常能获得比串联好一点的散热效果,对减少总体的水阻也有帮助。当然,即使两个排完全一样,也尽量给它们用一样的接头和水管长度,以使并联的两个排水阻平均,否则一个排的水量多一个排的水量少,就很容易导致散热效果还不如通常的串联。注意,不同的冷排最好不要用并联连接,因为水阻不平均,通常这样做的结果还不如串联。

冷排最好不要装在泵和水箱之间,除此之外,冷排在水路中装在任何部件的前后都可以,先进冷排还是后进冷排对散热效果并没有什么影响,布局的时候不必强求水走完所有冷头后再进冷排。

影响冷排的散热效果的因素,除了由风扇决定的风流量和风压外,主要就是温差,所以最好保证冷排能获得机箱外的冷空气。构建冷排风道时要注意这一点,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选择让风扇从机箱外抽冷风,经过冷排后再进入机箱。为了防尘,你也可以适当的在冷排风扇吸风口做一点防尘措施。不过,防尘措施越严密,风扇吹向冷排的风通常就越弱,从而导致冷排散热效果降低,而且防尘罩可能导致风扇产生吸风噪音,所以防尘和风量之间就要你自己找个平衡了。

请注意,你要想办法把吸收了冷排热量的热风排出机箱,否则这些热风会堆积在机箱内加热部件,最终造成总体散热效果下降。单单依靠机箱的缝隙不足以把这些热风排出去,所以你最好能有其他的低速风扇来为机箱通风。

如果你对噪音很敏感,可以考虑用两组风扇中间夹一个冷排的汉堡式,这样能降低吹透冷排所需的风扇转速,进而降低噪音。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会让总体的厚度加大,所以前提是你有地方安装。

尽量避免用两个冷排夹一组风扇的汉堡式,虽然这样的汉堡式总体积最小,但会让处于风道下游的那个冷排无可避免的吸入前一个冷排的热风,于是风道下游这个冷排散热效果就降低了。当然,这样的两个冷排还是要比单个冷排强,我自己有时也会在追求紧凑的情况下用这种汉堡方式安装冷排。在我的系统满载时,这样的汉堡式会比两个冷排风道分离时水温高1.5℃。

水泵和水箱:在水冷系统中,水泵和水箱一般是见缝插针的安装,注重美观和方便使用即可。在规划时,最好让水箱处在能方便加水的位置,管式水箱最好不要两头分别出入水(维护和加水时拆起来比较麻烦)。水泵的入水口最好比水箱的出水口低,另外水泵出口最好不要用弯头,如果能保持水泵出水口是直通接头并且出水管尽量直一些,可以增加水流的惯性,对提高流量有一点轻微的帮助。如果要单泵分双水路,尽量让分管器靠近水泵出水口,也请尽量使用Y形分管器,水阻要比T形和F形小不少。

水泵不能以转子朝下的方式安装(也就是不能让水泵电机的尾部朝上),另外水泵最好离硬盘远一点(10厘米以上),因为据某高人说水泵工作时的磁场有可能会对硬盘产生不良影响。如果非要紧贴硬盘安装,最好能贴着水泵加一层厚度至少1毫米的非磁性金属板屏蔽一下。实在懒惰的话,剪个可乐罐把铝皮在泵上面包几层,这点特别是用拆机DDC泵的朋友要注意。

水泵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想安静的话就要做好避震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水泵与安装面之间隔一层厚实的海绵或者橡胶垫,就当水泵是硬盘那样做避震就可以了。

注意水泵的功耗,就算是最省电的京威DP-400和DP-600耗电都有6.5W,DDC 3.1是12W起,DDC 3.2是19W左右,D5更是达到24W,所以通常不能直接从主板风扇接口供电。虽然有些厂商的水泵会提供类似风扇接口的三针插头,但要分清楚这个插头是配合调速器用的还是输出水泵转速用的,是后者的话,才可以插主板风扇接口。

大多数水泵工作时热量比较低,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散热措施,除非你的水泵装得很密集,不然只要别把水泵整体封闭起来就可以了。不过,使用DDC 3.25并且不调速全速运转的朋友要注意,最好能让水泵处于通风的地方,甚至在水泵底部装个6~7cm的风扇对着吹,转速在1000转就足够,因为DDC 3.25算是常用水泵中最热的一种。

048A.jpg
配图048A:Koolance为其PMP-400水泵(也就是DDC 3.25)设计的散热马甲Heat Sink for PMP-400 Pump,全金属+镀镍设计,底部还有可安装风扇的散热片,外观也很YY,不过价格相当于半个DDC水泵了。

光驱位水箱不用说,管式水箱一般也都会提供专门的安装扣具,非标准的水箱就要仔细考虑安装在哪里好了,水箱不大的话可以直接用带背胶的3M魔术贴粘到机箱上,水箱要是比较大就要你自己找地方放了,如果你对水箱的质量不放心,把它放在漏水时不会流向主板和板卡的位置比较保险。

水泵的安装没有太多的讲究,如果你懒得动手,可以考虑买光驱位的一体化泵箱(出入水口的管子留长几厘米,方便把水箱稍微挪出光驱位,露出加水口来加水)。另外,如果你对噪音敏感的话,留心观察水箱没加满的时候是否有泵的共鸣噪音,如果发现有,尝试买一个水箱加水口转G 1 / 4螺孔的转接头,然后装个接头拉一小段管子,管子末端上个堵头,加水时打开堵头把水加到刚刚在水管里面看见有水。这样可以填满水箱的空间,破坏它的共鸣腔结构减低噪音,另外还可以用这段软管在你方便的位置加水,避免在加水时不小心流到泵上。不过这招一般只对泵箱一体的水箱比较有用。

049.jpg
配图049: XSPC的DDC泵箱,水箱加水口通过转接头改为G 1 / 4螺孔后装上延长管,可有效减低水箱共鸣声。

亨利水冷有出只占一个光驱位、可以安装两个DDC泵的光驱位压克力托架(安装市售版薄底原装上盖DDC只占一个光驱位,厚底的拆机版DDC就要两个光驱位)。如果你想要见缝插针,那么下面这些UN Designs出的各种水泵安装支架也许合你口味:

050.jpg
配图050

走水路:走水路与选水管不同,它主要指水管连接各个部件的方式,而不是水管的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选择走串联水路,但是在水阻大而且预算充裕的时候,我会选择走并联水路。串联水路大家都很熟悉了,它的优点是可以最有效的利用冷排,不容易出现并联水路那种一路热一路冷的情况,但是串联水路也有缺点,就是部件多的时候水阻大,有时即使用到双泵串联也未必能获得满意的流量。并联水路比较好的解决了水阻的问题,每一路的水阻都可以得到控制,只是真正的并联水路至少需要两个泵和两个冷排(每路一个),成本较高,走管也可能会比较复杂。

不过,并联水路的分路依据可以灵活把握,并不一定要把高热量的部件单独分在不同的两路。比如说我有时候会让CPU和显卡走一路,配一个大冷排和流量/扬程较高的泵;而水阻大热量又不高的主板全覆盖和内存冷头走另外一路,配较小的冷排和性能较低但安静的泵。

051.jpg
配图051: 波兰水冷高手Pawel某次心血来潮的搞笑:“超级并联水路”,差不多每个冷头都被走了一个单独水路,当然这也就是摆个样子而已,并没有真正上水。图中右边的一排穿板螺孔其实大多数是设计来给水箱打光的,只是装上接头客串一下而已。

并联水路也不一定非要死板的讲究两路完全不联通,比如说你可以让这两路共用一个水箱,这样可以让两路的冷排在一定程度上均摊负荷,同时又不会有串联水路水阻大的问题。

也有一种把串联和并联水路混血的方法,就是在靠近泵的出口处设一个Y形三通分开两路,当并联水道那样走,然后在进水箱之前再用一个Y形三通把两路合为一路(如果水箱有三个或者以上接口,也可以利用水箱的接口来把两路合成一路)。这样的方式能够减低总体水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泵的流量,但是这种混血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两路的水阻严重不平均,可能会造成其中一路水流过慢,进而影响该路中冷头的吸热效果。

052.jpg
配图052: 这张图我在“水冷基础知识篇”贴过一次,现在再贴一次,这是PrimoChill的杰作Typhoon III D5泵箱,首个有双出水口和双入水口的D5泵箱,它很适合于用来走我刚才提到的混血水路。但Typhoon III不只是提供多一组出入水口而已,它同时也改良了D5泵腔的形状,设计了一个更大的泵腔。在Skinnee Labs的测试中,从这个改良泵腔出来的两路水,每一路的流量都能基本与D5原装上盖打平,虽然占了点混血水路水阻低的便宜,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成绩。Typhoon III一发售就被水手们疯抢,直到今天都是热门货,可惜国内基本没见过。想要体会Typhoon III有多牛逼的,看看这篇评测吧:http://skinneelabs.com/primochill-typhooniii.html (英文)

走水路时,请记住冷头和冷排的连接顺序其实是无所谓的,泵出水先进冷排还是先进冷头,先进这个冷头还是那个冷头,得到的最终性能基本没区别。

一定要记得预留一个排水口!不然就会陷入装上容易拆下难的尴尬。排水口最好设计在水路中垂直高度最低的位置,通常只要一个T型三通配合堵头就能实现,如果不方便设置在最低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稍高的位置。不过,仅凭排水口并不能排干水冷系统中的水,因为总会有些水积存在冷头、冷排的死角部位无法流出,所以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在水路中其它部位再设一个“吹气口”,配合你的肺活量就能把死角中的残水从排水口中吹出来,不过小心别把自己的口水吹进去......

053.jpg
配图053

即使已经有排水口和吹气口,对于黏附在水管内壁和接头内壁的少量液膜你也毫无办法。所以在拆卸水冷系统之前,除了尽量排水之外,也要准备好纸巾包住接头再拆,拆完之后立即用堵头堵住水管或者螺孔,以免那与人品有关的一滴水酿成大祸。

关于规划,我目前所能想到的都列在这里了,希望能对各位的规划过程有些帮助。事实上,我有空时经常叼着烟站在自己的水冷系统旁挑毛病,手里拿着尺子量来量去,不断的设想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案,不断的推演和评估这些备选方案的风险和工作量,经常一待就是整个小时。刚开始时,老婆还会过来摸摸我的额头,小心翼翼的问我哪里不舒服了。不过现在她已经习惯了,一般最多只会提醒我烟灰掉在地上了要记得打扫之类。

关于定制:

水手们经常有些稀奇古怪的构思,有时候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所需的成品,而这些产品没有一定的加工手段和原材料是无法制作的,于是定制在许多时候成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谁都知道定制不便宜、可能出错、而且肯定不会很快到手,但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定制部件往往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个诱惑实在不小。

想要定制,首先你自己要有清楚的构思,要能给出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尺寸,不能完全依赖加工方帮你设计,否则不但成本高,而且最终的成品很可能与你心目中的相去甚远。

定制部件可以很简单,比如说下图中香港水冷高手CWPP定制的这两种连接两截蛇管的接头,基本上你只要说明尺寸就可以制作,这种简单的部件加工方很容易就能理解:

054.jpg
配图054

定制部件也可以很复杂,比如说下图是香港水冷高手CWPP为LSI SAS 8888-ELP磁盘阵列卡所定制的冷头,包括了设计图纸和最终成品照片。最让我感动的是,CWPP的Flickr相册中分享了许多自制冷头和配件的详细设计图纸,这种用于创新和乐于分享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CWPP的创新和分享精神也是我撰写拙文的动力之一。

055.jpg
配图055

056.jpg
配图056

定制的时候,你就是设计师,你自己必须做足风险预测,尽量模拟各种实际加工和使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大多数非机械专业出身的朋友来说,要画出一张规范的尺寸图都可能不容易,还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要求,比如说要一个显卡核心冷头,要求G 1 / 4水口但是装上显卡后整体厚度在单PCI槽之类......所以一个碰运气的做法就是去接受定制的地方看看是否已经有人之前已经定制和你类似的东西。我自己经常去亨利水冷的淘宝店,那里不但接受定制,还有大量以往客户定制部件的图片,很多时候就能从中找到灵感。

关于试水:

所谓试水就是让水冷系统试运行,通常是为了检查是否有漏水,以及流量、噪音等方面的表现。试水的时候电脑中一般只有水泵、电控设备和风扇通电,主板显卡的电源插头最好拔掉,以防万一漏水造成损失。

试水是每个水手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它或许枯燥又繁琐,但它也是避免漏水的有力保障,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坚持试水!不管你是菜鸟还是老鸟,运气都是一样靠不住的。

试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个或者几个部件的部件试水,一种是完整组装后的上机试水。部件试水主要是在水冷部件刚买回来的时候测试一下它是否漏水,类似于你买板卡时会点一下看亮不亮。部件试水时还可以顺便冲洗一下部件内部,只不过部件试水需要的时间要比板卡点亮一下的时间长,个人建议部件试水最好能持续15分钟。

057.jpg
配图057

部件试水中要注意,水泵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试水时间超过30分钟的话,水路中最好能串联一个冷排,以免水温过高。另外,在试水刚开始的前几分钟要特别注意,如果有漏水,通常就发生在前几分钟。还有,最好不要把试水的部件摆放在电脑和电器附近,以免万一漏水殃及池鱼。

不要因为部件看起来完好就跳过试水,没准人品爆发材料里面就有砂眼;也不要因为是试水就随便安装连管箍都不上,要知道水路简单之后流量更大,在家里弄喷泉其实不好玩。对于初学者,强烈建议在上机试水之前至少先做两三次部件试水,期间你会积累排泡和加水速度等经验,这对之后的上机试水和日常维护至关重要。

最便宜也最疯狂的终极部件试水:某天我坐在马桶上冥思苦想时,忽然发现家里的洗衣机水龙头其实可以装上四分管......于是这种疯狂部件试水方式就此诞生.....

057A.jpg
配图057A:洗衣机水龙头一般都用四分管,接口一般有宝塔和带卡扣快插两种,最好选择宝塔型的(图中这种),实在没有的话,快插型的也应该勉强能用。切记一定要上那种拧螺丝的管箍,并且务必要拧得尽量紧。需要用三分管或者其他管径的朋友,可以自行加装转接头来实现,因为我好像没有见过能上三分管的洗衣机水龙头......

洗衣机用龙头直接与家用自来水联通,只要你家里的自来水供水压力不算太低(在我家里,这种试水能提供远超3个DDC 3.25串联的压力和流量),那么这种试水对于水冷部件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自来水试水的压力能有多大?这个可能每家都不同,在我家里,如果用堵头封住一头然后另一头用自来水加压,足够把我用那种壁厚为2.4mm的四分管撑到接近五分管大小,在这样变态的静态水压下,一些余量不足的冷头可能会漏水,比如我自己二奶机上那张XSPC 8800GTS G92全覆盖显卡冷头会轻微漏水,而主力机的Koolance GTX285全覆盖冷头则完全不漏水。某款国产的旋转接头,在这种试水下只要轻轻一旋转就直接两头崩开,而Koolance的旋转接头则可以随意旋转而完全不漏水。

正因为这种试水的压力很高,我不建议较薄的水箱特别是粘结式水箱等部件使用这样的试水方式,因为高压很可能会造成水箱等部件的损坏,反正水箱之类的部件在实际水冷系统中也基本不承受什么压力。

因为水冷系统中实际上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压力,所以在这种自来水试水下即使漏水,实际水冷使用中也很有可能不会漏水;而在这种自来水试水下如果不漏水,那么实际水冷使用中肯定不漏水(如果部件未受破坏也没有过度老化的话)。

由于水压较高,如果你想使用这样的试水方式,请注意安全,建议冷头端的接头最好使用快拧,如果要用宝塔,务必上那种拧螺丝的管箍,而且务必要拧到最紧!另外,建议在洗衣机龙头上接一根稍长的四分管,让试水的冷头悬吊在一个桶中,以防万一冷头脱落飞出伤人。试水时附近的电器最好移走或者关闭电源。当使用一头封堵一头加压的试水方式时,请非常缓慢的逐毫米打开洗衣机龙头开关,只有在目测到四分管中的水面已经不再上升或者四分管已经被水彻底填满后,才可缓慢的把洗衣机龙头开到最大。

做这种试水时别穿得那么人模狗样,因为随时可能会被瓢泼大雨淋湿,呵呵......

对质量不佳或者已有损伤老化的冷头/水管/接头/冷排,这种自来水试水方式可能造成部件的损坏,请自担风险,作者不对你所遭遇的任何形式损失负责!


完成部件试水后就可以进行上机试水了,这时冷头都装上板卡,冷排和水泵的位置也相对固定了,总体已经非常接近正式运行的情况,主要区别就是主板和显卡等部件没有通电。上机试水一般建议持续一小时,同样,在试水刚开始的前几分钟要特别注意,如果有漏水,通常就发生在前几分钟。

加水开泵前,要再次检查所有的接头密封圈是不是已经压紧,确认水路中没有忘记安装的堵头和忘记关的排水阀,然后能用卷筒卫生纸紧紧的包裹接头,这样万一漏水你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纸巾变色变软。纸巾最好能包10层以便有较大的吸水能力,为你赢得发现和反应的时间。包纸巾这一步千万不能省略,因为试水时主板虽然没有通电,但万一漏水,水冷液滴到板卡上要弄干净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都确认好了就可以开始加水,水不要加太满,够循环就可以,通常是加到水箱最大容量的一半,然后等泵把水抽走后再加,让液面保持在水箱高度的一半左右。在刚开始试水的时候,如果你的泵能调速,先调到最低,让泵把水箱里的水缓慢的填入水路;等水箱的液面不再下降后,把泵速慢慢的调到最高,让快速水流把水路中的空隙填满,把大气泡带进水箱排掉;然后再视情况降低泵速让小气泡有时间慢慢释出。期间你可能还要用手指轻弹和挤压水管,或者摇晃冷排来帮助排泡。

058.jpg
配图058

再次提醒!初次上机试水时不要把水箱加太满,因为在泵的压力下,水管会被轻微的撑开。当泵停止运转后,水管收缩回弹,这会导致水箱中的液面上升,水管总长度越长,关泵后水箱液面上升就会越高。很多初学者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加水时把水箱加得很满,结果在关泵时水箱中的水就一下子溢出来。

友情提醒:在试水之后的正式工作中,水冷液温度会比试水时更高,这样水管意味受热软化就会被撑开得更大些;如果在电脑运行时给水冷系统加水,而且在加水后关紧了水箱盖,那么在电脑关机后水管的冷却收缩就会令水冷系统中产生压力。在管子比较长时,这种压力甚至会超过泵的压力,有可能导致一些密封不太到位的接头和冷头漏水,所以如果在水温较高的时候加过水,最好在关机之后拧松一下水箱盖来释放压力。

上机试水时要把电源开关放在顺手的地方,如果前几分钟有事临时要离开,宁可中断试水也不要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试水。试水过程中冷排风扇可以不开,单纯应付水泵的热量靠冷排被动散热就很轻松。

如果你在试水成功后又重新改动了水路,那么最好重新试水。在完成定期换水和维护之后也要重新试水,不要觉得不耐烦,想象一下万一漏水的惨状吧!

为了试水方便,我建议大家最好准备一个多余的PC电源,额定功率有100W就完全足够了,用跳针启动单独为水冷部件供电。另外在水泵和风扇布线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可以方便的接驳外置电源。这样不用动主机原有的布线,又可以实现水路和电脑供电的分离。

友情提醒:通常情况下,水冷是封闭的系统,也就是说,只要你关紧水箱盖,水冷液的挥发应该是非常非常缓慢的。如果你确定已经完成了排泡,但是水箱中的液面还是在以每几天可以察觉到的速度在下降,那么你应该怀疑自己的水冷系统中有很轻微的漏水。

我曾经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一个朋友的水冷系统装好后,水箱的液面每两三天就会下降1厘米左右,但是在所有的接头上包纸巾观察一天后,却没有任何一处纸巾上有水冷液的颜色。最后我们拆开了整个水冷系统,最终发现有一根风扇螺丝长了一点点,把冷排的一根扁铜管顶穿了一个小洞!不过,因为螺丝一直顶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并没有大量漏水只有很缓慢的渗水,而这些渗水还没来得及流下来就被风扇吹出的热风给蒸发干了。这里不是接头位置,所以包纸巾没有发现,而平时风扇又挡住了这个位置无法观察到。由于朋友所用的冷排一时无货,最后我只好剪掉了这个扁铜管小洞附近的一段散热鳍片,用AB胶把这个小洞附近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 这样又坚持了半个月直到朋友定的新冷排到货后才换下,然后把旧冷排送去做补漏。不过这个旧冷排就算是补好了性能也有所下降,日后只能当作试水用排和备用排了。

进阶与规划篇小结


许多时候,你冥思苦想而无所得的解决方案,别人早就想出来了,甚至已经做出来都快玩腻了......所以不要闭门造车,不要以为自己天纵之才无与伦比,而要积极到各大水手论坛充实自己,关注最新动向;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成败避免遗忘;更要乐于分享你的心得,没准你无意中获得的某个小小心得,正是某位正在苦闷发呆的水手所需要的。另外,要谦虚谨慎,懂得越多的人只会认识到自己不懂的更多,这世上从来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好的方案。

如果你是从头到尾的看到这里,那么你又经历了近两万字和五十多张图片的考验,现在你对水冷的认识应该可以算是理论上入门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实战篇,围观一下Kone是怎么折腾一套水冷的吧。

本篇是《水冷的秘密》全文中的第二篇,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第一篇的“基础知识篇”,请移步本帖顶楼或者使用传送门:水冷的秘密-水冷基础知识篇

有兴趣继续看实战篇的朋友请走传送门:第三篇 实战篇。

评分

参与人数 3邪恶指数 +215 收起 理由
tuti + 5
kone + 10
assisterah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tson 的帖子


    请问是否会有关于密封圈的升级指南呢?
小弟接触过一些密封圈的生意,知道一些诸如NOK、CR、B+S、CFW之类的名牌,材料也根据用途有NBR、NBM、FKM、FVMQ之分,不知道能否应用到水冷系统?
发表于 2010-8-1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操,lz,我顶你,我顶你个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请问是否会有关于密封圈的升级指南呢?
小弟接触过一些密封圈的生意,知道一些诸如NOK、CR、B+ ...
nhkalton 发表于 2010-8-19 18:43


抱歉,拙文中没有密封圈升级指南.....或许我的认识比较肤浅,在我看来,只要密封圈保持一年一换,安装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在绝大多数低压低温的水冷系统中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至少我玩水三年中还没有试过因为密封圈的质量问题导致的漏水或者故障。

我玩水历程中目前唯一遇到的与密封圈有关的问题是Koolance止水快插公头上的密封圈容易破损,不过那是因为这个密封圈在插拔时和配合紧密的母头剪切比较厉害的缘故.....所以我基本上每插拔100次左右就会换这个密封圈。
发表于 2010-8-1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感觉这是在呼吁大家增加诱惑力度?哈哈......

大家加油勾引他,看来就差临门一脚了.....
...
witson 发表于 2010-8-19 17:49

*/-91又一个坏蛋啊....
发表于 2010-8-1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点来看进阶篇,楼主实在是太强大了,我再次佩服的五体投地,我终于有希望一边工作一边听贝多芬的田园了~*/-58
发表于 2010-8-1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顶下
发表于 2010-8-1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国人现在对任何事物缺少的就是楼主这种心态                不得不佩服楼主的情操
发表于 2010-8-1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目眩神迷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国人现在对任何事物缺少的就是楼主这种心态                不得不佩服楼主的情操 ...
wety1000 发表于 2010-8-19 19:34


感谢欣赏*/-30

不过我这类人往往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发不了财出不了名,也就只能不起眼的混混.....

其实我也很想有钱很想出名......不过我更贪恋过让自己舒心的生活,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现在时不时就很忧......

骨子里,我就是一懒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0-8-19 21:37 编辑

进阶篇已经编辑完毕,现在等大家的意见看怎么发实战篇和导购篇......
发表于 2010-8-19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给力啊~支持!
发表于 2010-8-19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其实水冷就是慢慢不断的玩出来的。多尝试,就有多结果。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支持。我也经常同你一样,对着自己的系统发呆。一次一次的推翻自己已经完成的东西,从新来过。越是玩到后面,就越发现自己所需都需要单独加工或者改造,市面上的配件很难完全满足自己。

不过我人懒手又笨,一般不会发东西上来献丑。感谢你以及你的朋友让大家分享了这些。花了我一个多小时才看完。*/-9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其实水冷就是慢慢不断的玩出来的。多尝试,就有多结果。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的 ...
Gigabyte 发表于 2010-8-19 22:12


握手+感谢欣赏。
别的不说了,呵呵。

发表于 2010-8-1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看了3个部分,看完后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目前还是先淡定,等待后边的内容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看了3个部分,看完后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目前还是先淡定,等待后边的内容吧 ...
zhengxiang 发表于 2010-8-19 22:28


现在好像已经有5个部分了.....呵呵。
这样也好,其实现在夏天也过得差不多了,好好规划之后再行动,成功率会高很多:)。
发表于 2010-8-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chiphell上看到超级好文,先顶后品尝!
发表于 2010-8-19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建议分开发吧....
发表于 2010-8-1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呆了这么对,终于有人说按奈美和猫头鹰风扇的好话了
发表于 2010-8-1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CHH的会员们你们真是太幸福了……我当初开始玩水的时候哪有这么详细的教程……
这么全面的教程别说是在国内,国外都是数一数二的了。
这篇帖子写出来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么好的资源啊,我只恨一贴不能+999*/-9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0-8-19 23:23 编辑

回复 assisterah 的帖子

感谢版主大人的厚爱,其实一贴加999的话,我很快就没有升级的动力了,哈哈......

慢慢来吧,如你所说:邪恶是身外之物......

我还打算长期在CHIPHELL混的.....这里的氛围确实不错,轮子兄那篇“致中国全体PC DIY爱好者们”很对我胃口,那是我当年曾为之奋斗过但是最终未能实现的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0-8-19 23:32 编辑

决定把实战篇和导购篇开新贴子发了,传送门在此:实战篇。
有关于基础篇和进阶篇的问题仍请发在这里,我估计这个帖子或许能有长期保留的殊荣,所以希望各位提问和跟帖的时候注意保持自己的高大形象......很多人都在看着咱们呢,呵呵!
发表于 2010-8-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果大人的文章好!
发表于 2010-8-20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CHH的会员们你们真是太幸福了……我当初开始玩水的时候哪有这么详细的教程……
这么全面的教程别说是在国内 ...
assisterah 发表于 2010-8-19 23:17

好吧,我高唱反调!这篇文章 毫无疑问在考验我的忍耐力...*/-91我感觉1000块的水冷显然不能满足我对MOD机箱的要求...*/-37我的穷人生活估计又得延续好些年了...慢慢存钱吧,诶
发表于 2010-8-20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tson 的帖子

这里我也觉得是我至今为止感觉混的最舒服的论坛。能从许多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同时,许多人提供的意见和建议,都感觉是能切实的帮助到你我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tson 于 2010-8-20 01:34 编辑
好好吧,我高唱反调!这篇文章 毫无疑问在考验我的忍耐力...我感觉1000块的水冷显然不能满足我对MOD机箱的要求...我的穷人生活估计又得延续好些年了...慢慢存钱吧,诶
gumsulin 发表于 2010-8-20 01:13

各位,他就要坚持不住了,大家加把劲啊!为咱们水冷圈再添一员干将!!!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这里我也觉得是我至今为止感觉混的最舒服的论坛。能从许多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同时,许多人提供的 ...
gumsulin 发表于 2010-8-20 01:17


同感,我潜水看了一年,才发第一个帖子,至少这个论坛能出Kone和A版这样人,而且他们还能得到大家的拥戴,再加上轮子的那篇“致中国全体PC DIY爱好者们”,就让我比较放心把自己的作品在此栖身......
发表于 2010-8-20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水泵为什么不能朝下安装呢,这样装会有什么后果?
发表于 2010-8-20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aamajunjie 的帖子


    我在试运转的时候试过不小心向下,会发生转子敲击内腔的情况,发出难听的嘎嘎声

打开可以看到转子其实是靠磁力“浮”在内腔中的,如果向下,由于重力,转子就会碰到内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4-27 07:40 , Processed in 0.02572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